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何任,脾胃学说述略

脾胃学说述略

明代徐春圃对脾胃学说非常重视,他曾感慨地说:“古医十四科中有脾胃科,而今亡之矣。”诚然,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部分,调治脾胃是中医临床上一个重要方法。创立脾胃学说的代表人物为李杲。

李杲(字东垣)继承了张元素(字洁古)重视五脏虚实补泻方法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并有所发展(《元史》载“呆好医药,时易水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呆捐千金从之学”)。张元素提出过“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见解,李也受张氏此说的一定影响。李杲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联系到他生活在金元时代各族混战、中原扰镶、兵荒马乱、疾病流行的当时,百姓所患多为饥饱失调、劳累过度所致的病,医生诊治,失误甚多。李氏鉴于这种现实,悉心探讨百姓患病的原因是忧愁恐惧、寒温失节,饥饿劳累造成内伤病。用治伤寒外邪的方法反而重损胃气,加重病患。从而体验出“饮食失节,寒热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这一颇有见地的理论,并创制了很多升阳气补脾胃的新治法新方剂。李氏既提出饮食、劳倦伤,又辨析了内外伤。他在《脾胃论》里,从脾胃虚实传变、脾胃胜衰、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阴阳升降等篇到调理脾胃的方法,治验和脾胃将理法都阐述得非常详尽。

李杲学说虽受易水张洁古脏腑病机学说、重视“养胃气”的影响,但脾胃学说所本的还是以《内经》“土常以生”、“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等理论为基础的。

李杲的主要学术见解是“人以胃气为本”。他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中强调调理脾胃,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世称“补土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伤寒治法举要》等。他的脾胃学说主要反映在前两种著作中,他认为人生的正常和疾病都由脾胃而来。他说:“脾胃一伤,五乱互作(任注:"五乱’指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见《灵枢·五乱篇》),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为此,人以胃气为本。粗工不解,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李氏从“内伤”立论,以区别于“外感”,不使两者混治。

李氏在脾胃与元气的关系方面,十分重视“气”。历代医家“精、气、神”为人身三宝,而李氏特别重视“气”。他说:“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认为精神为阳气积聚的产物。从病机上看首先立足于气伤,其次才是阳伤。“阳损及阴”则是李氏脾胃学说的特色。他把元气、人身所有之气(指胃气、营气、运气、生气、清气、卫气、阳气等等)统一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诸病所由生。

李氏在《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里指出脾胃在升降运动中的作用。他认为“饮食人胃,化生元气”。“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为传化槽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这里既指出水谷消化转运的元气升,也指出消化后糟粕水液推出的升已而降。脾胃元气的升是主要的,即所谓“胃气升则寿”,“胃气降则天”。故而全身气血的周荣、脏腑循序的升降,皆取决于脾胃的升降。如果“胃气下溜”,那么“五脏气皆乱了”。他又进而谈了升胃气与降阴火,胃气的升发,既有利于阴火的潜降,而阴火的潜降,又有助于胃气升发。所谓阴火就是指的脾胃虚陷而形成的一种郁火,又是阳损及阴,时时妄动的一种亢阳。

李氏的脾胃学说,大体是以这几个观点为主。他的内伤病学说实质上与脾胃学说是一体的。他认为五贼所伤则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则脾胃乃伤,两者结合即成“元气乃伤”。元气与阴火的关系失调,升降失常,阴火炽盛而形成内伤病。

李氏除上面的创造性论述外,他在治疗特点与用药法度上也是多有发明的。甘温除热是李氏在治法上的一大贡献:所谓甘温除热,包含着补中(补脾胃)、升阳(解决元气下陷)、泻火(平降阴火)三者结合起来的方法。故他都选用有补中作用的性味甘温的参、芪、术、草、枣、饴糖等;并选用升麻、柴胡、羌、独、防等药来完成升阳的任务;而选生地、知母、芩、柏等来平降阴火。李氏用方药都是组合运用,而以补中升阳为主要方面。往往在多种甘温升补药中用酸苦以导火下行,或用寒药在甘药之中。李氏清除“阴火”,绝不脱离甘温的方法而孤立地用苦寒之品。不然的话,就会伤伐胃气,而犯了“阴火大忌苦寒”之戒。

历代医家对《脾胃论》的评价是极高的,如明代的王肯堂、张介宾、李时珍等人都推崇李氏的学说。认为李氏善用补法,为“医之王道”。李氏的脾胃学说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至清·叶天士则又进而脾胃分论,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又说: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其论卓然有见。叶氏养胃阴之法,对脾阳不亏,胃有燥火者,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确能补李氏脾胃论之不足。

李氏所创治清阳不升、中气下陷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历来用为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我于临床用对某些慢性病,确有调整体质的作用。如内脏下垂,包括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小便失禁、妇女崩漏之属于气不摄血者,都有明显疗效。

医案举例

(1)子宫垂脱:谢某某,女,45岁,1971年8月31日初诊。子宫脱垂,为时已久,腰疲有下坠感,以益气升提为治。黄芪12g,白术9g,陈皮4.5g,党参12g,甘草6g,升麻4.5g,归身9g,柴胡4.5g,枳壳6g。5剂。【加枳壳,效果好。】

子宫垂脱(阴挺)系冲任虚弱不能固摄,源于气虚下陷所致,故以李氏补中益气汤加枳壳(本味系据各地经验参考加用)。药后宫脱即收,甚验。

(2)耳聋:陈某某,男,54岁,1963年5月29日初诊。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不聪目不明矣。蔓荆子9g,生黄芪9g,升麻4.5g,党参9g,葛根9g,川黄柏9g,石菖蒲1.5g,炙甘草3g,白芍6g。6剂。

本方服3剂即见效。李氏益气聪明汤之特点以补气为主,升散药为辅,以治头面诸疾。适用于中气不足之患者,由于气虚不能升阳,风热乘客头部,出现头痛、头胀、头晕、齿痛、耳聋等症,本例用李氏原方酌加石菖蒲之芳香通窍,收效亦捷。

(3)脘腹胀(胃下垂):唐某某,男,47岁,1972年11月4日初诊。

脘腹胀滞,食后甚,自觉按之有坚实感,大便欠调,或难下或溏泄,苔厚,脉涩。宜健脾胃消胀满。枳实12g,土炒白术9g,补中益气丸15g(包煎)。10剂。11月15日复诊:谓上方服用3帖即感脘腹胀滞减轻,大便日下已成形。服完10帖后甚感轻舒。验不变法,原方再续7剂。该病例确诊为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脉证反映气虚气滞,而成痞证。《金匮要略·水气篇》有”心下坚大如盘一枳术汤主之”之法。此例颜似。故用本方合补中益气丸以健脾消痞。李氏《肿胃论》有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用枳实1两,白术2两研末为丸。按李氏得此方于张元素,张元素此丸系据《金匮要略》枳术汤意化裁而来。

搜索建议:何任,脾胃学说述略  
热文

 热文lol头像如何获得方法(lo...

6399:LOL艾欧尼亚之蟹头像怎么领?艾欧尼亚之蟹头像领取方法图文详解。LOL艾欧尼亚之蟹头像领取介绍,艾欧尼亚之蟹头像是LOL新推出的一款萌萌的头像,那么L...(展开)

热文

 好文:牡丹是什么意思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