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是喜欢请关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传家》故事大概只有3个主要的场景,分别是“易家花园”“星华百货”以及“难民安全区”。
相对于几个主要的场景而言,《传家》故事中的人物却明显要复杂许多。
除去有名有姓的几位主演之外,更有许多实名或非实名的历史人物陆续登场。
这对于一部立足于民国的电视剧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网友评价《传家》因大量删减内容,从而导致后期许多剧情突兀与不可理解的其中原因之一。
比如果黄莹如与汪剑池之间的关系,就足以让观众有一种愕然之感。
比起这些删减与一头雾水的人物关系来,《传家》还是保留了大量有意义和有历史分量的人物与剧情。
其中最特别的就是被网友评价为“最淡如水的安全区”了。
虽然在《传家》的后半段,有大量剧情是围绕着“安全区”展开的,但去却对这座“安全区”中最重要的人物——饶神父轻描淡写的一掠而过。
可即便是如此,翻开近些年的民国电视剧来看,《传家》在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上,也算得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
要知道,对于这位一手创建了“难民安全区”的饶神父,不仅许多中国人、上海人,就连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法国人,都不一定知道他的存在与事迹。
这位在《传家》中只匆匆露过几面的饶神父,比起唐凤梧与易钟玉来说,他才是“安全区”几十万难民的真正“恩人”。
也正如唐凤梧所说,饶神父不仅一手创建起了这座比“难民营”更加安全的“安全区”。
还亲自跑到海外,为“安全区”筹集、募捐了近100万美元的资金。
这位一手创立起“安全区”的“独臂神父”常常被人们以“上海拉贝”或“中国辛德勒”称呼。
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要比这两位在时间上更早一些。
而这也是为什么战后的《日内瓦条约》修订,会引用饶神父的“平民安全区模式”或者说是“上海模式”。
不仅如此,饶神父的事迹曾经登上过了1938年的《时代》杂志,也曾被波兰导演拍成名为《Jacquinot: A Forgotten Hero》的纪录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出。
但这些关于“难民之父”的荣誉和纪念,如今都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即便每天光顾上海“城隍庙”的游客成千上万,但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块刻有饶神父与“安全区”事迹的石碑呢?
相对于此,《传家》作为一部娱乐性质的电视剧,不仅将观众的目光拉回了“孤岛时期”的上海,也将这位被历史“遗忘”的“难民之父”带回到了我们的面前。
从《传家》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家国情怀,也看到了革命者是如何蜕变与升华的,更看到了一个个普通人在面对国破家亡时的抉择与坚毅。
最让人欣慰与感动的是,《传家》对待饶神父这一类历史人物的态度,简直是“前无古人”般的认真与仔细。
《传家》不仅在演员的外表与形象上做足了功夫,还刻意通过唐凤梧的口述,将饶神父在“安全区”上的贡献做了大量的讲述与铺垫。
在某些时候,即便这种讲述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即便这种讲述会让易钟玉显得过于“单纯”也在所不惜。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抛开那些主观性的观点,谁又能说《传家》不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呢?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