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辨证题。截止到昨天晚上,我收到了70多条回复。文老师深深感谢大家的参与。
可以说,大部分人的思路都是对的。只不过,用方和实战完全一致的,不多,仅有5人。
我说说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
有一个老太太,当时年纪是71岁。
从大概两个月前开始,左侧上肢就有疼痛之感。
患者曾经到医院拍片检查,没发现任何毛病。
患者尝试口服各种药物,效果也不好。
总之,就是左上肢疼痛,麻木,到了晚上特别严重,简直疼得她难以入睡。
平时,患者的左臂无法高举,功能受限。
另外,老人家自从患病以后,颜面苍白。疼痛感在遇寒的时候加重,在温热的情况下缓解。左臂皮肤触摸上去,还冰凉冰凉的。
怎么办?患者最后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苔薄白,舌质淡。
在了解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这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桂枝10克。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恶寒现象消失,手足开始温热,左臂疼痛感大大减轻。
这时候,原方不变,加黄芪18克,继续投用。
连服18剂以后,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前后经过。
这里的道理,其实容易理解。
你看,这个患者,脉象沉细,苔薄白,舌质淡,而且颜面苍白,左臂皮肤摸上去发凉,夜间痛感加剧,遇寒加重。所有这些,是不是都在告诉我们,她阳气不足,温煦失常啊?
这不用我多说,你肯定能看出来。
阳气亏虚,患者体表卫气不足,所以在外感寒邪以后,内外寒气交织,令气血不行、经脉不通,故而出现了剧烈持久的疼痛。
这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想办法,温补患者体内阳气,散去患者经脉寒邪。
如何实现?医家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桂枝。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基本构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这是助阳解表方。附子,温补肾阳。麻黄,解表散寒。细辛,既能够帮助附子温阳,还能帮助麻黄解表驱寒。故而,这是文老师之前常说的,激发阳气的方子。对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十分适合。
桂枝,能温通经脉,还能辅助麻解表散寒。这样,就能让阳气疏布到患者的左臂。
你看,整个道理,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按照这个结果,昨天,有五位读者的答案,和实战完全一样。他们分别是:“幸福平安”、“今夜无眠”、“莅厔”、“大愿·自强”、“悬壶济世”。截图如下:
请上述五位读者,在本文的留言区留言,写下您的电子信箱。文老师要送给大家的,是大部头的中医经方研究著作《仲景方药古今应用》(电子版)。这是当代研究经方的集大成之作,对经方的方义、应用有深刻详细地解读,配以医案加以理解。对仲景常用的药材也有细致剖析。文老师相信,同道们阅读这样的书籍,可以很好地提高临证技巧和理论水平。
这两天,不少读者还提出了类似当归四逆汤、阳和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等方剂。我觉得,大家的思路都是对的。而且,运用这些方药,未必不会取效,甚至效果更好。只不过,大家的选择,和实战里的医家,稍有不同罢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