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34急性肾炎——陈瑞春医案
陈某,女,19岁,学生。1983年8月20日初诊。病者参加高考之后,自觉疲乏无力,一身困重,早起眼睑浮肿,不发热但觉诸身酸楚,尤其是腰酸不舒,小便灼烧不畅。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t++),管型(+)。脉浮缓而软,舌苔白润。处方:麻黄10g 杏仁10g 连翘10g 桑白皮15g赤小豆30g 滑石15g 生甘草5g 白茅根20g益母草20g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嘱服5剂。
二诊:8月26日。服上药后,浮肿消退,全身轻爽,小便清长畅利,食纳正常,脉缓软,舌苔润滑薄腻。尿常规:蛋白(++)。守原方加僵蚕10g,防风10g,藿香10g,叶10g,嘱服7剂。
三诊:9月4日。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饮食、二便均正常,小便常规:蛋白(-),脉缓,舌润。遂改方。处方:生黄芪15g 防己10g 茯苓皮15g 杏仁10g桑皮15g 防风10g 赤小豆30g 白茅根20g益母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服10剂,复查小便,再酌情停药与否。两个月以后,患者入学就读,告谓尿常规正常未见反复,遂停药。
按:急性肾炎属中医风水范畴,病机为表郁湿热,治当宣肺解表。俟表邪解,湿热除,病自愈。但临证时不能满足于临床症状消失,一定要小便常规全部阴转,仍须服药巩固。如无其他变故,可以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基础,酌情加减,一方到底,无须易方。笔者验证多例,疗效确切。《伤寒实践论》
35肾炎水肿——颜德馨医案
张某,男,6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史20余年,反复发作,经中西医治疗,近1年来症情稳定,入院前2周劳累过度,感受风邪,症情又起。颜面浮肿,头重身寒,腰酸肢肿,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尿少频急,排尿隐痛。苔薄白腻,脉浮滑。此乃素体肾虚,风邪外袭,肺气郁闭,水湿内停,蕴湿化热,阻滞下焦。治拟宣肺利水退肿,佐以清利下焦湿热。处方:麻黄9,赤小豆30g,连翘12g,生紫菀9g,桑白皮12g,前胡9g,蝉衣4.5g,生山栀、瞿麦各9g,鲜茅根15g,小茴香2g,车前子、车前草各12g.8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颜面部浮肿减退,咳止,小溲正常,再以五苓散合济生肾气丸温肾通阳利水,又进8剂,浮肿消失,尿蛋白少许,症情稳定。
原按:本例水肿以头面浮肿为主,兼见外感风邪,湿热蕴结下焦之症,责之于肺肾两脏,肾气素虚,邪郁闭肺。颜老按“先新病后宿疾,先实证后虚证”的原则,从宣肺入手,开水之上源,水道通调,湿与热分离,故咳止、小溲正常、浮肿减退,继而温肾利水收功。摘自:邢斌,韩天雄,颜德馨内科学术经验薪传.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6-127.《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36皮水浮肿——闫云科医案
刘某,女,24岁。水肿一年余,参见睑、足跗较显,按之凹陷,晨起尤甚,胸腹憋胀,化验尿液正常。自诉健脾补肾、渗湿利水之剂多服无效。今面色有神,腰不酸痛,纳便正常,知病不在脾肾。窃思,水湿代谢,多责肺、脾、肾三脏,脾肾无过,当寻水之上源。遂顺藤摸瓜,果有经常感冒,鼻塞,眼痒,咳嗽,多嚏等肺气不宣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诊脉不浮反沉,乃肤肿脉陷故也,治当舍脉从证,宜宣肺利水。考鬼门方,以越婢汤及越婢加术汤为首选,乃外有风邪,内有郁热之治方。本案不恶寒,不发热,口苦,舌苔黄腻,可知表邪不著而湿热较盛,如是则不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更为恰当。拟:麻黄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茵陈30克,桔梗10克,桑皮15克,杏仁10克,茯苓15克。三剂。
二诊:尿量增多,水肿、腹胀减轻,仍咳嗽,鼻塞。效不更方,原方三剂。
三诊:水肿消失,鼻时通时塞,肺气雍遏之症尚存,喝守方续进三剂。(《临证实验录》)《经方直解》
论:水气病,即然利尿无效,那就发汗泄水。果有表证,那就发汗泄肺,华盖一提,则气降而水利,水泄而气升。
