聚热点 juredian

1926年属什么(1926年至今多少岁)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第一章 关于民国时代的土匪问题

1.土匪,民国时代的标签。

民国时期,终其一代,匪患频仍。而且,特别严重。不独靖远和甘肃,全国亦然。

匪患,似乎成为民国史的一个标签。凡是属于正史范畴的记述,无论哪部著作,都是少不了匪患这一章节的。不仅如此,就连民国叙事的文艺作品也是绕不开关于土匪的话题的。并且,土匪在其中的活跃度非常之高,有些作品,土匪(男或女)甚至堂而皇之地居于主角的地位。不言而喻,土匪角色、元素的介入,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文艺作品的艺术性的提升,并增添了作品的力度和厚重感。

比如,反映民国时期国人生存状态的一系列小说作品,《红高粱》、《白鹿原》等名著,就是如此,其中少不了土匪的影子。本人所撰写的几部反应靖远地方民国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不甚知名的中长篇小说,如《虎豹口》、《西部国风》、《黄河远上》亦是如此。可见,民国叙事的小说,几乎篇篇都离不开匪患的因素,这成为带有普遍性的一个规律,似乎是这类作品若是缺少了土匪的参与、介入,艺术故事就显得不够劲道、精彩,或者,缺乏了真实感、时代感,乃至深刻性……说明,土匪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强大的,具有普遍性的,不可忽视的存在,想绕过去都不行。

2.匪灾,横行于靖远民国时期的六大灾祸之一。

水灾、旱灾、烟灾(大烟)、兵灾、匪灾、狼灾为民国时期横行于靖远大地的六大灾祸。这些灾祸,无时无刻都在参与着靖远人的生存过程,制造着人间的悲喜剧……今天,我们靖远人的民风民俗、心理性格、人文精神、文化情怀等等的形成、定格,我觉得多多少少都是与此有关系的。

关于这六大灾祸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我在靖远民国历史事件之最系列的叙事中,会将其一一予以罗列述及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专讲靖远民国史上的几次严重的匪患事件。其中的一两次匪患事件,在当时就起到了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作用,对今天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此将其推介给广大读者朋友,让大家都知悉之,我觉得很有必要,同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之所以,发生在靖远地界的一件偶尔的匪患事件会有如此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产生奇妙的蝴蝶效应,引发改变历史进程的令人目瞪口呆的后果,这也与靖远这块地方所处的特殊位置,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很大关系。

3.靖远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据查,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驱逐匈奴于黄河以北,遂沿黄河于南岸筑44城,作为河防城池以守卫之。袓厲(jie lai)城就是其中的一座,这袓厲(jie lai)城就是靖远境内最早的城池。到了公元前114年,靖远县境内正式设置袓厲(jie lai)县,最初隶属武威郡,后改隶属安定郡。

《汉书武帝纪》记载:五年冬十月,(武帝)行幸雍祠五峙,遂逾陇登崆峒,西临袓厲(jie lai)河,而还。有学者认为,根据这一确切的史料推算,汉武帝曾经西巡,到达过靖远附近的黄河……秦汉以及先秦时代,古文献中凡涉及河,都是指黄河无疑。所以,这里的袓厲(jie lai)河,意思是指袓厲(jie lai)城边的黄河。而非今天的祖厉河(苦水河),祖厉河的命名很晚了。

到了明代,靖远设置靖虏卫,成为防御河北蒙元残余势力,拱卫兰州的肃王,以及关中、中原安全的重要屏障。

到了民国,兰州至包头之间存在着一条上千公里的黄河黄金航道,靖远是这条航道上的一处重要的市场、码头和中继站。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国民政府还在靖远城东癿肚子的地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军用飞机场,等等……

关于靖远这块地方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地位,我在另一篇文章《靖远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军用飞机场》里曾经这样表述过:靖远黄河天险位置突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所以,这里天然形成了西部交通枢纽和码头性质的历史地位。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地位重要,军事要塞作用突出,是靖远在历史上所彰显出的几大特点。

所以,因了这一切因素,靖远这块地方所发生的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对全局产生深刻的影响。靖远,从古至今都处在一个敏感神经的地带。这里发生的故事,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同时,这里发生的故事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都是人们进行文艺再创作、编故事的好素材。

第二章 靖远民国史上几起改变历史走向的严重匪患

一、靖远土匪劫杀省府主席刘郁芬的参谋长杨光远

1.刘郁芬活埋甘军师长李长清。1925年10月,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二师在刘郁芬带领下入甘。这是国民军主导甘肃历史的一个标志,从此,陆洪涛督甘时代彻底结束,而国民军主甘时代开始。

刘郁芬先是代理甘肃督办,后就任甘肃省政府主席。此时,周边有甘肃地方八大镇守使,基本处于割据状态。他们各自为政,之前,他们对陆洪涛不买账,此刻,由于利益关系,他们对刘郁芬也是不买账,并百般抵触。刘郁芬则日夜思谋着政令能够统一,削弱,或者消灭割据势力。于此,彼此矛盾逐步升级,形成水火之势。

