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鲍鱼是什么意思 妹妹的鲍鱼

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

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我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

在《鱼翅与花椒》的序言里,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在序言里中国人啥都吃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和中国已经结缘二十余载的英国姑娘,在她第一次去香港时,曾面临了皮蛋的噩梦,她如是形容:

这两瓣皮蛋好像在瞪着我,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蛋白不白,是一种脏兮兮、半透明的褐色;蛋黄不黄,是一坨黑色的淤泥,周边一圈绿幽幽的灰色,发了霉似的。整个皮蛋笼罩着一种硫磺色的光晕。

吃下去的感觉更不好受,那股恶臭令她难以下咽,一直偷偷摸摸地在桌布上擦着筷子,之所以会偷偷摸摸,她说这是因为关乎到自尊问题,在吃上,她一向是以大胆著称的,接受封面新闻的专访中,她提到,自己有一个不寻常的美食家教,母亲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厨师:

我母亲在牛津大学教授外国学生英语,她学生有各种国籍,经常来我家里煮饭吃,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不同外国风味和各种不寻常的食物,我甚至都能记住日本、土耳其的本国节日。

而这位冒险厨师母亲,还会坚持让她和妹妹尝试一切,不允许她们对食物过于挑剔,并且拒绝他人提供的美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这对扶霞·邓洛普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她热爱美食和新鲜的事物:

自打我有记忆以来,我就喜欢吃饭和做饭,我对新口味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让她不会像居住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外国人一样,对中国菜避之不及,并严格坚持自己故国的规矩,而是初来乍到时,就可以几乎不假思索地吃下中国人摆在我面前的任何东西。

她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故意的摧毁:

就像每个人一样,开始我可能也有一些文化障碍,但我故意并且不断地通过吃新的和令人惊讶的东西来摧毁它们。对我而言,这种所谓的文化障碍并非是不能改变的,而是能够主观克服,到现在为止,我不再有西方人在面对中国食物时遇到的任何典型的文化障碍,我能够以一种完整而不羁的方式欣赏它,这太棒了!

而这种主观上的克服,等到她搬到中国,并开始学做中国菜时,相比大多数西方人来说,她能很快就能意识到中国人以深刻而复杂的方式去制作食物的乐趣,我倾向于这样去认知,如果中国人说这是美味的,它可能很美味,并且值得欣赏。

扶霞·邓洛普做的麻婆豆腐

1993年,她来四川旅游,无论是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还是担担面,相比那个成为她噩梦的皮蛋,反而更像是一场美梦,即便是回到英国,她依然对这些川菜念念不忘,但等她回去后,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地道的川菜馆,几经周折下,她拿到了奖学金,成为四川大学的一名留学生。

有少不入川之称的巴蜀大地,让留学生们都慢了下来,如同扶霞·邓洛普在书中所写,其他地区的大学听说很严格,却几节课就可能奖学金泡汤,而他们则是有人花时间学打麻将,有人学武术,有人在公园闲逛…… 而她在勤学一个月后,也开始了学厨之旅。

扶霞·邓洛普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做菜

她每天踩着自行车,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上课,这个上学机会来得也不容易,学校奇怪于怎么会有毛遂自荐的外国学生跑来求上课,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她,每星期可以来上两天课,而沉醉于如何拿菜刀、如何切菜、如何调味、如何控制火候的她,每次去上课时,还带个铁饭盒,里面装着她的颠勺成果,一回川大,就被留学生们抢个精光。

扶霞·邓洛普的川菜笔记

不只是学厨,她更是用一张嘴、一双脚,走编了中国各地的美食,比如何老板担担面,每根面条都裹上了酱油、红油、芝麻酱、花椒,嘴巴像着了火,是宿醉或伤心的醒神药;比如鲍鱼王秘制高汤里炖久了的鲍鱼,柔软又筋道,有种温柔的弹性,被形容为好像轻轻咬着爱人硬起来的乳头;比如放在陶罐里腌制的肴肉,吃时蘸点芳香浓郁的镇江醋,一片肴肉入口即化,吃起来飘飘欲仙……

所以扶霞·邓洛普会说,经过20多年的汉语学习和吃中国菜,我的口味和美食身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后记一只菜虫里,她写到一个生动的生活细节,在花园里的青菜中,发现了一只漂亮的小菜虫,如果这是在中国某个昆虫餐馆,我肯定二话不说就吃了,但自己的英国朋友却会对这些感到震惊,而她这么多年变化的饮食习惯,也让我甚至都不确定,自己到底还知不知道两种文化的界限在哪里。

