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出一个最令人惋惜的退役技术排行榜,等离子电视绝对榜上有名。
日前,四川长虹发布的资产公告称,公司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绵阳达坤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61.48%股权,交易价格为6420万元。在连年巨亏、市场前景持续走低的现实面前,世界上最后一家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商长虹选择了放手。之前如戏剧般多次扬言退出、而后又重返的等离子电视,这下真的是没戏了。 等离子:技术决定不了胜负
等离子为何会败北?是技术指标跟不上时代吗?显然不是。事实上,等离子电视的画面表现在业内一直获得高度认可。等离子电视的面板利用气体放电原理,依靠R、G、B三原色荧光粉发光,每一个像素都是一个主动发光单元,在发光单元内部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最终显示出正确的色彩。这种结构让等离子面板的色彩相对液晶拥有先天优势。等离子电视色彩是以数以亿计来计算的,而液晶电视大多是千万级,不在一个档次上。
等离子放电现象
从发光类型上来说,等离子电视面板是主动发光,而液晶电视的面板本身不能发出光线,需要通过背光灯光进行照明,这让等离子电视的宽容度、动态对比度都远远优于传统液晶面板。另外,画面响应速度也曾是液晶电视的软肋。液晶响应速度多在毫秒级别,对于快速运动的黑色图像或者白色图像,液晶电视都有轻微拖尾现象。而等离子电视气体放电显示的响应速度则只有2-3微秒,与传统CRT显示器的1-3微秒基本持平,超出了人眼可以辨识的范围,延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液晶面板那些固有缺陷(无法显示真正的黑色),等离子面板的优势更是近乎无穷大。
等离子电视的各项参数拥有绝对优势
然而,好技术从来都不是决定市场胜负的充要条件。绝对的技术优势并未给等离子电视带来多少好处,相反,以松下等日系厂商为首的等离子联盟反而固步自封,错失了发展良机。
在等离子发展的初期,松下、三星、LG、日立、先锋等厂商牢牢把控技术优势以及上游的等离子面板制造资源,并且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完全不向其他厂商开放整个产业链。即使是同属日系等离子阵营成员的索尼、东芝等也无法获得更好的上游资源,更别说韩系、台系和国内厂商了。
液晶:开放赢得未来
等离子阵营的固步自封给了液晶阵营赶超的机会。2000年以后,夏普、索尼、三星以及台系厂商等液晶显示阵营成员开始加速布局。液晶面板技术也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诸多技术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接连落户亚太,充足的货源供给之下,整机企业趋之若鹜。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液晶本身的技术也获得了飞速进步。液晶电视接连在响应时间、可视角度、色彩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以往困扰厂商多年的大尺寸液晶面板过于昂贵问题,也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不复存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液晶阵营不断扩张,产量飞增、成本下降、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市场上巨大的需求反过来又促使厂商投资,有效改善了液晶显示技术一些固有的弱点。
与之相比,同时期的等离子阵营几乎死水一潭,技术、价格均被少数厂商垄断,曲高和寡的局面难以改变。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Dis Search的调查结果,2006年三季度,在全球37英寸以上大屏幕超薄电视市场上,液晶电视的总销量首次超过等离子电视。到2009年,等离子市场份额已经降至一成。从2010年开始,松下等厂商希望借力3D等新的显示方式复兴等离子电视,但市场份额未有明显改观。
液晶:开放赢得未来
等离子阵营的固步自封给了液晶阵营赶超的机会。2000年以后,夏普、索尼、三星以及台系厂商等液晶显示阵营成员开始加速布局。液晶面板技术也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诸多技术先进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接连落户亚太,充足的货源供给之下,整机企业趋之若鹜。
在庞大的市场需拉动下,液晶本身的技术也获得了飞速进步。液晶电视接连在响应时间、可视角度、色彩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以往困扰厂商多年的大尺寸液晶面板过于昂贵问题,也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不复存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液晶阵营不断扩张,产量飞增、成本下降、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市场上巨大的需求反过来又促使厂商投资,有效改善了液晶显示技术一些固有的弱点。
与之相比,同时期的等离子阵营几乎死水一潭,技术、价格均被少数厂商垄断,曲高和寡的局面难以改变。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Dis Search的调查结果,2006年三季度,在全球37英寸以上大屏幕超薄电视市场上,液晶电视的总销量首次超过等离子电视。到2009年,等离子市场份额已经降至一成。从2010年开始,松下等厂商希望借力3D等新的显示方式复兴等离子电视,但市场份额未有明显改观。
移动时代到来: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单凭平板电视一个市场,液晶或许还难以彻底压倒等离子,但随着苹果iPhone的发布,席卷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比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始终有一个最致命的硬伤——没办法做小。经过十余年开发,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阵营始终未能拿出尺寸在40英寸以下的等离子电视产品。等离子面板能塞进平板都做不到,更遑论手机了。
JDI公司推出的5.5英寸/7英寸超高精细度液晶面板,适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
在3-6英寸的手机显示面板领域,液晶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爆发式增长的智能手机产生了庞大需求,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短短数年间成为显示设备厂商们投资的热点。厂商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既然将重点放到了液晶面板上,等离子面板的蛋糕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在2005年之后,这几乎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2005年,东芝宣布停止等离子电视研发,2006年索尼宣布退出等离子电视,2007年富士通宣布停产等离子电视,2008年先锋表示停产等离子电视。到了2013年,等离子电视行业领导者松下,在面对消费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也最终选择了退出。
松下自家也改推液晶显示技术为主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松下的退出给全球等离子厂商一个沉重的打击。”业内人士刘步尘表示,“当其他厂商都放弃的时候,长虹也做不下去了,它的放弃是迫不得已,因为等离子电视的产业链已经断了,一些上游的元件需要进口。”
此前不久,韩国三星、LG方面也曾先后向外界证实将停止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面板的生产,其停产的时间节点正是上月末。而前文提到的长虹,则是最后一家宣布甩掉等离子这个“包袱”的等离子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