这八大镇守使是: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宁夏镇守使马鸿宾,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河州镇守使裴建准,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州镇守使马璘,肃州镇守使吴桐仁。

裴建准、吴桐仁二位镇守使没有自己的独立武装,比较听从省政府的话。而其余六镇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尤其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马步芳父)为甚。

刘郁芬的第一个举动,就是设计活埋了甘军一师师长李长清,然后,击溃、收编其驻军兰州郊区的部队。算是消除掉了肘腋之患。

李长清,甘肃临夏人。李长清部原是陆洪涛的嫡系军事班底,陆洪涛去任后不服国民军主甘,另有策划。客来的刘郁芬深感威胁,遂与参谋长蒋鸿遇一起设鸿门宴,一举除掉李长清。将李长清、包玉祥等人秘密活埋于省政府的花园里。可谓心狠手辣之极。当时兰州地面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风吹梨花苞,

雪压杨柳梢。

前一句,谐音暗指冯玉祥、刘郁芬消灭甘军一师头面人物李长清、包玉祥等。后一句,则是暗示省长薛某某力压议长杨某某。记述这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著作颇多,其中,靖远名儒张慎微先生的《兰州春秋》一书,对此有详述。

此后,刘郁芬又开始步步紧逼其他不买省府账的镇守使。这样一来,大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省府的巨大压力,但却无人轻易就范。这种局面颇令刘郁芬头疼。

2.国民军横征暴敛,激化省府与地方矛盾。军阀割据,自行其是,引发混战,自古为人们所不齿。也为集权制所不容。但是,地方割据政权为私利所驱使,若不是武力解决,绝对不肯和平放弃手中权力的。所以,刘郁芬与各大镇守使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终久必有一战。

前期,陆洪涛督甘时,一般不肯多事。陆洪涛涵养较好,对八大镇守使轻易不用兵,这使得省府与地方的微妙关系得以维持。地方给省府上缴财税非常有限,陆洪涛为了维持省财政运转,就在管辖所及的范围,放开烟禁,以增加财政收入……到了刘郁芬主甘时,情况已大不一样了。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马安良长子)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为了私利,一味与省府死磕到底,这就注定了其灭亡的结局。

大清时代的财政协饷制。前清时期,甘肃地方十分贫瘠困苦,左宗棠给慈禧太后奏折中曾提到:陇中苦,甲天下。这两句话,自此闻名于世。显然,左宗棠此语绝无夸张之意,而是反映了当时甘肃的实情。

当时,维持甘肃地方运转的财政形式主要是协饷制。也就是说本省财税不足以支撑付出,中央财政予以协助。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补足。这一点,跟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很相像。

民国初年财政的自给制。大清亡,民国兴。到了民国初年,甘肃财政的基本状况是,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北洋政府的中央财政可没那么多钱,转移支付给甘肃当局。那么。为何此时甘肃财政能做到勉强自给呢?这是因为此时甘肃当局养活的军队少,公务员比例很低,加上层层极力压缩、节俭各种不必要的支出,等等,才有了这样的局面。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这种局面与当时甘肃督军的严格自敛有关。这里所说的自敛,主要是指省府极力避免与地方实力派军阀间产生摩擦,乃至战乱。他们都知道,一旦战端开启,那可不是好玩的,军费等费用开支必然陡涨,甘肃如此脆弱的财政是不堪其重的,会立马崩溃……而且,督军的位子能否稳坐,那也是很成问题的。所以,张广建、陆洪涛两任甘肃督军都是持这样的治甘方略,度过任期的。至于二人私下里捞钱、中饱私囊,那可是一点都不自敛的。这一点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在此赘述了。

可是,自从刘郁芬主甘后,就彻底打破了此前省府与地方镇守使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刘郁芬首先大肆扩军,从全省范围抽丁,以壮大国民军力量。前后几年里,曾有10万甘肃青年被征入伍。著名的靖远籍抗日英雄卢鱼跃、路凯旋就是这个时候加入国民军的。大军云集,这可是要有大量钱粮养活的……这些负担,无疑就落在了可怜的甘肃省的老百姓的身上。

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冯玉祥为了在华北、中原应付北伐,以及中原大战,与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等超级大军阀角逐,其产生的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开支,都转嫁到了由其控制的陕、甘、宁、青等省老百姓头上。大西北一时成为冯玉祥供其参与内战的钱袋子,及兵员基地。国民军今日抓丁,明日拷要钱粮,搞得甘肃等省人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期间,又加上历史罕有的民国十八年大旱灾大饥荒的发生,西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连各地镇守使这些地方军阀在冯玉祥、刘郁芬的高压、逼迫下,也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也不得不向省府输送一定的钱粮、税赋以自保,尽管他们一万个不情愿。