37浮肿肾炎——王琦医案
肾炎(湿热兼表型)
王某,女,4岁。面部微肿,发热恶寒,鼻塞咳,喉间痰声重浊,食少,小便色黄。尿检:红细胞(++),脓细胞(+),管型0-2,蛋白(++),诊断为急性肾炎。脉浮滑,舌苔薄白稍黄,风水相搏,方以疏风宣肺,清热利水,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白茅根30克,连翘12克,桑白皮9克,生姜6克,泽泻6克,车前草12克,赤茯苓9克,紫地丁9克,鱼腥草12克。服上方二剂后,热退肿消,咳嗽亦减,小便增多,小便常规:红细胞(+),未见管型,蛋白(+)。原方继服五剂,诸症消失,小便化验尚见少量红细胞。
按:本例证属“风水相搏”,用麻黄、杏仁疏风宣肺,疏风重在解表发汗,宣肺亦可通阳利水;连翘、桑皮清热肃肺行水,生姜以散水气,并配合清热渗湿利尿,合用汗、清、利三法,表里分消,故取效较速。《经方应用》
论:面肿咳重,寒热鼻塞,脉见浮滑,就可以确诊,此浮肿肾炎,由外感病引起。麻黄发表寒,泄卫郁,则表寒与水气俱泄。
大体上只要一见浮肿,大多都会有尿蛋白,那西医就会确诊为肾炎。此浮肿者,是伤寒表闭,而为何会尿蛋白?虽然本案只是面部微肿,未言身上浮肿,此也是伤寒表闭。
38外感面肿——王占玺医案
文某,女性,17岁,学生,1974年9月 8日。月经9月6日来潮,经行期间,于9月7日晚因外感后咽痛,眼睑浮肿,曾服用银翅解毒丸,感冒冲剂等,咽痛好转,而眼脸及面部浮肿不消,于9月8日来诊。无发热,稍有恶寒。舌苔薄白,脉象浮缓,眼睑浮肿明显,面部前额浮肿,前额凹陷性浮肿(十),时值经期不便检查小便常规,观其经期感寒所致,遂处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加皮饮加减:
麻黄6.0克连翘12.0克赤小豆30.0克桑白皮15.0克茯苓皮25.0克五加皮10.0克陈皮10.0克生姜皮10.0克防风6.0克芥穗10.0克当归10.0克蝉蜕3.0克。每日煎服1剂,服用3剂后,浮肿减轻大半,又服3剂浮肿全部消失而愈。经期过后,查尿常规阴性。《伤寒论临床研究》
论:麻黄小豆汤,麻黄发表寒,泄卫气,则面肿自消。本案用有麻黄为主的方子,都可以治愈,重点就是开孔窍泄卫气,泄肺气。
39血管神经性水肿——王占玺医案
患者王某,女性,73岁,1981年1月27日初诊。久患胃炎,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等,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半月来眼睑及面部浮肿,伴以全身皮肤搔痒,尤以两肢为甚,且经常外感,外感后亦很少发热。观其舌苦薄白,舌质稍红,尿常规检查二次均阴性,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炙麻黄6.0克连翘10.0克赤小豆30.0芥穗9.0黄芩9.0克当归10.0克 白藓皮12.0克土茯苓10.0克防风9.0克 地肤子10.0克 蛇床子10.0克蝉衣3.0克合欢皮15.0克苡仁15.0克。每日煎服1剂,服用4剂后,眼睑及面部浮肿消失,愈后观察月余未发。《伤寒论临床研究》
40伤寒发热——刑锡波医案
骆某,男,38岁,教师。病史:因患流感而发热恶寒,身痛,脉浮数。医以辛温疏表剂治之。服药2剂而寒热不减,渐至胃脘满闷,消化不良,食后作呕,右胁胀痛,周身倦怠。肝大右肋下两横指,有压痛,巩膜、皮肤有较深黄染。肝功检查有肝炎样变化。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辨证:表证未解,湿热蕴结。治法:清泻湿热,宣透外邪。处方:麻黄3克,连翘15克,赤小豆15克,生梓白皮10克,广郁金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京三棱10克,甘草3克。
服药后,汗出而冷热解,脘满稍差,呕减,略能进食。原方加生大黄6克,生薏苡仁15克。连服1周,脘满消失,食欲增进,右胁疼痛亦渐轻减,黄疸逐渐消退,精神清爽,体力增加。后又连服10剂,诸症消失,黄疸亦退除净尽,肝缩至半指,肝功已接近正常。后以清热祛湿、疏肝化瘀之法调理而愈。
按:本证为湿热郁于表层,故用麻黄汤疏表邪以宣在表之湿热,赤小豆除热、下水肿而利小便。然用麻黄时,有表证者可以暂用,证退即止,不可连续使用。
若脉象现浮,是病势趋向于表,如配合适宜,可以长期用之。梓白皮能清热燥湿连翘能清热解毒,兼利小便,而其解毒之力,尤能消除热毒,帮助肝脏恢复。在临床实践中,连翘必须剂量稍大,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麻黄不可连续使用大量,以防损卫伤阳。以上诸药,除麻黄汤发汗之外,都属于清热利水、解毒疏肝之药。《刑锡波医案集》
41哮喘——蒋昌福医案
