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畸人乘真2021-11-18
1,人体有一套经脉系统流转的规律,这是内经和伤寒论告知的核心理论,浓缩于归一图了,可帮助分析经脉淤堵和中药的作用意图。分析十二经脉营卫淤堵,成为行业规范后,才可重建中医学问。
祖师爷对伤寒论的探索应用,是抓住了一个要点,就是所谓的主证和客证,从而间接奠定了仲景的医圣地位。从一个不完整的认识侧面,告知了内经和伤寒论的权威的。
如果把主证和客证分析清楚,找出经脉淤堵的关系,那么则会补充对核心理论的认识的。我是农民,把这些经验整合起来,用简单而务实的通用方法,解决这个读伤寒论难的问题。无论江湖服还是不服,这个都和我无关,因为这只是玩家的乐趣。
2,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去节)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我在“姜甘苓术汤”中,提到了学习的三步法。首先,分析仲景条文,接着结合祖师爷的案例分析,最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那么面对301条,如何分析条文,获得认识呢?开枢阖的理论,好使吗?
而祖师爷更多的是会跳过这一步直接通过通过其他祖师爷的案例,来获取信心的。
**既然是初得之,那么补充一句条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少阴1日的事情。为何出现少阴脉?
“欲寐”,生活中的常识,告知了,就是困重欲睡,实际上,提示着,水区间,火区间,土区间的流转线路图关系上。
“脉沉”,脉有来和去,这是脉去如石沉。如果对脉理背后的为什么没有弄懂,那么就只能跟读的,有哪一个真的明白背后的脉理的?
内经读不懂,就是在这些为什么上,如果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不能搞明白,则用成了稀里糊涂的术语,那么用这种稀里糊涂的术语,去解释另外一个症状,那么最终还是稀里糊涂的结果。
所以,只有追问到最底层,才是通用的方法。
“反发热”,但是热在哪里呢,仲景没有告知,也没有告知是否要清热呢。
3,也就是说,这些属仲景心知的条文,而平人也只能用分析十二经脉营卫淤堵的通法来应用仲景的方证。这个最笨的方法,实际是最有效的,这里没有什么故事。如果讲多了,则成了江湖的套路故事。
所以,也只能通过药物的作用意图,来寻找相应的症状,分辨出来。这就是我提过的,用药物反推症状。这个玩法,积累多了,则活用。
某案例:19910113女初诊,38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丧失10天就诊。自述10天前不慎落水,衣裤尽湿,归家后迅即更换清洗,拥被而卧,但始终寒冷浸骨,彻夜不暖,次日醒来,两眼昏黑,渺无所见,仅存光感,伴身痛恶寒,心甚骇异。
即去医院专科检查,内、外眼及颅内均未见异常,西医给予观察治疗1周无效。转来我处求治。其人面青神疲,唇黯舌胖苔白。全身仍强痛不适,两眼昏暗,不辨人物,仅有光感,且终日困顿欲寐,六脉沉细如丝。
辨证属寒中少阴,治则宣肺温肾。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15克,辽细辛10克,附片30克。上方服1剂,汗微出,身痛减,光感增强,2剂尽,汗出较多,身痛已,两眼可辨人物。服至4剂尽,视力恢复,诸症痊愈。(中医杂志,1994;8:504)
**结合这个案例,进行第二步的认识。
“两眼昏黑”,目䀮䀮如无所见,肾脉被逆。
“身痛恶寒”,恶寒,提示这太阳之为病的局势之一,身痛,这个是寒痛,实际上,这里补充的细节是可以比较多的,可惜了。
“拥被而卧,而不暖”,寒在骨了。
“面青”,提示这肝脉的问题,如果再补充多一些细节,可惜了。
而“反发热”这个细节,没有获得数据记录,这是为何呢?这个牵涉到另外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口头语,“疼和痛”的区分,实际上关节是疼的,但是,这个热没有大热,所以被忽视了。也就是说,木火轴的下行中,有淤堵了。
而这些认识,都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经验积累的。人体发热的认识,江湖其实从来就没有弄懂过,我当然也是其一,因为我毫无资源去验证,故偶尔拿归一论的虚荣心来攀比杂交种子论,来给自己打气,这其实是很悲苦的。我的信心是一个人的,不是江湖能享用的,没用的啦。
小结:这个案例,只是,水区间木区间的淤堵。故三味药解决这个问题。但凡人依然会不少存疑的问题的,也只有将来才能解决。
故,当面对当事人时,又如何通过分辨出来的十二经脉淤堵,断定这个方证是解决方案呢?这个答案,也只有不断地去追寻,也或者要付出试错的代价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那么会告知,原来天公不作为所致,,,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