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经方应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有人跟我说,做中国人,很累。
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历史积淀。
不少行业,尤其是中医行当,你只要想从事,就必须学习历史,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营养。
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地努力钻研。
我说,话虽如此,但这毕竟是幸福的烦恼。面对丰厚的、诱人的祖国医学遗产,不付出辛苦,怎么可能继承下来呢?
现在,我就给你说一张案例和古方。你一看就知道,中医这份祖产,是多么的宝贵。为了继承他,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啊。
话说有这么一个大男孩,医案记载姓朱,当时才17岁。
有这么一回,他就感觉自己的胃啊,一阵一阵地疼。给人感觉,好像是抽筋儿牵扯一样地疼痛。
最开始,症状尚轻,他可以忍受。后来,疼痛逐渐加剧,尤其是到了夜间,疼痛感十分剧烈。一旦发作,他就喜欢用手来按。这么一按,感觉还能好一点。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人介绍,小患者就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略数,舌苔微黄,舌质淡红。细问得知,小患者大小便正常,饮食也比较正常。
面对这种情况,医家就说了,这是典型的急性胃痉挛,很好办。于是,书方一首,但见——
芍药15克,甘草9克。一共开三剂。
两味药的组方,开三剂,这能管事儿吗?
面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医家肯定地表示,没有问题。而且,这三剂药,都可能用不完。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第一剂以后不久,疼痛大大减轻。三小时之后,再服,症状完全消失。服用两剂之后,停药,症状未曾复发。果然如医家所言,三剂药用不了,病就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来,我给你说说。
我们还是从小患者的舌脉说起。
你看,他舌苔偏黄,脉弦数。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提示我们有热啊?
为什么有热?因为阴血不足。阴血不足,滋养不及,所以生虚热。
故而,患者的问题,在于阴血亏虚。
阴血亏虚,就不能濡养筋肉。筋肉失养,患者就会产生痉挛、疼痛,给人的感觉,就好比抽筋一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能想一个办法,既能养阴养血,还能清热,是不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筋肉的痉挛了?
想什么办好呢?我们再看看医家当时用的配伍——
芍药15克,甘草9克。
这个配伍,是芍药甘草汤的化裁。
说起这个芍药甘草汤,可是大有来头。它源于《伤寒论》,原方是芍药和炙甘草各12克。它能干啥呢?就是养阴血,缓急止痛。其中的芍药,可以养阴血,微寒而清热,并缓急止痛。炙甘草,补益脾胃,有助于阴血的化生,同时还有一定的缓急止痛之能。两者配合,对于腿脚挛急和腹中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啥叫挛急啊?我们简单理解,就是抽筋儿、掣痛。
芍药甘草汤的主治,用专业的话讲,就是营阴不足,肝脾不和,症见手足挛急、经脉挛缩、腹脘疼痛、脉弦细,舌红少苔。你仔细看,上文医案里的小患者的舌脉,和芍药甘草汤的主治,是比较问吻合的。
既然如此,那用这方子改善医案里小患者的胃痉挛,应该是正合适的了。故而三剂不到,就取得疗效。
其实,对于芍药甘草汤的药理研究,中医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就目前的药理实验结果来看,甘草确实有镇静和抑制末梢性的作用。芍药,确实对中枢性的疼痛和脊髓性的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两者配合,对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的痉挛,有治疗作用。
可见,芍药和甘草的搭配,的确是深有道理的。让人感叹的是,这样的配伍认识,是早在近两千年前的张仲景时代开始的。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先们的智慧。
当然,筋肉的痉挛疼痛,原因有很多。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是源于营阴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修辨证施治。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有些人的局部疼痛,其实是源于湿热熏灼。这个时候用芍药甘草汤,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无论怎么说,芍药和炙甘草搭配,缓急止痛,这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的确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作为中华医学祖产,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利用。当然,学习的前提,是认真揣摩其方义和主治。学一张方子,就必须认真地研究它,不能走马观花。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