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jiaogouteng decoction 羚角钩藤汤
出处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羊角4.5克(先煎),钩藤9克(后入) 桑叶6克,菊花9克 生地黄15克,白芍9克,甘草2.5克 川贝母12克,竹茹15(先煎),茯神木9克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用于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 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呜心悸,面红如醉,舌红,脉弦数。兼治孕妇子痫,产后惊风。 方歌 羚角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 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用法 用鲜淡竹茹与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药服。 《重订通俗伤寒论》:羚角钩藤汤,凉熄肝风法。……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翔,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痉厥。 该方主要用于治疗热邪传入厥阴肝经,导致肝热极生风之症,热极生风,风阳上扰常会上饶心神,并侵及五官,且以热盛为主。虽镇肝息风汤中同样也为上逆之症,然主要为气血上逆,并郁于上而生热,故以牛膝引血下行为君。羚角钩藤汤则以肝热之极为主因,故以羚羊角为君,其性咸且寒,又归肝、心经,可解肝之极热,及扰心之余热。配合钩藤以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共为君药,清肝之力更强。 桑叶、菊花共能清肝明目,且其性能疏散风热,其性发散,故可解头目之热,共为臣药。 风火相煽,若夏日正午之滚滚热浪,津液消耗迅速,故以鲜地黄、白芍养阴增液,且白芍具柔肝之性,缓肝之急。另外,白芍甘草酸酐化阴,义取自桂枝汤。 人之津液,非淡如水,津液受热其灼,常因其质不稀而化液为痰,亦或其人本自痰湿体质,热灼其甚,痰热更浓。痰热扰神,心神不宁。故以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且竹茹本可除烦、化痰,用之对症,另取茯神宁心安神。 故本方要义主要为三,清热、增液、化痰。
最后,书中提及:
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咸静镇,酸泄清通,始能奏效,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顷。
表示羚角钩藤汤只有便通者方能奏效,若症急便闭不通者,需以犀连承气汤救之。
治风剂三方对比
三方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彼此基本没有重叠的药物。唯钩藤、白芍及甘草各有重叠。
从方义上来看,天麻钩藤饮有杜仲、牛膝、桑寄生三味补益肝肾之药物,与平肝息风及清热、安神药物相伍,主在补益肝肾,制肝肾阴虚阳旺致头晕、失眠、烦热等症。
镇肝熄风汤则重引血下行,且平肝息风之力较强,又顺应将军之性,重在调整一身气血升降,治疗头晕、耳鸣、目胀、噫气等气血上冲等症。
羚角钩藤汤则以清热凉肝为目的,虽同样可以治疗头晕、耳鸣、目胀,然其热甚津伤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