张慎微先生所著《兰州春秋》一书,对此有详细记述,当时,甘肃舆情,无论官方与民间,对国民军均是怨气冲天。

3.土匪劫杀刘郁芬的总参谋长杨光远。关于这件事情,坊间记述的版本颇多,说法各异。这里我们主要以靖远名儒张慎微先生的《兰州春秋》一书为准。因为张慎微先生曾经在民国甘肃省政府任过较长时期的新闻处长一职,也做过《甘肃民国日报》的主笔,很多民国时期靖远、兰州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他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张慎微先生的叙述,可信度最高。

事情的经过如下。

杨光远,名:耀东。光远,是其字。《血祭马家军》一书记载:刘郁芬派他的参谋长杨光远赴陕西去见冯玉祥。那时,甘肃的公路很少,汽车要从靖远转往海原、固原。当杨光远经过靖远打拉池时,恰好和宁夏王川的回匪杨老二所率车匪路霸相遇了。回部的朵虎子阿訇挖断了公路,陷住了汽车,杨光远跳出汽车,逃进沙沟,最后还是被追上打死了。事后,国民军方面从靖远甘盐池店户那里取得口供,打死杨光远的凶手是河州回民李尕五子。刘郁芬认为,这必是西宁、凉州方面的阴谋,尤其疑忌是凉州镇守使马廷勷指使干的,这样刘郁芬心里积下了复仇的心思。

《兰州春秋》一书的记载却有很大出入:这个杨光远系保定军校毕业,当时二十多岁,年轻气盛。他是刘郁芬第二师的参谋长,又是刘郁芬的舅老爷。关于其舅老爷的身份,一般文章未提及。独《兰州春秋》是这么称谓的。这也不奇怪,旧时代,官场、军方都是亲戚、裙带关系的天下。舅老爷一般是指父亲的舅舅。据说,刘郁芬的诸多军事谋划均出自杨光远之手,因此,颇招河州为核心的甘肃地方回族军阀势力的忌恨。

这位恃才傲物的年轻暴发户杨光远,这天乘坐汽车从兰州出发路过靖远,准备前往南京开会。同行的有教育厅长马鹤天,官员董健宇等人。《血祭马家军》的记载是去西安面见冯玉祥。也没有叙及其他人。《兰州春秋》的记载却是,杨光远取道靖远、固原、西安,要去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杨光远、马鹤天、董健宇都是甘肃的代表。这一线有一条新修的简易公路,可行汽车。马鹤天是甘肃教育界的翘楚人物,原籍山西芮城,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兰州中山大学的校长(兰州大学前身。靖远名儒朱铭心也曾是前兰州大学的校长)。

杨光远一行人到了靖远县政府,受到县长孙步才的热情接待,宴席间竟然有鱼翅、燕窝等稀罕品。席间,孙步才再三告诫东明乡(今打拉池、种田、甘盐池)一带匪患多有,提议先让部队前往清道,第二天再出行。可是,杨光远对匪患完全不以为意。《兰州春秋》记载杨光远的原话是:小小土匪,螳臂岂能挡车,怕什么!杨光远口气忒大,加上官大一级压死人,靖远县长孙步才也不好阻拦。遂不再多言。

吃毕午饭,杨光远启车东往,路过打拉池,到了甘盐池地界(属于靖远辖地),汽车忽陷入沙坑里不得动弹,这显然是有预谋的……随之,土匪四面围上来,杨光远开枪予以还击,遂被击毙于汽车里。《血祭马家军》的记载是,杨光远逃出汽车,跑到沙河里,被土匪击毙……总之,这位不可一世的甘肃当局的头面人物,就这么死了。

4.教育厅长马鹤天身负重伤。那么,同行的马鹤天、董健宇等人的结局如何?《血祭马家军》、《兰州春秋》里都没有记载。笔者私下里万般搜集资料,披览群书,最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马鹤天在这次匪患中身负重伤,但不致命。后来养好伤,重新履职。马鹤天解放后回归山西故里养老,于1962年殁于家乡。在甘肃任职时,马鹤天也算一时风云人物,晚年则默默无闻也。其他人如董健宇等,则无下文,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其负伤,或是殒命。估计他们虽身经灾难,但性命无虞吧。

5.杨光远的尸首拉进靖远县政府。据《兰州春秋》记载,杨光远罹难,尸首被汽车拉回来时,靖远县政府的厨子尚未洗碗,也就是说,杨光远午饭吃完饭的碗尚有余温。前后大概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吧,一代叱咤甘肃军政界的豪横人物杨光远竟然阴阳两隔……当拉着杨光远尸首的汽车驶回县政府大院时,县长孙步才一看,吓得面如土色。随之,孙步才紧急打电话报告刘郁芬……见此情景,大院里的所有官员、衙役、勤务人员都炸开了锅,一时群情汹汹,惊惧万分。

刘郁芬为此恼怒万分、愤恨不已,遂亲自派出得力人马侦破案子。经各路人马反复勘验、侦探,最后终于捉住一个凶手,名叫李尕五子。此人系惯匪。《血祭马家军》里说他是河州回民,而《兰州春秋》里说他是靖远甘盐池本地人。最后,李尕五子被送往兰州,在兰州东关的忠义祠活祭了杨光远……

