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的柔性美学,给人坐听栏外风吹雨的悠闲。柔和风格的流行,或与人们的安全感普遍降低有关,而这种现象是全球范围的,甚至欧美比其他地区更甚。从用户体验角度看,柔角、柔和家具结构的手感更流畅,治愈感也更强;饱和度稍低的、柔和的颜色,更耐磨和耐旧,适合久用;偏自然风的柔化设计也有解压的实际效果。
柔性美学的绽放
室内空间是心灵的港湾,需要一点以柔性应万般的仪式感。
比如今年米兰展中出现的这样的办公桌 ↓
Visionnaire品牌的“喷气式飞机”办公桌,梁志天(Steve Leung)设计
说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喷气式飞机也好,长得像象鼻山也好,总之,当这样一个办公桌在办公室或者家庭办公室出现时,人们很难忽视它的设计主张。它起着类似雕塑的作用,在氛围上柔化着工作场景。木质主体外覆的皮革,大理石桌面的自然花纹强化了它的柔性美学。有些形态柔美的桌子或者无比舒服的沙发,让人很难在用着它们的时候发脾气,正因为它们在视觉和触觉上的治愈感,就比如Visionnaire的这款办公桌。
配套的梳妆台柔到有梦幻感。柔角除了优雅轻盈之外,在化妆方面尤其实用,方便让人轻松站近镜子查看妆容细节。
于有形处见无形,于无形中见大观
以往我们讨论趋势,灯具多作为锦上添花的角色出现。但是在柔性美学方面,灯具往往成为塑造氛围的主宾,特别在今年米兰展不少灯具设计中,影子和墙壁的质感被更多地考量,它们降低了光的硬度,也塑造出更加丰富的视觉层次。
Laurameroni 品牌的光之墙(Lightwall)
光和墙融为一体的“光之墙”灯具,把墙壁变成不规则发光体。它的板块可以随意组合。从实景图看效果,想让“光之墙”真正肩负起全屋照明的使命,貌似也不大可能。它的主要角色,是增加墙壁的光影层次的气氛灯。相比传统的气氛灯,它的风格更加自然;它的柔光与淡影的交错对比,更让人好奇、更有视觉吸引力。
同样来自Laurameroni品牌的”大地女神”(Gaia)壁灯(或顶灯),两个一组合用,其中一个旋转180度,两组灯共同形成中心对称,视觉平衡感更强,效果尤其出彩。
Laurameroni 品牌的“大地女神“(Gaia)壁灯/顶灯
这个作品那种简单但却绚烂的观感,根源是它的质感层次相当丰富。缎纹黄铜是它的材质,让它融合了丝绸和金属的光泽。正面LED灯的柔和直射光、照射到亚光墙壁上的散射光、装饰性网格的金属上的反光,几重光在不同质感之间看似不经意地组合反射,其实也只用了黄铜和LED两种光,却有点“星天”那种柔光绽放感。可算四两拨千斤的柔性大观。
柔性的一种顶级演绎,是用无形来营造有秩的观感。比如Barovier & Toso品牌的“摇摆”吊灯。
吊灯,整体上是一个微妙的品类。因为它太容易和皇室联系。于是,这件事,在数学上叫回归,俗语叫黄鼠狼下耗子——老钱家族喜欢向皇室风靠拢,新钱家族喜欢向老钱家族靠拢,向往新钱家族生活的喜欢向新钱家族靠拢。于是,吊灯,从它们的体量和悬挂位置,已经决定了大家比较容易把它们往土豪金那个方向去善意联想。
Barovier & Toso虽然也有土豪金风浓浓的作品,但米兰展中,“摇摆”这一款,是在尽力为吊灯赋予新的意义的。
当我们微微抬起头时,看到的这块室内空间,虽然不大,但很有统领气氛的作用。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微微抬起头就能看到或感知到的典型视觉元素——阳光、讲台和黑板,甚至交通灯,它们常常代表着一种统领气氛的、比我们自身强大的力量。在设计中,这种相似习惯的迁移,也往往用来渲染相似的效果。吊灯占据的,恰恰是这个距离人们生活空间比较近、又统领气氛的区域。
Barovier & Toso品牌的“摇摆”吊灯
“摇摆”,妙在用传统工艺构建现代感的气氛、甚至引领一种新趋势。有花纹的玻璃管采用的是威尼斯水晶玻璃。这种水晶玻璃的最大特点是不含铅、不含砷。其他水晶玻璃加入这两种物质,是为了增加透明度,相应地,光也就比较冷,参考皇家水晶吊灯,为了达到冷光四射的效果,很可能玻璃的铅砷含量不低。
“摇摆”采用的传统威尼斯玻璃,除了相比其他水晶玻璃比,无毒无公害,也因为无铅和砷的添加而保留了一种独特的、类似石英的柔光效果,要是珠宝,这可以叫做强烈的丝绒感。
它占据传统吊灯的位置,有传统吊灯的对称之美,却以完全不同的逻辑来勾勒这个空间。一串几乎一模一样的弯曲细管,描摹着像风、像卷浪、像舞蹈的水草、像一跃而起的海豚群……又什么都不像的一种兼备有形与无形、静态与动态、质朴与新锐的空间结构。而吊灯顶部的光照强度比较适中,所以玻璃管部分更像雕塑或风铃一样,温和地折射和反射,可以让你细细观察它们的走势,而不会因璀璨而令人难以直视。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吧。
桌椅:固态的行云流水
