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严重、客流吸引力大不如前、租金成本高昂……商场正变成“伤场”,被一批餐企“抛弃”。
作者:陈漠。
疫情下,商场受影响严重,人流大幅减少,关店比例攀升,经营压力陡增。身处其中的部分餐企不甘受困逐渐离开,转而布局社区。
未来,商场还会是餐饮的主要战场吗?它之于餐企选址的地位会被社区取代吗?
商场“劝退”餐饮人
事实上,即使在商场发展的鼎盛时期,餐饮与商场的矛盾也已经存在。
在商场的黄金时代,餐饮想要通过进入商场获得更多稳定客流,同时为自己的品牌背书,提升品牌形象。商场也需要依靠餐饮吸引更多顾客、链接其他业务版块,延长顾客停留时间,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
但餐饮门店开在商场,往往面临着更高的租金。且商场对餐饮店铺的环境、营业时间、门头、宣传、促销活动等也有着多种规定要求。甚至于,每个商场还会对不同体量的品牌给出不同的待遇。
种种因素,导致餐企与商场逐渐走向既相互需要又相互博弈的状态。
到疫情出现,消费者去商场消费的热情降低,商场的客流肉眼可见地下滑。据赢商大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9大重点城市已开业购物中心的整体月度平均、日均客流同比2021年同期,均出现严重下滑。
然而,在客流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不少商场为了保证盈利,仍然继续涨租,使得餐企和商场的矛盾被再度放大。
再加上这几年,商场发展的红利期已过,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一来二去,放弃“商场”或是收紧商场布局的步伐,自然就成为诸多餐企的选择。
赢商大数据显示,一季度9大重点城市200家5万㎡以上购物中心整体调整品牌门店数5400家,其中新开店约2500家,新关店近3000家,开关店比仅0.86,环比上季度下降32%。
其中,零售、餐饮、儿童亲子三大业态的开关店比收缩明显。聚焦到餐饮板块,2022年一季度开关店比为0.89,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大于1的开关店比,有不小的收窄。
回归社区成餐企“新解”
促成餐企离开商场的原因或许还有一个,那就是社区商业的重新活跃。
生活节奏加快、碎片时间增多,加上疫情以来消费者对生活物资、粮油蔬菜的需求,“便利性”成为居民消费的高位需求,人们越发希望自己的需求在“最后一公里”得到解决。
也正因此,社区团购开始浮出水面,并开始急速发展,这给了消费者另一种生活思路——并不一定要到商场去。短途、便捷、受限度小(比如不需要健康码等)的社区商业,开始重回消费者视野。
此外,相关政策强力支持“夜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社区餐饮的活跃。
为了拉动经济复苏,郑州等不少地方开始鼓励此前被严控的餐企外摆。“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鼓励餐饮企业有条件地开展外摆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全力提升城市的烟火气。”在5月27日郑州消费季活动开幕式上,郑州市商务局重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将这句话重复讲了三遍。此外,上海、哈尔滨、兰州、广州等多地,也都在部分街区适度放开了外摆限制。
商场显然无法承载这波夜经济的红利,因为其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限制。对希望全时段经营的餐企而言,社区才是最重要且较为唯一的战场。
可以说,社区商业的活跃,为餐饮业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加速了餐企从商场转向社区。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
疫情以来,一批扎根社区市场的连锁餐饮品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南城香,如今共有130家社区直营店,仅2021年就开出30多家门店;以“档口+社区店”模式突进的紫光园,在疫情的两年间,就开出了100多家直营店,创造了10㎡档口单日营业额6万元的业绩;肠粉品牌红荔村,也围绕社区开出100多家门店。
该去社区的走社区
该在商场的还得回商场
诚然,社区餐饮已成“潜力股”,但餐企也应该清楚,就目前而言,即便商场红利正在消退,它也仍然存在机会。
以休闲餐饮板块为例,商场仍是休闲餐饮的大通路。赢商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商场餐饮开关店比仅0.86的前提下,休闲餐饮的开关店比则在1.16,远高于异国风情餐饮、火锅/焖锅/干锅、中式餐饮等餐饮细分板块。
结合去年休闲餐饮在商场1.05的开关店比来看,疫情下,休闲餐饮今年一季度在商场中的发展可以说是稳中有升,让人欣喜。
更重要的是,商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特别是在一些低线城市、以及社区商业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地区,它仍是消费人流的集中地,对品牌餐饮而言,仍是发展的不二之选。
未来,随着社区餐饮的发展,以及商场商业和社区商业发展的逐渐平衡,社区、商场都会是餐企可开拓的市场。
根据社区、商场的不同属性,餐企发展的路径也会更有特性。比如火锅、烧烤、小吃等更具烟火气的品类,会在社区大展拳脚;烘焙、品质正餐等,则将在商场搏取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