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跨越式企业公号
一叶知秋。
前几年,万科董事长郁亮喊房地产的冬天来了。他表示:“十年后万科还是房地产公司的话,应该是比较惨的”,“过去房地产行业有点儿特殊,一度被定义为国家支柱产业,承担国家重任。但现在,房地产业的土地红利、金融红利都在消失,行业将回归成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普通行业。”
果不其然,“冬天”真的来了。
如今房地产一片萎靡,先是多家知名房企债务纷纷暴雷,接着就是大面积停工烂尾,然后影响到了居民的购房信心,大家都不敢买房了,结果楼市压力巨大,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复苏进程。
近日,网上流传出华为任正非的一个内部讲话,不看好全球形势:
“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
他的讲话中透着一股寒气。
他进一步要求他的下属,这种形势下的战略是不要好高骛远,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01
先看下离我们近的周围经济形势如何。
在北京我家所在小区一侧,原来有三家中等私营餐馆,倒了三家,其中一家房东接手自己继续开,其它两家被二手房中介接手。
附近一公里范围有三片小公园,一个公园几年内重建了两次,另两个今年都在整体改造。
在我看来,这三个小公园都有特色,也比较完好,但也需要“推到重来”为区域GDP增长出力。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5.5%,但上半年只有2.5%,距离预期目标的差距还比较大。
总结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经济修复势头较缓,7月数据不及预期。
工业增长不及预期。7月制造业PMI再度回落至50%的荣枯线以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消费恢复不及预期。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弱于预期。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涨幅较前6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单月社融增量创下45个月新低,货币空转严重。
社融量下降,就是讲借钱的人减少了。政府、非金融企业和居民,是社会融资的三个最后借款人。
先看企业的,7月份社会生产的主体企业部门新增社会融资4325亿元,同比大幅度减少2330亿元,减少53.9% 。
再看居民部门,今年1-7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23018亿元,同比减少32798亿元,大幅减少58.8%。其中新增短期贷款5933亿元,新增长期贷款1708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9.5%和58.5%。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居民购房贷款。这意味着新入市的购房者直接腰斩,商品房市场在加速崩溃。
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意贷款,并不是因为市场没钱可贷。相反的,5到7月货币投放量M2增幅分别是11.1%、11.4%、12%,货币流动是很宽松的。
这说明企业和个人的预期、信心比较弱,都在降低杠杆。
疫情仍在局部地区点式、不定时爆发。
疫情的影响和冲击是持续的,上半年上海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暑假假期海南、西藏等地又出现新增,对经济的恢复是不固定袭击式的。
影响我国未来经济走势的内部原因是啥?
一是内需不足。
当前,疫情对供需两端的约束依然比较明显,对内需的影响更为突出。消费方面,前五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剔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左右。餐饮、娱乐、酒旅等接触型服务领域受影响更大。6月份虽有比较明显的好转,同比增长3.1%,但上半年整体来看,下降0.7%,未能扭转负增长的局面。
目前主要靠政府扩大投资的努力来创造动力。上半年投资增长6.1%,其中国有控股固定投资同比增长9.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其中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9%。所以主力还是政府基建、国企。
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降、地方财政吃紧、资金配套能力减弱、项目储备不足等情况下,以政府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基建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市场主体预期低迷,信心不足。
根据国研中心6月份对万家企业的跟踪调查,企业发展信心指数今年6月份仅为46.1,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水平,二季度平均值低于2020年3月疫情最严重时的水平。同样的调查显示,未来一段时间有增加投资计划的企业占比已从去年底的38.2%下降到6月份的26.0%,而多年的正常水平一般都是不低于40%。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企业选择调整或延缓投资扩产计划,采取一种观望、等待、躺平甚至破产关门的态度。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企业预期低迷、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一是疫情变化和防控政策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巨大冲击,及企业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二是近年来在减污降碳、收入分配、数字经济监管、平台反垄断等方面,有关调控政策缺乏透明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企业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挫伤企业信心;三是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包括美国的持续打压、逆全球化不断发展,使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企业预期问题既影响当前,也影响中长期,需要高度重视。
除企业信心不足之外,受就业预期不稳、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消费者信心也持续处于低位。6月份,国家统计局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9,二季度平均为87.5,为有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02
再看下离我们较远的全球形势如何。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2年世界经济将呈现低迷状态,经济增速将由2021年的6.1%下降至2022年的3.2%;联合国《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1%。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放缓。
