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益生菌第一股”,离成为“中国养乐多”还挺远

文 | 虚渊玄

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生活重要元素。助消化、护肠胃,是益生菌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老百姓对于健康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益生菌市场的快速发展非常现实地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

财经无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发现,高速成长的市场背后,有着令人深省的现实:作为益生菌产业链的上游菌群菌株供应来说,截至2020年之前,80%以上的菌群由国外企业供应。

益生菌这条细分赛道上,又出现了“卡脖子”现象。

好在,经过近几年我国自主菌群企业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菌群自供”的难题。其中,科拓生物科技,成为了行业中的隐形龙头企业之一。

这家进入赛道相对较晚的企业,凭借什么优势,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他的潜力与危机有是什么,财经无忌与您一同深究。

“进击”的中国益生菌市场

近年来,全球益生菌市场继续稳步发展,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机构的数据,2021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预计达611亿美元。预计从2021到2026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3%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增长,至2026年达到911亿美元。

益生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区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益生菌消费规模全球最高,占比约44.4%,远高于欧洲(23.5%)、北美(17.8%),凸显出亚太地区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879.8亿元。欧睿国际的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意大利,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仍在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的背景下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营养、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功能性食品市场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功能性食品所占据。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产品,就是源自日本的养乐多了。

养乐多(Yakult),名字是由世界语“Jahurto”(意为酸奶)变化而来。1921年,养乐多的创始人医学博士代田稔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医学部求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通过微生物学,为当时生活条件恶劣、医疗水平低下的日本带来改变。

代田稔在近十年的科研工作中,发现乳酸菌可以抑制肠中有害菌,在进一步强化培养乳酸菌后,他成功培育出了“L.casei .shirota株”(代田稔株)。

1935年,代田博士成功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乳酸菌株商品化,产品命名为“养乐多”,并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正式上架。

随着二战的结束,养乐多的销售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1967年养乐多研发基地由京都府京都市迁移到东京都国立市,并增加了发酵乳、清凉饮料等产品线,1971年增设化妆品事业,1975年增设医药品事业,并积极拓展海外饮料事业,现其饮品已在39个国家地区销售。

养乐多集团2021年的财报显示,公司年度营业额为3857.1亿日元,利润392.7亿日元。其中食品占总营业额9成。

养乐多“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原则让其营收国内外几乎平分秋色(日本国内食品事业营业额占比50.7%,海外食品事业占比40.6%)。

2002年,养乐多进入中国。根据养乐多财报,2011-2019年,中国大陆共计销售养乐多超150亿瓶。仅2019年,中国大陆养乐多销量就接近其全球销量的20%。

喝了十多年养乐多的小吴(化名)告诉财经无忌,自己第一次喝养乐多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当时就是想尝尝,于是买了一版回宿舍喝。喝了几天发现自己的肠胃比之前好很多,说白了就是特别好排便。”

于是,小吴养成了每天喝一瓶养乐多的习惯直到现在。“回国后发现,国内的包装更国外不太一样,就是国内的量更少一点,国外是胖胖的瓶子。不过东西都一样,每天都睡前喝,第二天就很顺利。”

益生菌饮品最重要的就是原料菌群或菌株,在益生菌这一领域,据天风证券数据,杜邦(50%)与科汉森(35%)为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的两家公司,光这两家国外公司就占到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5%左右,其余厂商约15%。

养乐多、妈咪爱和Life Space等国外品牌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占有很大的份额,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自主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也在使用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菌株。

财经无忌与业内相关人士沟通后发现,益生菌上游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主要是由于技术和市场准入壁垒较高所致。 一株性能优良益生菌的诞生需要经过分离、筛选、评价到相应终端产品的生产、推广必须经历基础研究、功能研究、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开发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益生菌原材料市场中,年产能及产值在千万元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要有科拓生物、江苏微康生物、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四家。

科拓生物,于2020年A股上市,益生菌业务板块的高速发展,也让其获得了“益生菌第一股”的美名。

“益生菌第一股”的科拓生物

科拓生物成立于2003年,起初,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添加剂贸易业务,201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孙天松相中并收购。