被行云流水感拥抱,可算坐具的最惬意的境界。米兰展中,Carpanelli品牌的“主风”(Mistral)椅子和配套桌子,除了桌面的侧面图和椅子后背的侧面图各呈直线之外,从所有其他视角看,基本上没有直线。
Carpanelli品牌的“主风”(Mistral)椅子和配套桌子
身体本身是曲线构成的。我们什么时候习惯了坐在平板构造的椅子上?那是身体对技术局限性的妥协。“主风”椅子跟人体工学型椅子还是有不少差异,但它更像一款适合日常社交、但不久坐时用的椅子。比起人体工学椅,它的结构更轻盈,对扶手的设计更巧妙,在一个愉快的聊天场景出现比在办公室出现更为合理。所以对设计师来说,寻找那个场景应该用的椅子,好像给那个状态下的身体寻找一个可以匹配的舞伴。身体是软性的,那个最好的舞伴也应该是充满着得体的柔性的。
有着深厚南美基因的Ames品牌长期以来就以藤编或者PVC仿藤编的作品而独树一格。它在这次米兰展中带来的户外藤椅,生生把柔性玩出了气场。
“女王”(Reina,西班牙语意为女王或王后)户外茧形椅,你说它传统吧,的确,它的配色和材质都颇有历史渊源;但你不得不惊叹于它的现代性,特别是它用柔性展示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主张,就是柔性、气场和茧形椅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Ames品牌的“女王”(Reina)户外茧形椅
从设计心理学上看,茧形椅是一个有坑的题材。包裹的形态,本意是提供一个避风港一样的场所,给人身心的休憩。但是卷在一起,尤其如果给人封闭、蜷缩,身体占据空间变小的心理感受,哪怕只有几分钟,这个姿势也会对其后一小段时间里的睾酮和皮质醇有显著改变,让人感觉比先前更为低能量甚至负能量(哈佛大学Amy Cuddy团队的研究)。简单地说,这人如果原来已经颓了,在设计得不够好的茧形椅里坐几分钟,出来更颓。
本系列的前面介绍过LV新出的茧形椅,除了在底座空间上拓展之外,整体镂空也是有益的尝试。但无论如何,茧形椅是很难和“气场”联系在一起的。
“女王”椅做到了。它参考了欧洲传统遮阳帽和花车敞篷的设计,结合了南美传统上常用的红、棕、紫色藤条,在半开放空间尽力构造了一个“向眼前的风景敞开”的态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坐在“女王”椅里,人不感到空间的局限,相反,椅子这种敞开的态势成为人的气场的延展,好像女王得到王座的加持而更具女王之仪。它的柔美又和气场无缝结合:大片弧线构成的框架、半遮挡的通透质感、温和的配色,都助力着这种柔性美。
不过,对舒适度要求最高的椅子,非躺椅莫属。Fasem品牌的“河流”(Rio)躺椅,Natisa品牌的“摇篮曲”(Lullaby)躺椅,都是简约柔性美学的代表,只不过前者适合冥想,后者适合小睡。
Fasem品牌的“河流”(Rio)躺椅
好像一本打开的书一样,“河流”用极简的木结构取代了传统躺椅占地面积比较大的支撑结构。坐的位置下陷、枕部相对较高,这个结构暗示着它比较适合小憩,而不是久用。也许是工作中间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也许是间或架高双腿来个放松,也许就是享受一下摇啊摇的快乐,它很适合让人一秒跳出原来做的事,进入一个被温柔拥抱的状态,积攒些力量,再回到原来;但因为横卧面比较接近90度的坐姿,全弧线的底座又带来比较长时间的摇动感,所以真的睡着也不大容易,加上从结构到质感都满溢现代风,这些都让“河流”躺椅更适合出现在一个相对专业的场合,用它的轻巧柔美,有效调节情绪和气氛。
相比之下,Natisa品牌的“摇篮曲”躺椅对睡眠质量的追求简直让人一目了然。
Natisa品牌的“摇篮曲”(Lullaby)躺椅
跟“河流”类似,“摇篮曲”也通过对底部支撑结构的改良,极度简化了躺椅的整个框架。因为它是用Z字形结构支撑,只提供稍许摇动,所以它比“河流”的占地面积更小,更方便搬动,更适合各个场合,也更便于快速小睡或打盹。
尽管品牌没直说,但业内人还是不难看出,“摇篮曲”躺椅,多半是对著名的1934年版Z形椅的致敬。
1934年版Z形椅,Gerrit Rietveld设计
“摇篮曲”,可算是Z形椅的延长、柔化、细节优化版。这是个有趣的启示。那些貌似已经过去完成时的奇思妙想,隔段时间重现江湖时,启发新的创意,依然可以惊艳了众人。
我们的保留节目,设计师自留款,在本趋势中,推荐Es Atelier品牌的大理石组合桌。
Es Atelier品牌的大理石组合桌
看似是两个小咖啡桌,其实是一个组合桌。可爱的双圆紧扣,桌上仿佛一幅真实的山水画面。这种组合桌比用一整块大理石做桌面要节约成本。桌子自然分割为两个区,各司其职,还算顺便增加功能。附带的妙处是,它选用同一块石材顺着切割,左右桌面形成花纹的呼应,像水波的分散又汇合,也像亲与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静中有动,以刚塑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