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虎耳草目—连香树科

虎耳草目—连香树科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虎耳草目

连香树科

 

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只有一属—连香树属(Cercidiphyllum Siebold & Zucc.),共两种—都叫连香树(C.magnificum和C. japonicum),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只生长在中国陕西南部、河南、山西、湖北西部、湖南、安徽、江西、四川北部和浙江东部。以及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科属,早在第三纪古新世就已出现,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国内主要见于四川、安徽、浙江、山西四省。该科仅1属即连香树属 ,且该属只有一种即连香树,生在山谷边缘或林中开阔地的杂木林中,海拔650-2700米。连香树的树干高大,寿命长,可供观赏;树皮及叶均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C. japonicum有40-50米高,树皮粗糙,叶长4.5厘米宽3.2厘米,种子一边有翅。C.magnificum生长地势较高,树型较矮,不超过20米高,叶大,有8厘米长,5.5厘米宽,种子两面都有翅。

连香树春季嫩叶紫色,在秋季树叶颜色变鲜艳,由于不同的温度变化会变成红色、黄色、粉红色等不同颜色,叶含麦芽醇,并会散发出一种焦糖香味,可以加工提取香味增强剂。木材结构细致,质地坚硬。花先叶开放,紫色,单性,雌雄异株;连香树生长速度很快,但不耐旱,如果缺水会落叶,补充水分后可以重新生长出叶子。有几种被培育出的枝叶下垂的园艺变种。

由于连香树的叶形和紫荆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紫荆叶”,又名“山白果”、“云义树”,以前的分类法将其和紫荆一起划入苏木科,但紫荆叶为互生,连香树叶为对生。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连香树单独分为一科,属于虎耳草目。

连香树是优美的绿化和园林观赏品种,由于其树皮具耐火能力,也可用于防火隔离带栽植。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干单一或数个;枝有长枝、短枝之分,长枝具稀疏对生或近对生叶,短枝有重叠环状芽鳞片痕,有1个叶及花序;芽生短枝叶腋,卵形,有2鳞片。叶纸质,边缘有钝锯齿,具掌状脉;有叶柄,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先叶开放;每花有1苞片;无花被;雄花丛生,近无梗,雄蕊8-13,花丝细长,花药条形,红色,药隔延长成附属物;雌花4-8朵,具短梗;心皮4-8,离生,花柱红紫色,每心皮有数胚珠。蓇葖果2-4个,有几个种子,具宿存花柱及短果梗;种子扁平,一端或两端有翅。

2.连香树属

连香树属,连香树科,只有连香树C.japonicum Sieb. et Zucc.1种,产日本和我国西南部至西北部,盛产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一带的溪边上,幼时生长迅速,材轻而质柔,纹理直,淡褐色,造为家具和建筑等原料。

3.连香树

连香树(学名:Cercidiphyllumjaponicum)是连香树科连香树属落叶乔木。属第三纪孑遗植物、东亚植物区系特有种。

落叶乔木,高达40米;灰色或棕灰色树皮;长枝细、短枝在长枝上对生;宽卵圆形的叶子对生,基部为心形,边缘有腺钝齿,掌状脉;春季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的单性花,没有花瓣;蓇葖果2~4,微弯曲。果实为蓇葖果,种子带翅,依靠风力、水媒传播。

生在山谷边缘或林中开阔地的杂木林中,海拔650-2700米。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寒夏凉,多数地区雨量多,湿度大。年平均温10-20℃,年降水量5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棕壤和红黄壤,呈酸性,pH值5.4-6.1,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高可达8-10%)。本种耐阴性较强,幼树须长在林下弱光处,成年树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深根性,抗风,耐湿,生长缓慢,结实稀少。萌蘖性强。于根基部常萌生多枝。冬芽于3月上旬萌动,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期,10月中旬以后叶开始变色,到11月中下旬落叶。花于4月中旬开放,至5月上旬为凋谢期;果实于9-10月成熟。

产山西西南部、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及四川。日本有分布。

连树香由于结实率低,幼苗易受暴雨、病虫等危害,故天然更新极困难,林下幼树极少。加之乱砍、乱伐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连香树分布区逐渐缩小,日益萎缩,成片植株更为罕见。如不及时保护,连香树资源要陷入灭绝的境地。认为一方面是就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另一方面积极采取迁地保护。已有不少植物园引种栽培连香树。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栽培的连香树已获成功,已开花结实。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