这件事情发生于民国十七(1928)年春,三月份。

6.小事件引发大事变。这次发生在靖远地界的匪患事件非同小可,这件事情绝非孤立事件,背后绝对有河州回马军阀的影子存在,尤其是凉州镇守使马廷勷和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马步芳父)的嫌疑最大。刘郁芬本来对甘肃地方军阀不听省府使唤极度不满,几度试探要对他们动武,这下好了,还没等他动手,人家已经对他身边的高参、助手痛下杀手了……至此,刘郁芬下定了消灭马廷勷等地方军阀的决心。靖远民间传说的《刘郁芬打河州》的故事,就此正式开启。

发生在靖远的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匪患,作为引子,随之引发了此后数年甘肃乃至西北血风腥雨的大动荡历史,历史的走向,于此也发生改变。事变中,国民军与河州为核心的回马军阀势力展开殊死搏杀,普通的汉、回人民夹在其中,一时生灵涂炭,死伤枕籍……凉州、民勤、银川浩劫,以及天水、礼县浩劫,天水14县一度任凭马廷贤(马廷勷弟)蹂躏……其惨状不忍细述。而国民军对于回马军阀势力的报复也是残忍酷烈万分的……不说它也罢。这起事件,战乱波及甘、宁、青、新四省,持续时间五、六年,总共有十多万人为之丧生,做了牺牲品。整个西北都为之汹汹然,一时难以平静。事变之后,甘、宁、青、新的政局也完全改观。

7.西北天子家族彻底覆灭。这场事变,后来被命名为河湟事变。同治贼乱之后,左宗棠收复河州三马,即马占鳌、马海晏和马千龄。这三人乃是后来的西北三家回族地方军阀势力的鼻祖,其中属马占鳌(马安良、马廷勷、马廷贤)家族崛起最早、势力最大。其余二马家族势力,远不及此。但是,世事变幻无常,国民军入甘后,由于马占鳌(马安良、马廷勷、马廷贤)家族直接跟冯玉祥国民军发生正面冲突,遂被彻底剿灭殆尽。马廷勷、马廷贤皆横死。这正应了那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

有人或许不解,马安良(马占鳌子)家族势力究竟有多大?这从人们送给他的一个诨号,即可看出端倪。马安良当年曾拥有西北天子的诨号……由此可见其当年是何等煊赫、不可一世。在清末和民国初年,马安良作为甘肃提督,一度操控整个西北的局势。

8.其余二马势力得以幸存。河湟事变中,其余二马家族势力,也受到强烈冲击。尤其马海晏(马麒、马步芳、马步青)家族势力,一度危如累卵,几乎要被冯玉祥国民军吃掉。可是,马麒(马步芳父)十分狡猾,采取骑墙头(两面派)战术,坚决避免和冯军正面冲突,表面万般讨好冯玉祥国民军,从而得以幸存下来。

至于另一马,即马千龄(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家族在夹缝中,乘着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及时转变风向,背主(冯玉祥)求荣,投靠蒋介石,遂迅速走上崛起之路。马福祥与其子马鸿逵一向有滑马之称,观此,可谓名实相副,令人一叹。

9.尕司令马仲英殒命异乡。马仲英作为河湟事变的另一主角儿,反冯的同时,也曾祸害甘、宁、新数省百姓多年。后来,原本打算在甘州盘踞,东山再起,旋被马步芳从西宁派兵剿杀,逐往新疆。马仲英在新疆又与盛世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几起几落,最后败逃苏联。很可笑的一点,正是由于马仲英的介入,才给了盛世才在新疆出人头地和上位的机会,盛世才一石二鸟,借助苏联人打败马仲英,又乘机赶走不懂军事的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取而代之……

马仲英在苏联期间,一次乘坐飞机,突然失事,遂坠亡。又说,马仲英是被苏联克格勃暗害的,云云……马仲英号称尕司令,十八岁起事,带领数万人横行西北多年。至此,马仲英客死异乡,时年25岁。

10.甘肃镇守使割据状态解除。这场巨变,使得甘肃政局发生深刻变化,原来处于割据状态的各大镇守使,诸如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等,在这样一场大事变中,他们手中掌握的部队被久经战阵的国民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狼狈奔窜……他们视之如生命的官位宝座也于此无奈地失去了……他们本人不得不逃窜他乡,开始晦暗的隐居生活。他们很后悔加入到武力颠覆省府主席刘郁芬地位的军事冲突中去,没想到败得这么惨,肠子一定都悔青了。此后,甘肃各地镇守使割据状态基本解除,甘肃政局进入一种全新的局面。

11.南京蒋介石嫡系朱绍良入主甘肃。河湟事变之后的甘肃和整个西北的政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回族地方军阀势力遭受重创,一度一蹶不振。冯玉祥的国民军由于参与中原大战失败,势力退出西北,这给了蒋介石南京中央系渗透甘肃和西北以重要契机。1933春,蒋介石任命朱绍良为甘肃省政府主席,随之兼任绥靖公署驻甘主任。朱绍良从此,在甘肃军政界耕耘了十几年……甘肃历史从此进入蒋介石中央系直接统治之下。