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显著放缓,衰退风险增加。工厂新订单减少,消费对美国经济难以发挥实际的支撑作用,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在6月份跌至50.2,创下20世纪50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8月份略有回升,达到55.1。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对投资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022年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美国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
除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也显著提升,乌克兰危机使欧洲面临能源短缺引发溢出效应,对依赖低成本能源的欧洲制造业发展带来挑战并引发民生相关问题。
全球整体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存在,预计下半年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当前国际上可以说呈现比较严重的全球性通胀情况,尤其是发达国家。今年6月美国通胀高达9.1%。欧元区19个国家达到8.6%,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涨幅创近40年或有纪录以来新高。通胀问题正面临失控风险,也迫使欧美等主要央行不得不采取加息、缩表等紧缩政策,以经济减速或衰退为代价来应对通胀带来的风险。严重的通胀形势不仅影响了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的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形势。
欧洲受能源危机的影响显著,通胀水平将持续上升,欧盟经济增长前景明显恶化,经济面临的滞胀风险增加。
滞胀风险增加,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全球性通胀会对我国发展有什么影响?
形成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是输入性通胀,不论是进口商品还是原料等,都会面临高价格高成本的压力。二是为应对通胀,国际上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我国面临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的压力。
由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于作为“全球工厂”的中国而言,也带来了生产价格的提升,并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全球需求收缩,中国出口承压。
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13.2%,其中6月份出口增长22.0%。出口的稳定增长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以上的背景之下,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恢复性增长的放缓,估计下半年我国保持出口增长的难度将会加大。
美国对我国的遏制围堵将进一步加大我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遏制打压围堵可以说有增无减,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长短结合的特点。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多次将中俄捆绑,渲染“中国威胁”,围绕台湾、香港等炮制涉华新议题,并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和实体限制范围。近日,美国又以“涉嫌支持俄罗斯军队和国防基础工业” 为由将5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同时,美国持续强化与盟友合作,主导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IPEF ),召开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会议,在传统贸易、多边出口管制、半导体全球供应链、清洁能源技术、新兴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达成排他性合作,加快“去中国化”,推动制造业产业链转出中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03
怎么办?
从宏观上讲 ,国家还是要坚持过去几十年有效的一条原则: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调查发现,还存在诸多影响发展和预期的深层问题有待解决。相关调查显示,企业预期欠佳,与相关政策不够透明、不够稳定,可预期性低,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是我们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应对内外冲击的根本对策,也是改善预期和提升信心的关键举措。
从微观上讲 ,跨越式发展理论创始人东方赢最近在一次北京论坛上演讲中提到的三大战略思维,指明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路线:
一是在投资上做减法;
二是练内功提高效率,获得管理红利;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
最近任正非讲话中的华为策略,也是围绕这三大思维展开的。
看下他讲话的主要几点:
1收缩。 “坚持实事求是,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应该放弃。”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 ”“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因此,提出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
2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宁可销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润和现金流要增长,经营性利润增长的奖金要多一点,激励大家去争抢利润。”
3聚焦价值客户价值市场。 “我们也有肥肉市场,把原来啃骨头的人员调去啃肥肉。”
4 建立反向考核机制。 一线反向考核不仅要考核机关服务组织,也要延伸到产品线。一是要求研发、制造部门提高产品质量,二是降低库存。
除了任正非以上提到的几点思维,还有从业务与商业模式创新上做文章,在调整中孕育新发展机遇。
在应对疫情、地缘政治紧张等冲击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修复和完善的过程。
在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将孕育新发展机遇,技术创新提升全球增长动能。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并进一步促进产业变革,引发数字产品消费、电子商务、远程工作模式、数字平台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使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发生实质性的调整,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本刊首席作者简介: 东方赢,真业心学创始人,企业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出版著作《企业超速成长》《跨越式战略》,第四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