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后天》的设定:全球变暖背景下,温盐环流停滞,气候骤然变冷。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后天》中的场景并不会发生,因为它把一个缓慢的过程压缩在几天之中急速剧烈地发生,而这在现实中是不会发生的。
详细版:
《后天》是一部科幻灾难片,这说明它一方面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带有幻想的成分。
先说说它的科学依据。
温盐环流地球上的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有所不同,造成海水的密度也不同,于是深层海水在大尺度范围内缓慢运动,这叫做温盐环流。
温盐环流就像一个热量的传送带,把热带海洋的热量向高纬度地区输送,然后在高纬度地区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释放出来,使高纬度地区的寒冷被缓和。同时也把又冷又咸的高纬度大洋的海水带到赤道附近,完成了一次循环。
温盐环流
而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淡水流进海洋中,使海水盐度降低,温盐环流的驱动力被减弱甚至停滞,向高纬度地区输送的热量也减少了,加剧了高纬度地区的严寒。
正在融化的冰川这就是《后天》的理论基础。
但是《后天》并不会发生。
尽管全球变暖确实会对气候产生明显的效应,温盐环流也确实有可能正在减弱,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海洋对海洋的传递很慢,而不会像《后天》里那样在短短几天中剧烈、快速地发生。
假如温盐环流停滞,高纬度地区的确会变得更加寒冷,但低纬度地区却会变得更加炎热,因为不再有温盐环流带走热量,这些热量都将积蓄在本地。
有很多人以为全球变暖是会让夏天更热而冬天更暖和,其实并非如此。全球变暖带来的是极端化:夏天更多热浪和洪涝,冬天更多严寒和风暴。寒冷的地方越发寒冷,炎热的地方越发炎热。温盐环流的减弱就是一个例子。
事实上我们在全球变暖中更多感受到的是气候极端化,以及气象灾害的频率和烈度在增加,这更像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而非《后天》中所描述的那种瞬间到来的末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