而最后的结果,是她吃了菜虫,这顿午饭让我记忆犹新,仿佛是一道门槛,一个自我认知的灵感时刻,那之后的几周,我不管到哪儿,心里都觉得,我终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在接受专访时,她也如是谈到,自己的口味,已经不算是英国人,而是被中国化了:

老实说,我更喜欢吃中国菜,尤其是随着年纪增长后,我觉得吃中国菜更舒服,当然,很多西餐都很美味,但总的来说,我觉得西餐口味偏重,并且容易上火,我更喜欢中国菜的营养平衡(所有美味的蔬菜和精致的汤),这些天,我在家做饭和吃主要是中国菜。

而这个可爱的姑娘,还不忘对自己进行一句神吐槽:当我注意到我从中国人的角度批评西餐时,我发现真的很搞笑!

关于《鱼翅与花椒》的彩蛋:

书里的四川话是怎么来的?

封面新闻:您书中写过各种各样的中国食材,为什么会选择鱼翅与花椒来命名?这本书分有十六个章节,每个主题或以食物、口味、菜系等不同,您是如何确定这些主题的?就书写而言,你并非只聚焦在美食,也容纳了您的见闻、思考等,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写作方式?

扶霞·邓洛普:我选择这两种食材作为标题,因为它们表达了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食物的一些异国情调,并且它们的英文发音很好听。本来《鱼翅和花椒》则是我的暂定标题,我以为出版前会换成新的标题,但我的编辑和其他人都很喜欢,就沿用了这个题目。

关于这本书的框架,它更像是一种本能,我自然而然地被引导来讨论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些最有趣的主题。同时,我认为中国美食不只是美食,它 我对中国文化至关重要,比如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不同层面,所以虽然我的研究主题是食物和烹饪,但它不可避免地把我导向了相关的文化,这也是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迷人的原因。

扶霞·邓洛普在成都菜市场选花椒

封面新闻:您第一次来中国,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您看来,如今20多年过去,中国菜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此同时,在外国的中国菜又在发生什么变化?

扶霞·邓洛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餐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种各样的餐厅、菜系随之兴起,但另一方面,我很遗憾看到许多年轻人不会做菜了,我第一次住在成都时,很多人都会做传统菜肴,比如泡菜,比如腊肉、香肠、酱肉,家常菜的标准非常高,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似乎根本不做饭,在健康和美食传承上都让人担忧。

在国外,中国菜的地位也在变化,在过去,英国的大多数中国食品都是便宜的外卖食品,并以粤菜的西化版为基础。但现在各种菜系开始出现,比如四川菜、湖南菜、东北菜等,这让西方人对中国菜的认知不再那么简单。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来西方旅游或者居住,中国菜的地位也在上升,以前习惯便宜外卖,不愿意为中国人支付高价钱的英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菜的精妙,值得买单。

封面新闻:关于中菜,您已经书写了《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鱼米之乡》,如果有下一本关于中菜的书写,会是什么?也是如同四川、湖南那样进行城市或者菜系书写吗?

扶霞·邓洛普:我目前有一些不同的书稿写作想法,但这个阶段,我更愿意保密!

封面新闻:书里出现了很多四川方言,以及广东话等,这是作者写作本身是俚语化,还是翻译刻意俚语化?

何雨珈(译者):并不会全篇那样翻译,因为要照顾到全国的读者,但有些地方会,我和扶霞讨论过,比如说对话,那就是根据当时情境来处理,比如90年代的成都出租车司机,他不太可能是很标准的普通话,至少也是川普,会进行还原。一些描述也是尽可能贴近实际,比如坝坝餐厅,翻译成露天餐厅肯定不合适,因为就是很市井的很便宜的地方,另外一些四川方言、粤语等是她原文就是拼音,比如啥子面,所以整体很自然,就是她文本就在那里了,我只是把它牵出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搜索建议:鲍鱼是什么意思 妹妹的鲍鱼  
热文

 当今社会生存规则是什么?

1、优胜略汰、弱肉强食。2、拼爹,父母不努力,自己就要拼命。3、千万别幻想,在底层寻找靠谱伴侣。4、所有关系,本质都是利益关系,钱比人可靠。5、笑贫不笑娼,有钱...(展开)

热文

 【歌词】坏笑 / 歌手:伍桓霆

坏笑作词:黄鑫作曲:黄鑫演唱:伍桓霆一直想看到你的微笑却想要给你我的坏笑你闯进我心里我怎能忘得掉那未来会怎样想不到一直想给你一个拥抱却换来你的一个坏笑别人都看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