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别来无恙。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五台山。五年前也是这个时节,我和大庆天涯户外的驴友们就徒步过五台山。为了写这篇游记,我专门翻看了一下当年的游记。那真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旅程啊,那时的欢声笑语、艰苦跋涉、畅快淋漓都还历历在目,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时,我们是从五台山北面的繁峙县砂河镇上山的,先登东台,然后徒步到北台,领略了五台山自然壮阔的一面。而今天又到五台山,绝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对上次旅程的补充,让我们看一看宗教的、人文的、文化的五台山。
8个小时的车程,把我们从渤海之滨的北戴河载到了佛国圣地五台山,不及感慨就到了游客中心,全体下车购票入山。
随手拍的浮雕——五龙王惩治恶财主,当时并没有太在意。现在看来这个传说可以说是五台山人文传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了。五年前,曾在北台叶斗峰上拜谒过龙王庙,原来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啊。
由于团友中有好几位年龄超过60周岁,在门票上有一些优惠,但在检票时有一些环节,我们要稍作等待。等车时,见到几位大师在路边交谈,其实这在五台山应该是司空见惯的吧,而我们这些游客却要拍照留念。
游客中心一侧的山上树木苍苍,这跟我印象中的台顶风光不太一样,也许是海拔的原因吧,在东台和北台上基本都是高山草甸的地貌。
其实从游客中心到台怀镇中还有一段距离
路上不时出现的宗教元素,提醒着人们这里密集的佛教庙宇。
现在看,我们的五台山之旅不过是走马观花,比如这个明月圣境,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牌楼,后面还有一个寺庙,一个景点,一段历史。寺为观海寺,亦称明月池,创建于北魏,属五台山历史悠久的古刹。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据《清凉山志》记载,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这是一处神奇所在,传说在明月池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前生来世。
这样的景色最有五台山风骨,就是人们意象中五台山应用的样子吧。
牛:你们的景点,我的家园。你看你的景,我吃我的草。
车到了台怀镇中,把我们一放下,领队下面自由活动,留下一脸懵懂的我们。去哪呢?大部分团友要去黛螺顶,我们就从众而行吧。路上见到一个牌楼,上书善财洞。没有细想就匆匆略过 。其实这个寺院是大有来头的。
五台山善财洞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
寺分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下院是主寺,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三进殿宇,两侧则是禅堂僧舍,布局也颇庄严。上院处在悬崖绝壁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别有洞天。就在上院的悬崖上有石洞称「善财洞」,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
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华严经》记载,福城县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善财童子本来很凶残,后受文殊菩萨教化而成佛,是佛教用来宣扬「即身成佛」的例证。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教化后,曾历访观音菩萨并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於善财历访名师时拜谒观音菩萨的故事。
忘记这是什么了,记得不是石头,是一种农作物,有知道的朋友还望告知。
继续我们前往黛螺顶的路途,其实路是否正确我们也不知道,跟着人流走吧。途中要过一个小桥,这怎么有种跋山涉水的感觉了呢。
途径一处市场,熙熙攘攘地很热闹。山峰上隐约可见的建筑就是黛螺顶了。
一个人们趋之若鹜的亭子,于是我也好奇心大起,倒要看看是什么所在。
大智路是登顶黛螺顶的必由之路。 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
这大智路直上直下有些陡峭,但也不至于令人崩溃。
感觉走了很久了,抬头看看门洞上还写着“善财洞”,看来黛螺顶还远着呢。
还有一半的旅程啊,现在很累但后面更累,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最艰难的考验往往都在最后头。
停下来歇歇脚,在这里可以俯瞰台怀镇,疲劳感也消除了大半。
望着那一处处庙宇而心生向往,那就继续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