二、靖远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匪攻城事件

民国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靖远历史上发生了两大重要事件,一是,大粮荒、大旱灾,造成靖远城乡曾饿死数万人的大悲剧……关于这一事件,我在《靖远民国十八年粮荒大旱灾90周年祭》的文章里,有详细,且比较权威的记述。这场惨祸影响深远,给靖远,乃至整个西北人民心理上留下的阴影颇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叙述一下发生在这一年的一次严重匪患事件。

具体时间:1929年,11月9日。

匪首:王得福。为海原回民。《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的档案资料这样记载。《白银市志》记载是:王富德,西吉人。民变头目。

成员:一千多名。这样一支土匪队伍,可谓规模空前,为靖远历史所罕有。查阅靖远历史资料,除了大清同治贼乱,数十万贼兵攻破靖远城之后,就要数这次规模最大了。不过,前者发生于清朝,后者,发生于民国。

结局:土匪被驻军(官军)击退,并打残。其攻城,并占据靖远县城,企图祸害城乡人民的目的没有达到。遗憾的是,官军未能全歼土匪,余匪继续祸害靖远、海原交界处打拉池一带乡民。同时祸害波及会宁一带……

具体过程:有一份民国官方档案资料,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这起事件,使我们对这次事件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根据《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第一集,第93页记载:

据杨炳麟县长签署上报的《靖远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份治安月报表》显示:回民匪首王得福率千余名土匪,持枪四五百杆,由海原集合起身,十一月九日早,围攻县城。国军击毙土匪约百余人,众匪延至下午退却盐滩六庄一带。十二日,国军魏团长所部抵境剿办,该匪退至打拉池,复又搜抢为害最惨。向海原境内退去。

档案资料原文截图

民国十八年,众所周知,整个西北大饥馑,海原、固原、定西、通渭、秦安一带为最。这些地方都是旱塬地区,靠天吃饭,连续数年大旱,地窖缺水,人民四处逃荒……部分强梁者不惜铤而走险,做土匪抢劫官民,以活命。这股土匪性质可以肯定,即是出于此目的。

但是,不管其性质如何,这应该是靖远民国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匪攻城行动,也是清朝同治之后靖远城被匪类围攻最严重的一次。这一事件必将永久地载入地方史册。

附录:红军攻打靖远县城。民国二十五年,红军路过靖远,北渡黄河挺进河西,曾有一次佯攻靖远县城的行动。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这次攻城是佯攻。目的在于掩护当天晚上红军在虎豹口的强渡黄河天险行动。具体情况如下:

1936年10月24日,红军李先念部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攻打靖远县城,与防守县城的国民党新一军第十旅李贵清部一个团(大约有1000-1200多人)的兵力发生战斗。红军一面以部分兵力攻打南关,另一面则在南墙上搭云梯攻城,但由于敌军在城门楼上用火力封锁,固守抵抗,红军即放弃攻城行动。战斗经历三小时,红军伤亡数十人。

由于红军攻打靖远县城的目的在于压迫敌人老老实实困守孤城,免得出兵袭击虎豹口强渡黄河的红30军主力,所以,达到此目的后,立即主动撤兵。

需要说明的是,将红军攻打靖远县城的内容录此,目的在于给大家普及地方民国史的常识。这一事件很少见诸地方史的叙述,所以,今特地将此给读者君奉出,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情,也是颇有意义的。

三、靖远卸任县知事张兆平遭土匪洗劫

民国历史有很多奇葩事件,今天想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单就拿匪患来说吧,普通城乡居民深受土匪祸害也就罢了,就连堂堂官员大人也屡遭土匪洗劫、戕害……纵观民国史,领袖蒋委员长曾被部下绑架(西安事变),曾经令多少人惊掉下巴;大批洋人被土匪扣押做人质(山东临城劫车案),勒索钱财,几乎引发恶性国际事件,等等……那么,一般的官员,诸如县长之类遭遇土匪其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面,详细说说民国早期,靖远卸任县知事张兆平被土匪抢劫的事儿,大家对此一定感兴趣。

这一事件见张慎微所著《兰州春秋》一书第21回。

时间:1923年初。

地点:皋兰县境内的鹿角岘。

张兆平,广东番禺人。兆平是其字。名字:景星。1921年任靖远县知事,接任于民国九年大地震之后。县知事,一般俗称县长。按靖远民国档案记载,靖远县知事改称县长是1929年以后的事。这一称谓转换见《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

张兆平任靖远县知事时间只有一年多,时间很短,但是,他任期内恰逢靖远第一波种植大烟的高峰期。因此,张兆平搜刮地方财物甚巨。临行,烟土、白元等财物拉了好几车。

话说张兆平卸任靖远县知事后,待交割完毕,即随同一行人,带着盘剥所得的这些财物,由四个武装警察护送,前往省城兰州报到,准备赴任新职。不料,在途中被事先侦知行踪,并有充分准备的土匪所打劫。财物被抢劫一空,人身亦受到攻击。

