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海南省新闻办举行第六十九场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对于已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市县,当前社区防控的重点工作有哪些?会上,海南疾控专家进行了权威解答。
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市县依然不能松懈
会上,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邱丽: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当前海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收尾期,部分市县已实现高质量社会面清零,逐步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
然而,全省疫情仍在低位波动,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且近期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暴发、多点频发态势,多个省份疫情高发,疫情扩散风险较高,全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对于已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市县依然不能松懈,应该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完善社区工作体系,织密防控工作网格
建立“三级包保”、“五包一”制度,细化责任分工,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到宣教、排查、管控、督导、关爱“五个到位”。夯实社区管理能力,以社区(村)为网格,以居(村)民小组、小区(楼栋)、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基本单元,以辖区内所有住户、所有商户、所有流动人口为对象,切实摸清网格内实际居住人数、户籍人数、联系方式等信息,为疫情处置摸清网格底数。
加强涉疫区来(返)琼人员的摸排
严防输入性疫情引入社区。各居委会、社区要落实网格化管理,通过主动摸排和区域协查等方式开展外来人员的排查,强化风险地区溢出人员的管控。对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督促落实相应的医学观察措施。对低风险区人员,也要督促其落实三天两检。
加强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
对出院返回社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或区域协查的密接、次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等风险人员,督促落实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社区疫情传播风险。同时主动关爱社区的新冠治愈患者,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引导社区居民认识到新冠治愈患者没有传染性,避免歧视,创造良好的社区关系。
协助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提升监测敏感性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部分聚集性疫情,发现时已在社区传播了一段时间,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较大挑战。社区要督促居民按要求落实属地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助力提升社区疫情早期发现的能力,织密织牢社区疫情监测网。
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筑牢社区常态化防线,督促辖区内农贸市场、商铺、餐饮店等人员密集的经营场所落实常态化防控,对进入上述场所的人员落实测温、戴口罩、扫码等措施。
积极推动创建“无疫小区”
响应海南已启动的“无疫社区(村)、无疫小区”创建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坚持科学精准要求,高标准落实社区各项防控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配合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疫情零输入、居民零感染,保持社区、小区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做好个人防护
引导社区居民坚持做好个人防护,自觉做到少聚集,戴口罩,包括在小区乘电梯、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情况下,均要规范佩戴口罩。倡导居民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凝心聚力,营造稳定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