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复习签到18:第十八章 生命意识与文学创作

第十八章 生命意识与文学创作

学习要点: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深层生存本质与民间精神的关注。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倡导。新写实小说的内核、创作特征及其意义。

新历史小说及其特点。莫言等人的民国史背景下的民间创作视角的写作。

“ 新写实小说 “ 概念的提出是在 1989 年,但其代表作品的出现则要早一些。对 “ 新写实小说 “ 的讨论,自 1989 年下半年至 1994 年末,一直未间断。目前得到大多数作家、评论家承认的,可以包括在 “ 新写实小说 “ 里的作家有池莉、方芳、刘震云以及叶兆言、苏童等。

池莉 1987 年发表《烦恼人生》,引起很大凡响。这部作品描写武汉钢铁厂职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在 24 小时内浓缩了他整个烦恼的生活状态。小说 “ 生活流 “ 的写法呈现了一种 “ 毛茸茸的原生态 “ ,让人似乎能亲身感受引家厚的 “ 烦恼人生 “ ,引起了无数处于同样境遇的读者的共鸣。

方方的《风景》发表于 1987 年,被誉为 “ 新写实小说 “ 的 “ 开山之作 “ ,也是 “ 新写实小说 “ 中最富于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小说选择了一个出生后不久就死去的鬼魂 “ 小八子 “ 作叙事主体,叙述了 “ 汉口河南棚子一个十三平米的板壁屋子里 “ ,一对夫妻和七子二女的家庭生活。作者的叙述语调是平静的,但却并不是所谓 “ 零度情感 “ ,而是对 “ 恶 “ 的生存法则,以及这类法则拒斥文明的无可奈何的认同。

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是姊妹篇,分别发表于 1989 年和 1991 年。《单位》写的是在某部某局某处这个 “ 单位 “ 里, “ 官 ““ 民 “ 都活得不轻松。《一地鸡毛》转到小林的家庭生活。其生活的烦恼程度,和池莉笔下那位印家厚也相差无几。刘震云在叙述这些生活中的 “ 鸡毛 “ 时,使用了大量的反讽笔调。对于小林,他是反讽中带有同情,对于老张、老孙、女老乔,也并非毫不留情的讥刺,而是有一点理解在里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姿态,比起之前的诸种流派,确有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 “ 实录精神 “ 、 “ 平民视野 “ 和 “ 反英雄 “ 。这就决定了新写实小说家放弃 “ 刻画典型人物形象 “ 的努力,转而 “ 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普通人 “ 来描写。

“ 新历史小说 “ 受 “ 新写实小说 “ 的影响很大,除取材外,主要特征与 “ 新写实 “ 极为相似,尤其 “ 新历史小说 “ 在 “ 记史 “ 的掩盖下,将新写实小说被琐事的 “ 实录 “ 遮蔽的 “ 故事性 “ 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得新历史小说的可读性甚至远在新写实小说之上,从而最后完成了对先锋小说文体实验导致的精英化倾向的反拨。

苏童的《妻妾成群》因为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海内外。小说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内部妻妾之间的争斗。封建家庭多妻制度造成的悲剧,以前的小说中多有涉及,但少有像这样从一个全力争宠的女人 -- 颂莲的视角出发去描摹的,尤其颂莲本身还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

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的人生故事。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已定型历史的消解。 “ 新历史小说 “ 的重要作品还有李晓的《相会在 K 市》和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 新历史小说 “ 对历史的文学化的重构,对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文学当然是一个突破。但它本身的弱点也很快暴露了出来。新历史小说的作者们太强调对历史决定论的反拨,以至于常常陷入另一种模式之中;他们对叙事快感的过分热衷也让他们随意放纵自己的想象力,甚至顾不上逻辑和情理的制约。

第二节 当代生存意识的精典文本:《风景》

《风景》以死者为叙述视角的置身局外、冷眼旁观的漠然叙述状态及其贴近自然主义的审美精神与严峻现实场景的震撼力。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一地鸡毛》

刘震云的凡俗化叙事、冷峻而又嘲讽的语调、深刻的哲理警示及其不同于一般新写实小说的尖锐的讽刺精神和现实批判立场。

第四节 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红高粱》

《红高粱》的主题情节框架与人物的精神内涵及其所体现的民间立场。

莫言小说意识流与魔幻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探索及其民间意识状态下的人文关怀。

思考与练习

1、“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为什么可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其精神内核是什么?2、“新写实小说”基本的创作特征、意图所在与革新意义、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3、比较方方、池莉、刘震云的小说对人间凡俗性的展示及叙事方式上的新的特点。

4、“新写实小说”“消解激情”的叙事方式的价值和消极效果各是什么?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