张兆平一行人被土匪所洗劫的地方就是今皋兰境内的鹿角岘,此地距离兰州不远,是一处险要之地,曾有官员去靖远上任,竟然于此跌入悬崖殒命。此处,因此也叫接官亭。接官亭之由来,大概是此后凡有省城去往靖远任职的官员,在此有专人接送故也。鹿角岘也罢,接官亭也罢,此处却是一处常有土匪出没的凶险所在……张兆平一行人至此,忽遭大队土匪枪炮围攻,遂退入一死胡同沟豁处避难。结果,恰被瓮中捉鳖。警察被缴械,众人被绑住手脚,财物悉数被土匪抢劫而去……

土匪还极尽戏谑之能事,对张兆平等嘲弄不已。土匪说:

尔等出兰州城两手空空,两个肩膀扛着一张嘴,去往靖远上任。卸任回来,竟然有这几车财物,难道不是靖远人民的血脂血膏吗?这是不义之财,尔等从靖远人民手中索取,我等则从尔等手中索取,彼此彼此,勿怪勿怪,哈哈哈……

大家听此,面面相觑,莫知所对。最后,土匪还将张兆平拉倒别处僻静湾里枪毙,一声枪响过,随行人皆吓得面如土色。土匪回来对众人说:这位县太爷人虽瘦,血还不少……随行人闻此,皆瘫倒。大家遂向土匪悉数交出所有随身财物……试问谁不怕死?大家都是为了舍财保命啊,人人都怕步张兆平的后尘。

饱掠财物的土匪,于此,扬长而去。

许久,众人才醒过神来。大家急忙去查看张兆平,结果发现张兆平并未被枪杀,他被绑在车辕上,挨了一顿打,正簌簌颤抖不已……原来是土匪跟大家玩了一回幽默,开了一个大玩笑。张慎微先生记录此事,用了这样有趣的标题:《遇幽默的土匪诙谐鹿角岘》。观此,可谓趣上加趣。

众人惊惧之下,看看财物被劫,那个心疼啊,于是,开始恶毒诅咒可恶的土匪……可是,这也于事无补。其中张兆平的损失最大,他在靖远县知事的任上辛苦经营一年多的不菲收获,就此打了水漂。所以,备受心灵打击的应该是他。不过,不幸中的万幸,那就是众人皮肉未损。这拨土匪劫财,却不害命。要是真正碰上硬茬儿歹人,大家的脑袋是否还长在项上,那可就难说了。劫财灭口,是常有的事。

张兆平最后苦笑加自嘲道:这回可好了,真是两袖清风回省城啦……

好个两袖清风回省城,如果不是偶遇匪祸失去几车巨资,张兆平还能这样说得出来吗?应该是:满面春风,宝车数乘回省城,从此,靖远的民脂民膏养余生啦!

县老太爷被土匪抢劫,放在全省、全国的民国史上去考量,还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将此放在小小的靖远一个县去考量,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所以,这件事情必将永久地载入地方史册。

四、悍匪杨小猴子与杨梓才的故事

悍匪杨小猴子,民国时期曾是闻名靖远、会宁、海原三县的大土匪头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对人民和官府祸害甚烈,影响巨大,其罪行罄竹难书。

由于官方文书里的记录有限,为此,笔者专程采访了时年95岁的打拉池乡民王孝贤老先生。有关悍匪杨小猴子的话题,老人家的回忆录,补充、丰富了这方面的诸多材料。同时,老人家还讲述了杨小猴子与打拉池民团团长杨梓才之间的故事,以及杨梓才与靖远驻军旅长李贵清之间的恩怨。这些材料颇珍贵,故事也很精彩,在此值得一述。

王孝贤,生于民国十五年,即公元1926年,属虎相。今年95岁。前不久,我采访他时,他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身板硬朗。下面的文字,就是根据这次采访记录整理而来的。

王孝贤老人,生于1926年,时年95岁。

1.打拉池是养人的好地方。王孝贤说,他们家是世代居住于打拉池的老户。他还说,打拉池这地方很养人,是米粮川。自古逃难来的人都落脚于此定居,所以,这块地方的居民来源成分较复杂。很多人都是新户,当然,老户为数也不少。比如回民,在民国早年,打拉池回民只有两三户,十数人而已。如今发展到215户,近千人,这都是解放前后陆续迁移而来的。其他来自海原、固原、西吉、秦安、会宁、通渭等地的逃荒者,都落脚于此,繁衍生息下来。大家都受益于打拉池这米粮川,有吃有喝……这里还得益于宝积山附近的煤炭资源,山地里的柴火又很多,所以,不缺烧,不缺喂炕的燃料,所以,很适宜人们生存。

2.红军会师打拉池。打拉池还是靖远、兰州,当年通往平凉、西安的交通要道,重要的旱码头地方。当年,靖远、海原之间存在着一条名为靖海大道的公路,可以通汽车。更早,在汉唐时代,这里是著名的丝绸古道。所以,这里经常发生一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民国二十五年秋,会宁红军大会师前,彭德怀领导的西方野战军就在这里活动,并为红军会师会宁创造了条件。