作为长期从事食品行业科研工作的孙天松对于复配食品添加剂市场十分看好,同时他也拥有常人没有的资源——孙天松的配偶,业界称为“中国益生菌拓荒人”的张和平。

同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的张和平,不仅与孙天松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而且张和平也是后来科拓生物收购的青岛久和的实际控制人。

2015至2016年,科拓生物通过完成对内蒙和美、金华银河、青岛九和等公司的收购、重组,并以1310万元收购和美科盛持有的与益生菌相关的商标、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为科拓生物开创了全新的益生菌业务板块。

在益生菌菌种资源库的建立上,科拓生物以极快的速度建立起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目前,公司拥有与益生菌相关的发明专利56项,包含20,000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菌株,其中已产业化的益生菌有68株。

此前科拓生物接受外部采访时表示,“优质的菌株非常珍贵,这是我们科拓生物最大的资产,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目前科拓生物拥有五株明星菌株,这也是我们主打的‘中国菌’。”

五株明星菌株分别是: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植物乳杆菌P-8、乳双歧杆菌Probio-M8以及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

明星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是从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自然发酵酸马奶中提取到的;乳双歧杆菌V9则是从健康蒙古族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植物乳杆菌P-8是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发酵酸牛乳中分离出来的。

随着我国益生菌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科拓生物食用益生菌制品的营收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水平。2017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9.85%,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3.01%。

据科拓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65亿元,同比增长7.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长13.42%。

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方面,占比最大板块为复配食品添加剂。其次为食用益生菌制品,该业务板块表现非常亮眼,其生产、销售业务连续几年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2021年销售业绩首次超过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

在2020年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以来,科拓生物的亮眼表现确实符合其“益生菌第一股”的称号。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科拓生物的营收业绩,仍然是潜力与危机共存的局面。

深度绑定大客户,潜力与危机共存

为何说科拓生物的发展潜力与危机共存,财经无忌通过查阅科拓生物近几年的财报与首次公开发行招股书后认为,与大客户的深度绑定,对于科拓生物未来的经营将带来一定风险。

科拓生物的大客户,就是蒙牛乳业。

作为科拓生物TO B业务的最重要客户,蒙牛乳业自2017年以来一直是其最大客户,2020年,与蒙牛乳业的业务占营收的73.43%。

财经无忌在科拓生物的招股说明书中发现,科拓生物在与蒙牛乳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2018-2020)规定“在合作期2018年至2020年,蒙牛乳业承诺采购公司的相关产品份额不低于70%,公司承诺在三年战略合作期内对相关产品每年降价幅度依次为3%、3%、3%。”

此外,协议还规定“2019年12月,公司与蒙牛乳业按照《战略合作协议书》约定的原则签订2020年度《购销合同》时,由于公司与蒙牛乳业均预测2020年度主要原材料变性淀粉、琼脂、果胶的综合价格下降幅度仍然较大等方面的原因,经双方友好协商在2020年度购销合同中约定公司供应蒙牛乳业的主要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KY-B302C的价格相比2019年下降6%,其他产品价格仍下降约3%或未下降。”

也就是说,科拓生物的TO B业务与蒙牛乳业进行了深度绑定,议价能力低,缺少话语权。

这是在TO B方潜在的问题,那么TO C端,科拓生物又是怎么做布局的呢?

利用其独有的菌种系列,科拓生物开发了“益适优”和“益生和美”两大系列产品面向终端消费者。

其中“益适优”品牌下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的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和线下的母婴店、药店等。

财经无忌在科拓生物的年报中查阅的数据显示,采取经销模式的TO C端业务营收占比仅为4.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科拓生物在大客户业务稀释、研发投入上均取得了有效的改变。

最新财报显示,蒙牛乳业虽然仍为科拓生物的第一大客户,但其营收占比已由2020年的73.43%降至2021年的62.91%。

研发投入方面,科拓生物研发人员数量由2020年的32人提升至2021年的50人,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22.12%,研发投入2021年达到了2715万元,占营收比例为7.45%。

也许,科拓生物目前的业务构成与产品布局还不能让其真正打破由外资主导益生菌上游市场的局面,但是随着研发投入加大、业务布局趋于合理、逐渐解绑大客户,科拓生物能够撑起“中国菌”的门面,让中国人用上更适合自己的益生菌。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