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近年来,茶叶行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正在走规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茶农、茶商及茶企的积极性,茶叶行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
自从5月21日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茶日,全世界的茶文化氛围愈来愈浓烈,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美国的茶消费意外的逆势增长。国外的茶友表示正是疫情的缘故,才得以发现茶的美好。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和出口两块。
国内:
1. 茶叶消费量增长很快。铁观音(乌龙类)市场份额点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叶占剩下的一成半。
2. 茶商众多,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乱象丛生。
3. 茶叶品种多,种类丰富,宣传侧重点各不同。
4. 茶叶作为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产茶的地方政府较为重视。每年茶展众多,不过多数效果都不怎么样。
出口:
1. 绿茶占绝对比例,9成左右。
2. 其它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尤其以快速消费包装的包装茶增长最快。
3. 即使如此,中国出口茶叶,仍以散装,原材料供给为主。
行业痛点:
1、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2、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业前景:
1、茶叶消费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230.19万吨,较2014年的150.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
2、茶文化的大力推广 随着茶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全球饮茶人口会超过30亿,甚至40亿。截至2021年,国内的茶叶市场已突破3000亿。即便今年深受疫情影响,茶市场的需求反而更大,可见,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将茶叶作为富民产业,未来可期。在2月22号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看到国家的重视,未来的希望。茶的功能和价值属性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要推动茶产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之余,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等,推动茶产业发展,提高茶农收入,加快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强化全国茶叶流通枢纽作用,不断提升茶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茶行业健康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