关于红军在打拉池的故事,媒体上文字叙述很多,这里不再重复,这里单独说说打拉池一带匪患的事儿……

3.明匪通暗匪。当年,在红军尚未到达打拉池之前,打拉池经常闹土匪,而且非常严重,家家户户被抢劫一空,弄得民不聊生。于是,经省政府主席朱绍良批准,在打拉池组建成立了对付土匪的民团。民团,类似后世的民兵组织。打拉池本地人杨梓才被委任为驻守打拉池民团的团长。据说,杨梓才的这个民团团长是朱绍良亲自下达委任状的。

杨梓才虽说是民团团长,但由于民团的特殊性,他手下的兵并不多,人员也不固定。谁料,杨梓才竟然出入黑白两道,成为危害百姓的暗匪。他还称霸地方,抢占自己看上的一切田产。常强迫村民签订契约,将上等田产归为己有。至于钱嘛,说是一时不便,等日后再付。结果可想而知……杨梓才的行为激起民愤,但人家手中有枪,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杨梓才最不齿的一件事情是勾引明匪杨小猴子前来祸害打拉池周边家乡的人民。对付土匪的人,竟然通匪,这显然是要掉脑袋的事儿。果然,杨梓才最终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4.悍匪杨小猴子之死。杨小猴子,陕北人。是横行于陕、甘、宁一带的悍匪。上述内容系王孝贤老先生的口述。查阅《白银市志》记载说,杨小猴子,原名:杨子禄,外号:杨小猴子。系宁夏同心(民国叫:豫旺县)人,回民。排行老二,故,又称:杨老二。

据王孝贤老人讲,杨小猴子本来出没于陕北、宁夏一带活动。曾出兵攻打靖远县城未能得逞,几百号人遂滞留打拉池一带,这些人要吃、要喝,给当地人带来灾难……也有一说,是杨梓才出于养虎自重的考虑,将此贼勾引到此的。目的是为了对付死对头李贵清。李贵清是靖远驻军新十祣的旅长,李贵清与杨梓才结下梁子,彼此常常挤兑对方。这是1933年的事情。

其实,查阅有关史料,杨小猴子早在杨梓才的民团成立之前,就已经在打拉池一带存在着了。至于,杨梓才通匪杨小猴子,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杨小猴子的队伍,少的时候,大约五六百人,皆骑快马,来去抢劫,疾如风雨。尤其杨小猴子骑在快马上,身手敏捷,人又短小精悍,遂得此诨号。

查阅《白银市志》,杨小猴子于民国十八(1929)年曾带领几千人过靖远,最后竟然一度攻占会宁县城……这是其队伍最多的时候。

杨小猴子的匪兵骚扰完靖远县城附近,以及周边地区,一般会驻扎于打拉池。打拉池距离靖远县城和海原县城较远,官军的触角一般深入不到这里。一旦风闻官军出动,杨小猴子会逃之夭夭……杨小猴子匪徒聚集打拉池,大肆向老百姓征集草料、钱粮,等等。还有老百姓的牛、羊、猪等,随意宰杀享用,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据说,解放前夕,杨小猴子被官军剿灭、击毙,死于沟渠之间。杨小猴子之死,比杨梓才晚十四五年左右。最近,看到一则史料,说杨小猴子解放初,躲于祖厉河某山洞,饿得走不动路,被一农民抓获,最后被枪毙……

5.旅长李贵清杀杨梓才。杨梓才作为民团团长,在乡间惹人甚多,被人告到县上和省府,加上他与靖远驻军旅长李贵清结仇,故,省上高层指示靖远地方除掉他。民间认为是李贵清挟嫌报复所致。但是,笔者却认为,李贵清杀杨梓才恐怕是出于省政府主席兼驻甘绥靖主任朱绍良的授意。

据说杨梓才曾搭救过朱绍良的宝贝女儿,朱绍良的一个女儿乘坐飞机在海原的一个小飞机场降落时,忽然受伤。杨梓才作为民团团长闻讯后,立即准备了一乘马拉的轿子车,亲自将其护送至兰州。返回途中,抵达靖远县城,曾与县长及靖远四大红姚华亭等,还有新十旅旅长李贵清聚宴,席间,杨梓才乘酒疯耍二,一时大闹宴席,将酒桌掀翻……并叫嚣说上头对自己民团不公,克扣饷银,等等……还有一说,是杨梓才在打麻将的赌场,输钱太多,红了眼,以为是被下了套儿,故,发生掀翻桌子的鲁莽行为。此举矛头,直接冲着李贵清。由此,杨梓才彻底得罪了李贵清。

也有人分析说,杨梓才之所以在李贵清和县长面前敢如此张狂,是仗着自己护送朱绍良女儿有功……从靖远县城回来后,杨梓才又暗中勾结杨小猴子来靖远地界骚扰,目的是给李贵清制造麻烦……至此,杨梓才与李贵清二人积怨渐深,最终成水火之势。

