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潮州凤凰山上,采茶工搭梯爬树采摘古树新芽;500公里外的广州,老广们在茶楼里对着一盅两件慢慢叹。傍晚。梅州梅江区万亩茶园里,茶农打开水肥一体化系统开关即可为茶树“解渴止饿”;“茶叶华尔街”芳村市场内,一箱箱茶叶正被运往全国各地。
自南朝梁武帝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沿山种茶,广东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片小小的叶子,是生活也是生计,饱含着广东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镌刻着广东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这片热土上,一棵茶苗茁壮成长,一个产业葳蕤蓬勃,一方百姓致富奔康。
摄影:郑婉英
十年间,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从62.76万亩发展到133.9万亩,总产量由6.31万吨增长到13.95万吨,干毛茶产值自19亿元跃升到156.8亿元。
十年间,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作为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书写了一段茶香浸润的历史篇章。
十年间,广东无数科研工作者、上千万茶叶从业者、数以万计的涉茶主体锐意进取、只争朝夕,擘画了一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蓝图。
政策红利 小茶叶撬动大产业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广东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潮州工夫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广东把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期盼嘱托转化成感恩知恩报恩的实际行动,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推动广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厚底蕴,构筑了广东茶产业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第一大茶叶流通消费大省的广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茶产业联盟,围绕“生态、特色、高效”的发展理念,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弘扬岭南茶文化,做强做优广东茶产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广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率先提出“打造100个生态茶园”,广东成为首个制定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的省份。目前,共有122家企业先后创建和通过生态茶园认定,覆盖主要茶区,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20万亩。
发展现代茶业,要导入高水平要素资源,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要突出集群化、延长产业链。广东把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建了16个省级茶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4.6%。
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优化集群布局,巩固优势提升质量,扶持优势茶品种发展,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加快打造广东优质名茶品牌。
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
潮州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印发《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大力实施“品牌化、生态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五大发展策略,22.5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带来了64亿元的初制茶产值,并将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美丽茶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殊荣收入囊中。
清远英德则在“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将英德红茶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茶罐子”。为此,他们探索出一条引导茶企走全产业链发展的道路,形成龙头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种植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发挥出产业化“协作”的力量。2022年,英德红茶以37.18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百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茶叶主产区潮州、梅州、清远、河源四市茶树种植面积占全省63.8%,集群化发展显著;六大茶类齐全,区域特色鲜明,30个茶类区域品牌带来产值超过340亿元;35个省级茶叶类专业镇、256个专业村,带动农户10万余人;产业链不断延伸,创新柑茶风靡全国、茶旅融合不断升级,新式茶饮异军突起、7.2万余家企业约占全国19%。
十年间,从粤东到粤西,从粤北到珠三角,一座座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无形之手 小茶叶形成大市场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市看广东。
位于广州荔湾的芳村茶叶市场内,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特种茶……各类茶叶鳞次栉比铺陈展现,依托千年商都的沉淀与枢纽流量,天南海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于此。
“目前,芳村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商铺最集中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是全国茶产业、茶经济的风向标。”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黎明表示。
23个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批发市场内经营主体2859家,商户1.2万家,普洱茶交易量占全国80%,批量的茶叶交易以规模聚势赋能,再由渠道向外扩散辐射。
随着行业日趋成熟,新业态层出不穷,广东茶叶市场开始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转变。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东标准”正在形成;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开始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展示、体验、研学,更多茶叶消费场景纷纷出现;升级转型,线上销售快速发展,2020年广东区域公用品牌茶叶电商销售量2.12万吨,同比增长89%。
这边厢,一个全新的国际茶叶市场正在悄然蝶变。那边厢,广东把平台搭到产区去,把市场拉到产区去,把茶商带到产区去。2018年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茶叶主产市人民政府,每年举办一场茶叶产业标志性活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广东好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示范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产销对接为重点,打造广东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
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的带动下,广东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鹤山红茶文化节、丰顺高山茶文化节、仁化白毛茶开采节……精彩纷呈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带动产销两旺,擦亮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走进茶产区,落子广东潮州,向世界展示潮州工夫茶的“和、敬、精、乐”;广东牵头启动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谱写中国斗茶赛事新篇章。
茶叶消费以2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消费量占全国1/10;茶叶流通全国第一,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1/5,广州芳村交易额达13亿元/年;茶叶收藏量全国第一,仅东莞一地藏茶量就有50万吨;茶博会数量全国第一,仅珠三角每年便有20多场……广东用一个个耀眼的数据写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生动注脚。
增收致富 小茶叶写出大文章
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是关键。广东茶产业发展始终以保障茶农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韶关市翁源县铁龙镇龙化村老焦坑村小组组长、石壁茶种植户赵电古通过种植石壁茶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今年我的茶叶收成700斤左右,纯收入就有25万元。全村的茶叶收成3000多斤,集体收入预计可达100多万元。”他高兴地说。
梅州市大埔县,当地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订单农业、安排就业、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赖法卫介绍:“仅我们一家就带动周边农户3260户,户均年增收11000元。”
潮州市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让茶农实实在在受益。来自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潮州市申请使用“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有84家,获保护的产品年总产值达30亿元,较保护前增长445%,受惠农户达37500户,农民年平均收入达28600元,较获保护前的16500元增长了73.3%。
“靠山种茶,盖起了‘茶叶楼’,开起了‘茶叶车’。”“以前骑着单车去卖茶,现在人家开着汽车上门来买茶。”“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红火。”……回望这十年,茶企茶农的感受最直观,他们用最淳朴的话语表达最纯粹的喜悦,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生动现实。
产业发展带动茶农走上了致富道路,这其中离不开科技的强大助力。清远市英德市英九庄园内,中央智能茶厂实现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解决传统制茶工艺的“痛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共同选育出丹霞1号、丹霞2号两个品种,通过大规模推广种植,让千年仁化白毛茶重振雄风;单丛茶古茶树资源保护栽培技术方案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保驾护航,促进单丛茶市场规范。
“茶产业厚植于科技的沃土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科技为茶产业等更多特色产业赋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唐劲驰表示。
在广东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特派员这一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也切实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少群及其团队分别在粤东西北建立了10个茶叶产业示范点。“在三轮扶贫工作中,团队共完成培训25期,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建立茶叶示范园2万亩,标准茶叶加工厂20个,整合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98个,辐射推广茶叶种植面积9.67万亩,带动全省近3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刘少群细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一线服务中,科技特派员培养出了一批“茶秀才”,带出了一支既懂技能又能留下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发轫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的珠江,流经六省穿越五岭最终汇入南海,奔腾而来浩荡而去,造就了这片南粤大地开拓与创新的精神,赋予了广东人开放与包容的品格。
这里的人们,既把“得闲饮茶”“有闲来食茶”挂在嘴边乐享生活,也为着茶产业发展闻鸡起舞、日夜兼程。
摄影:陈卫东
十年间,广东造就了一个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的优势产业,美了环境、旺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茶,这枚源自古老东方的神奇树叶凝结了千百年文化精粹,将以前所未有的绚丽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茶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携手开辟广东茶产业的繁荣盛景,奋力推动广东茶产业创造新的辉煌。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叶思敏
【记者】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