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几年,敢想敢为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被誉为美国的科技英雄。很多人问,中国能否诞生这样引领创新的“马斯克”?其实,中国一直不乏极具创造力且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被人们合称为“三马”的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就是此类企业家的代表。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需要跑出更多的“三马”,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再次蝶变。
路言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近日,收购推特尘埃落定后,埃隆·马斯克又把目光投向了脑机接口,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引发对于创新型企业家的热议。
实际上,中国一直不乏各类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习惯将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合称为“三马”。2013年11月6日,“三马”首次合体参与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前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已大胆预测未来的金融机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将趋向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他认为,十年内50%-60%的信用卡和现金会没有了,而当时中国的智能手机都还未普及。现在看来,马明哲的“预言”已一一成为现实,足见其对科技金融发展的深刻洞察力和超强预见性。
“三马”中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因其公司业务属性和大量公开报道而被公众熟悉。
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集团与马化腾创建的腾讯控股,共同引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它们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QQ与微信等To C产品,都分别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国民级应用,阿里云、钉钉、腾讯云、企业微信与腾讯会议等To B产品,也都成为中国众多企业、政府与教育等组织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具。借此,阿里巴巴集团与腾讯控股也都分别成为千亿级盈利、万亿级市值的企业。
相比马云与马化腾,中国平安的创始人马明哲较为低调,几乎不参与公开活动,因而较少被外界了解。但他一手打造的中国平安,却在商业价值与产业价值上相较阿里、腾讯毫不逊让,“三马”所创造的商业成就堪称在伯仲之间。甚至可以说马明哲被“低估”了。
如果说马云与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创新的领军人物,那么马明哲便是中国的保险“英雄”。在中国平安诞生时,中国保险产业几乎是一穷二白,不仅被很多人轻视为“脏活累活”,还面临着大量的行业约束。马明哲打破垄断格局、行业传统的束缚,带领中国平安一次次进化,从一家诞生于深圳的地方型财产保险公司,成长为覆盖财险、人寿险与健康险的世界级保险企业。除了在保险产业的成功,马明哲还打造了涵盖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与融资租赁等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综合金融平台,并在数字化时代积极转型,构建了“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双轮战略布局,造就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与金融都是助力中国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产业。马明哲对金融产业的价值贡献,也丝毫不逊于马云、马化腾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贡献。
2021年,中国平安全年实现12876.75亿元的营收,超过阿里巴巴集团7172.89亿元与腾讯控股5601.18亿元的营收之和,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五位,民营企业第一位。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6.18亿元,也与阿里、腾讯旗鼓相当,并列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家民营企业巨头。
2
《砺石商业评论》在对全球基业长青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除了商业价值与产业价值外,巨大的社会价值创造是它们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在社会价值创造上,阿里巴巴集团与腾讯控股一方面为传统企业带来的竞争局面激发了中国产业竞争的红利。其次,阿里巴巴与腾讯作为新的国民级基础设施,其对中国社会整体的数字化与现代化发挥了巨大贡献。无论是C端的个人用户,还是B端企业组织,都从这种数字化中大大受益。
而中国平安与阿里、腾讯的间接社会价值创造相比,其在税收、就业、乡村振兴与员工成长等直接的社会价值创造上更为突出。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个维度的数据,更多地了解中国平安不被我们所熟知的另一面。
(1)税收
在税收方面,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控股纳税总额为145亿元,阿里巴巴纳税总额为516亿元。
而中国平安2021年总纳税额高达1114亿元,力压华为的903亿元,约占2021年全国总税收的千分之七。诞生于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中国平安也很早就已经成为深圳的“纳税第一大户”,据测算,过去十年对深圳的纳税总额高达2940亿元,过去五年2045亿元,2022年上半年纳税245亿元,占了深圳市财政收入(2147亿元)的11%,对深圳的纳税贡献同比增长10.34%,超过公司自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
这已经是中国平安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纳税水平。假如将中国平安2021年纳税的1114亿元,全部投入到社会民生建设中,能承担港珠澳大桥近90%的建设费用,能造9594个鸟巢大小的森林,能帮助深圳2228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另外,据人民日报报道,2012年至今,中国平安十年间累计纳税更是逾8000亿元,在中国市场化的民营企业中遥遥领先。
(2)就业
在就业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腾讯员工合计10.88万人,阿里员工24.39万人,中国平安员工与保险代理人合计约100万人,这也意味着每140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平安人。
2022年,由于宏观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很多知名企业都在缩减人员成本,而中国平安依旧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逆势扩招,预计校招、社招的新员工合计将高达7万多人。
中国平安公开表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中国平安坚定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今年公司经营将坚定不移地坚持‘聚焦金融、改革创新、增收节支、合规经营’十六字方针,积极推进稳就业、促发展,履行好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社会的六稳六保做出贡献。”
(3)乡村振兴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的飞跃发展,一度被耽误的乡村发展便成了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议题。为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国平安、阿里与腾讯也倾力投身其中。
中国平安系统地开展了“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针对性地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与教育扶贫。其中,在“村官”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平安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97.20亿元;“村医”方面,累计升级乡村地区卫生所1228所,支持培训乡村医生11843人,健康检测筛查覆盖贫困地区人口11万余人;“村教”方面,升级贫困地区乡村小学1054所,培训村小教师14110名,惠及贫困学生30余万。
阿里巴巴则利用其在电商领域的业务优势,通过助农电商来支持乡村振兴。2021年,832个脱贫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达1281亿元,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销售额48.6亿元;阿里乡村教育和职业教育计划使61万乡村学生受益。
腾讯也发布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其中“腾讯为村”项目,有效疏通了党务、村务、财务、商务等领域,建成一个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232个地市、1.7万个村庄和社区的开放平台。
(4)公司治理
区别于大多数企业创始人的一股独大与一言堂,阿里、腾讯与中国平安一定程度上都已经属于社会型企业的典范。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为4.8%,马化腾在腾讯控股的持股比例为7.53%。
中国平安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也是最早就确立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员工持股与海外资本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在上市前与上市后的多次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中,马明哲也展现出了一位社会型企业家的格局,他将约10%左右的持股比例分配给了19000名员工,大家一起共享,体现了那一代企业家特有的格局和胸怀。目前马明哲持有的中国平安股份数量只有201万股,持股比例仅为平安集团总股本的万分之一左右。他曾公开表示,“平安姓社会,平安姓公,属于全体股东,属于全社会”,“管理层就是打工仔,服务于全体股东”。
区别于很多只依靠股票在二级市场增值,很少分红的上市企业,中国平安每年都在进行颇为可观的稳定股息分红。过去10年来,在营运利润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中国平安还保持高比例现金分红,充分与投资者共享公司高质量发展红利。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平安累计分红21次,分红总额高达2383.72亿元,在沪深两地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2021年,中国平安现金分红总金额高达431.36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连续第10年增长。慷慨的分红,也让中国平安的社会股东不惧资本市场波动,能够持续获得稳定可观的回报。
3
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伴随的全球宏观经济衰退,让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经受了严峻的挑战。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随着病毒危害的减弱,最近全国各个城市都进行了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逐渐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将何去何从?这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
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基石在经济,经济的根本在企业,而企业的动力在于一位富有创造力、勇于创新的企业家。所以,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让更多像“三马”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在更多领域创造出像阿里巴巴、腾讯与中国平安这样融合了“商业价值、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三位一体的杰出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像一条条奔腾的江河,最终汇入中国经济社会的汪洋大海,进而推动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快速复苏与再次蝶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