1936年春夏,李贵清借口公干派自己的特务连赴打拉池,将杨梓才诱捕,拘禁于打拉池老街李家店(今清真寺对面)的耳房内。然后,用被子闷毙之。对外宣布是杨梓才在拘押期间吞金而亡……家属亲房等前来认领尸首,仔细查验之,竟然察觉不到一丝伤痕。于此,人们推测杨梓才之死,系大兵在炕头用被子闷杀,而绝非吞金自尽。近日,笔者又搜集到一说,说是杨梓才的尿道被暗中穿进三根竹签子,遂被暗害……近年,后人提坟,才发现骨殖里有此物。加上有民间传说,确定此事为真。

最近,笔者走访打拉池耆老齐仲华先生,他又有一说,说杨梓才是地下党,他被国民党当局害死的关键点在此。而且,他说杨梓才为人其实很不错,他的兄弟却表现不好,在地方惹人太多,大家把账都算在了他头上……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查证。

五、靖远历史上的几份土匪横行的档案材料

翻开靖远民国档案资料,有关土匪的记录可谓不绝于书,而且,每每都是引起城乡及官方高层震惊的大事件。下面我们随手引用几篇原始档案材料,使得大家对靖远民国史上严重的匪患,有个基本的认识。

根据《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等资料整理出如下几条:

1. 土匪杨部骑兵在两迎水一带滥杀老百姓。时间:民国二十二年,即公元1933年。南区助理员王维藩报告县长彭烈武称:三月十二日,杨部百余骑攻两迎水窨子,一连两日,攻破之,枪打死一人,烧死一人,刮死一人,又将窨中妇孺摔死崖下者十一人……蒋家大路堡、王家中滩、李家塬、宋家河畔等地皆遭遇土匪烧杀抢掠,杀伤之惨,暗无天日……(参见《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第二集191页)

2. 靖远县肃匪至堪受到上级肯定。时间:民国二十七年,即公元1938年。档案资料云:本县保安一中队和一分队,八月出发剿匪,截止现在,石门川与景泰交界土匪,悉数剿灭,匪首刘某,张某已被擒斩,枭首示众……临洮公署专员致函县长谢清:该县土匪肃清至堪,欣慰。(参见《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第二集193页)。

3. 省政府机关职员赴靖远途中被土匪抢劫。时间:民国二十八(1939)年十二月十九日。档案资料云:省教育厅派往靖远县督查战时民众教育总干事马忠汉,携家眷由兰赴靖途径老龙峡时,遇匪六名各持长枪……赶走行人,将车马倒悬崖间,财物、衣物、家具俱被抢走,总价值650元。……(参见《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第四集156页)。

4. 土匪蜂起,不断图财害命扰乱治安。时间:民国二十九(1940)年。档案资料内容:甲长父子被土匪吊烤命在旦夕。古历三月二十八日晚,第二区第二联保第一保第七甲甲长马维骐、马成图父子被土匪七人入院执枪两支,短枪一支,将其家中掳掠一空,父子俩被悬于梁上,身焦如炭,命在旦夕。

5. 北湾堤渠工务所工程师郝西庚向省政府呈述兰靖路沿途匪情。时间:民国三十七(1948)年七月七日。档案资料内容:职所施工地点在靖远北湾,该处距离兰州二百余里,沿途纯系山路,岗岭起伏,向为土匪出没区,因劫案迭起,闻者惊心。六月间,职所副工程师钟泽蚨在山沟被土匪抢劫……

有关靖远民国时期匪患的档案资料太多太多,限于篇幅,仅录取以上几条可也。以上不多的几条资料,足以反映当年靖远周边匪患的严重程度及概貌。读此,大家一定会对靖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匪患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的。

结 语

总之,靖远民国时期的匪患是完全可以写出一部大部头书的,笔者限于能力所及和资料限制,文章目前只能写成这个样子了,有点差强人意吧。不过,这之前,还没有发现哪位大家写过有关靖远匪患史话的文章。所以,这篇文章已经弥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同时,也为靖远地方文化史增添了一项新内容。这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难道不是吗?希望大家读后,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同时,希望后来者在此基础上,能够写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这方面的专著。

2020年4月17日完稿于陇上平川陋斋

搜索建议:1926年属什么  1926年属什么词条  
热闻

 揭开600亿蜜雪冰城的面子和里子

作者|胡描 编辑|罗丽娟门店达到2万家之后,奔赴上市在蜜雪冰城看来,已经是一个肯定的答案。日前,广发证券官网披露了《关于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展开)

热闻

 爱情能谦让吗?

我和另一男同学都喜欢一个女同学,而我们三个又是好 朋友。这个女同学虽然没有表面拒绝那个男同学的追求,但我看得出她并不是多么喜欢他,而是对我有“意思”,碍于同学的...(展开)

热闻

 保险理赔申请书如何写

需要写明申请人信息,申请事项,申请理由,然后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理赔。保险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进行审核,以确定保险合同是否有效。《最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