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总负债1.65万亿,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碧桂园有何“隐患”?

“宇宙房企”碧桂园突遭评级下调,让地产行业徒增了一丝“寒意”。

据媒体报道,6月22日夜间,“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向碧桂园控股公司授予“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并撤销其“Baa3”的发行人评级;同时,穆迪公司还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并将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据了解,穆迪公司的信用评级共分为21个等级,Ba1级处于第11级,表示“具有投机性质的因素,反映不能保证将来的良好状况,一旦经济情况发生变化,还本付息能力将削弱”,而业内人士一般将“Ba级”称之为“垃圾级”,随着评级被下调后,碧桂园也因此引发热议。

作为房企龙头,碧桂园突然遭到评级机构下调评级,难免让投资者本就绷紧的神经更加紧张。虽然就在几天之前,碧桂园才发布公告,称将利用自有资金提前回购6.83亿美元的票据。

那么此次“宇宙房企”碧桂园被突然下调评级,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回购美元债难挡评级被下调

实际上,在今年以来,碧桂园已经被多家评级机构连番下调评级。

早在今年的4月8日,同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就将碧桂园的评级从正面调整为稳定,确认碧桂园的“B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这是各大评级机构下调碧桂园评级的开始。

到了5月30日,穆迪公司将碧桂园的“Baa3”发行人评级和高级无抵押评级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展望从负面调整为列入评级观察名单;若再加上最近的一次评级下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穆迪公司就已经连续两次将碧桂园的评级下调。

而到了6月8日,惠誉又将碧桂园的“BBB-”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高级无抵押评级及未偿债券的评级列入负面评级观察名单,至此,三大评级机构全都下调了碧桂园的评级。

而受到评级机构连番下调评级的影响,近期碧桂园的股价也出现了大幅回调。

截至6月24日收盘,碧桂园股价报收4.61港元/股,以4月8日首次被下调评级前的收盘价6.511港元/股来进行计算,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碧桂园股价便下跌了29.2%,市值更是缩水440亿港元,在此期间其总市值更是一度跌破1000亿。

而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碧桂园选择了提前赎回美元债,展示自己的资金实力。

6月15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将对2022年7月到期的4.75%票据提呈要约回购,以票据每1000美元本金额1000美元的购买价以现金购买其任何及全部尚未赎回票据。

据统计,这次回购票据的金额为6.8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超过40亿。虽然这次回购票据的金额对于碧桂园而言并不算太大,但在如今各大房企债务暴雷不断的大背景下,已经足以证明碧桂园的实力。

不过,回购美元债还是没能挡住评级机构再一次下调碧桂园的评级。

6月22日夜间,穆迪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向碧桂园控股公司授予“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并撤销其“Baa3”的发行人评级;同时,穆迪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将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宇宙房企”的发家史

实际上,各大评级机构下调碧桂园评级的主要原因,并非出于资金压力的考量。

在穆迪公司5月30日的报告中,其明确表示“预计碧桂园将保持强劲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流动性”,认为碧桂园目前并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至于缘何对碧桂园下调评级,其考量则是“碧桂园在未来6—12个月内,受房地产销售下降和市场情绪持续疲软的推动,流动性缓冲和财务灵活性正在减少。”

其实评级机构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宇宙房企”的碧桂园背后还有一个标签,那就是“高周转”。

关于碧桂园发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的1992年。当时还是包工头的杨国强,接盘了4000套滞销的别墅,最终凭借着引入一所知名小学,无人问津的楼盘一跃成为了“学区房”,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就此成功起家,并开始在地产行业所向披露,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碧桂园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

2007年,正当万科、万达等房企为争夺“房企一哥”你追我赶的时候,这个从广东顺德起家的房企却已经从港交所成功上市,作为中国内地首个香港上市的企业,碧桂园当日收盘报7.27港元,市值瞬间破千亿,正是因为成功登陆港交所,外界才慢慢注意到了这家原先并不太起眼的房企。

在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凭借着资本市场的助力,碧桂园“疯狂拿地”,甚至还引起了整个地产行业异常疯狂的“圈地运动”,有了土地储备的碧桂园,自然就有了向外扩张的能力。

当然,除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之外,碧桂园的成功还离不开一大“法宝”——高周转。何谓高周转?简单来说就是“456”——摘牌当天出图,拿地后四个月开盘,五个月资金回笼,六个月资金回正,作为“高周转”的鼻祖,后来许多凭借高周转走向成功的房企,无一例外模仿的都是碧桂园。

凭借着高周转模式,碧桂园开启了“跨级跳模式”。据媒体报道,在2012年时,碧桂园的销售额仅为476亿,但到了一年之后,其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亿大关;3年后的2016年,碧桂园取得3088.4亿的成绩,仅次于恒大和万科,一年之后,碧桂园的销售额更是来到了惊人的5000亿,直接成为行业第一,而碧桂园“宇宙房企”之名也因此得来。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周转的核心在于大环境好、能卖得出房,但伴随着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到来,卖房已不再是易事,这也才有了今年碧桂园多次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后事。

销量下滑,碧桂园暗藏隐患?

对于碧桂园而言,销量无疑是其最为重视的指标。

在高周转模式下,只要房子能卖出去,就能还得起负债,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是,伴随着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转冷,“宇宙房企”碧桂园也开始面临销量下滑的情况。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到4月,碧桂园虽然仍以2011.9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地产行业第一,但是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1529.1亿元,可见在行业收缩的情况下,即便是行业龙头也难以幸免。

而伴随着销量的下滑,曾经被高周转所掩盖的问题,如今也有了爆发的可能。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碧桂园的负债总额高达1.65万亿,资产负债率为84.57%,流动性负债为1.38万亿,其中短期借款为643.82亿,应付账款及票据为5588.17亿,两者合计已经超过了6000亿。

而截至去年年末,碧桂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69.54亿,受限制存款及现金为343.6亿,和6000亿相比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碧桂园的负债压力巨大。

此外,从“三道红线”来看,碧桂园也并没有其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大。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当下碧桂园的净负债率45.4%,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为74%,现金短债比为2.3,由于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高于监管标准,因为碧桂园归于黄档房企,并非绿档企业。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向好的时候,碧桂园可以凭借着高周转掩盖自己巨额的负债;但随着房地产行业转冷,当高周转模式运行不下去的时候,碧桂园的隐患则慢慢出现。由此来看,对于碧桂园而言,评级机构下调评级并非没有道理。

搜索建议:
热闻

 指尖上的艺术 非遗文化的传承

北京历史文化悠久孕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传统技艺几百年来匠人们默默坚守使得这些“指尖”上的技艺流传下来如今人们依旧能领略其风采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盛锡福始创于1911年...(展开)

热闻

 古风虐心的句子

发表时间:2020.08.22一、现实生活中感情麻木,而看电视剧缺能被感动的泪流满面。越来越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电视剧,不仅仅是养眼,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