吴某,男,16岁,1987年3月2日初诊。患者幼时即患哮喘病,以往较轻,近年来,症状加重,每因受凉即发。发时呼吸迫促,胸闷喘咳,咳痰不畅,头部出汗,不能安卧。此次发作已经1周,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轻度发热恶风,喉间哮鸣,吸气困难,口干,纳食不香,脉象滑数,舌苔薄黄。此乃寒郁发热,痰热夹外邪阻塞息道,以致肺失宣肃,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宣肺祛痰清热。药用:麻黄8克,杏仁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地龙3克。
上方连服2剂,痰畅,喘定咳减,右寸脉仍现滑大而数,原方去地龙加地骨皮10克,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泻白散意,又服2剂,诸症消失,继以玉屏风散调理月余,1年后寻访,哮喘未发。[广西中医药1989,(5):27]
按语:运用本方,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要点。本案哮喘内有湿热,外受凉而发,与此病机相合,故以本方清宣利湿。盖湿热郁蒸肌表,气机被阻,既不能过于寒凉清热,以免气机被遇,亦不能滥用温运、苦燥化湿,以防伤津化燥,唯以清宣为宜。此外,本案亦有痰热之征,故去生姜之温,加地龙以增清热平喘之力。《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受凉即发,典型的表证不解。太阳一经,主皮毛,而统营卫。皮毛者,肺之主也。太阳经病,皮毛窍闭,营病风热,卫病恶寒,肺病喘逆。麻疹者,寒邪外束,营郁风热之病也,麻疹病家,一受寒凉即加重或复发者,此必定表寒未解也。而哮喘咳逆之家,一受寒凉加重或即发者,也必定是有表寒未解也。一受寒凉,则皮毛窍闭,所以病会加重或复发也。
42气冲喷嚏——蒋昌福医案
张某,女,27岁,1988年3月3日初诊。患者晨间喷嚏已经2年,每天早晨起床,即作喷嚏,连连十数声,甚至数十声,经本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脉象平和,舌尖略红,苔薄黄,牙龈紫赤,患者曾因连续喷嚏,引起腹肌强烈收缩,导致流产两胎。此乃邪热相争于肺窍,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宣散肺部郁邪,药用:麻黄5克,连翘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皮6克,杏仁8克,甘草6克,薏苡仁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上方3剂,晨起喷嚏大减,继原方连服1周而痊愈,后改用玉屏风散巩固疗效,至今已半年未发。[广西中医药1989,(5):28]
按语:邪热郁闭肺窍,作嚏不止,本方以辛宣开散为主,能助肺气开发,透窍达邪,是获其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100首经方》
论:麻黄,发表泻。皮毛一开,肺气外达,自能敛降而不喘逆,也不上冲鼻窍。
43喘闷咳逆——王忠民医案
孙姓,男,59岁,1980年2月2日就诊,夙病慢支12年。3日前不慎受凉后宿疾再作,发热恶寒,无汗而咳,头痛身重,喘不得平卧,胸闷气急,咳吐痰量多而黏,色微黄,纳呆恶心,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略数。闻心音轻远,律整。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肺底闻及湿性哕音和哮鸣音。体温38.7℃。化验:白细胞18200/mm",中性78%,淋巴16%,酸性2%,单核4%。胸透:双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证属风寒犯肺,湿聚化热,肺失和降。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9克,连翘12克,杏仁、炙桑白皮、甜葶苈各15克,赤小豆30克,甘草、生姜各6克,双花24克,陈皮10克。水煎,分二次服。
进上方3剂症即缓解,咳吐减轻,已能平卧,痰渐少,水肿消失,气急亦明显好转,体温降至正常。宗前方增损复进5剂,咳嗽悉平。[黑龙江中医药1985,(6):25]
按语:内有湿热,复感外邪,内外相合,闭阻于肺,致发咳嗽,故拟本方以外散寒邪,内清湿热。据王氏经验,运用本方应据其病位、轻重与久暂,决定剂量大小和加减。湿热在上,偏于清泄;在中,佐以理气;在下,重用利导。外邪不除者,加金银花、桂枝;痰湿阻肺者,加前胡、白前;痰涎缠盛者,加苏子、甜葶苈等。《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