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乡村振兴事关现代化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乡村发展,产业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底色、组织是保障,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正确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并进一步落实到位,使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快速推进。同时,专家强调,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祥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振兴在五大振兴中居于根本性地位。农业强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根本还在于产业振兴,让农产品数量足、质量好,农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在产业发展中,把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利益激励形成内生动力。
同时,徐祥临认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而言,抓组织振兴尤为重要。我国农村改革40多年来,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因此,徐祥临建议,党政领导要把组织振兴抓好,在政治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落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帮助他们节约成本,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乡村振兴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存在产粮大县财政不富裕、种粮发不了大财。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去城里打工,“空心村”现象在局部地区比较普遍。三是乡村振兴典型县、乡或村投入大,成效显著,可看性强,带动性不强,其他地区依然发展较慢。四是乡村振兴可持续推进机制尚未完善,部分长效性不足,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性不足。五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资金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建设。
姜文来认为,下一步,乡村振兴要与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相结合,建设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思想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上来,党政同责抓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完善乡村振兴责任制。以乡村振兴问题为导向,查找问题和短板,精准施策。建立长效的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机制,有关部门参与,让农民尝到乡村振兴的甜头,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人大职能作用,通过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
对于乡村及其产业的发展问题,来自基层的干部、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党委书记项爱光更有感触。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乡村产业发展是整体产业链的发展,可以通过文旅结合打造吃住游作为有力抓手。特别是一些乡村民宿,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一些乡村体验式项目,比如,挖泥鳅、种菜、采摘水果等,让城里人来体验乡村生活。同时,乡村要适应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引入一些创新性的项目。
此外,项爱光认为,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站得高看得远,不可急功近利,不局限于3-5年时间,可以更长时间进行精雕细琢。特别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禀赋的特点,深挖其独特的内涵,从而打造“一村一社一品”的特色经济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他人的发展模式。同时,乡村极需要一批懂乡村爱乡村的人回乡发展,把乡村真正建设成为人们所向往的美丽生活乐园。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热点链接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张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