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1999年,我在佛山卖口红,后来向上游走,尝试学会了从兴发拿货,小日子过得还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福建,一待就是两年。可能由于我天生就是干销售的料吧,很快收入颇丰,一年已经能赚十几W了。这在当时算是非常可观的了。(这段经历先按下不表,以后如果大家想看再来分享)。
也不知为何,或许是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召唤,或许就是天生的不安分。我总是在想,在福建只能做一个福建省的生意。但我见过兴发广场的场面,我知道,在广州,我能做全国的生意。
于是,在2001年,我还是回到了广州。
一回广州,先就在兴发广场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原料商人的档口,一份卖睫毛膏、口红原料的工作,月入工资是600元。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也许就因为我以前卖过口红,也许就因为当年这位台湾商人在兴发广场路过,也许就因为他看到过我努力的样子,也许就只因为他那时需要一位帮他卖原料的销售……
一切偶然,也是必然。
人生之中,你所经历的当下过往,后来都会显现出印迹。
每天看着兴发广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日出而作,日落数钱。
是真的数钱,每到傍晚的时候,各个档口就会有一种特别美妙的声音:西西些些的声音。
那是人民币在经过点钞机那个刮片发出的声音。
那时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我会找些理由在各个档口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去听那种声音。只要那西西些些的声音响起,我就会有一种大满足感。就像一只轻手轻脚的黑猫,到各处觅食一样,我在各个档口喧嚣的人声和数钞音律之间,觅得了人生最天然的驱动原力。
有时夕阳下山,我会对着满天云彩以及飞机呼啸而过的天空呆想:身边的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很有文化的。最起码,三专(九江师专)毕业,我也是个大学生,他们能干的事情,我自然能干。于是,某些不安分的情愫,又开始在心底萌动了……
于是,我和我同学两人琢磨着,兴发广场就是一个巨大宝藏,应该好好用起来。
某天逛街逛到海珠广场北京路附近,看到一幢五层楼的饰品批发市场,里面都是来拿货的人,我们就想,把兴发拿货的化妆品放到这里来批发给这些各地卖首饰的,是不是可以赚到钱。
一冲动,当天就签下了合同,创业开出了人生的第一个档口“我的化妆品商行”。
我的=WATER 水,为财,女人是水做的……
自觉很满意,这名字起的,哈哈。
店铺开起来了,生意,可以说几乎没有生意……整栋楼里大概有四五家卖化妆品的,大家也都挺冷清的。忧心忡忡下又开始周围逛,结果发现,大傻X了,旁边没多远,就是一个很旺很大的真正的专业化妆品市场【金晋精品广场】!
这下傻眼了,我们,就是,不熟悉行业,这档口开错了地方。
于是大丈夫当断立断,才开了两三个月,就迅即转让了这个档口。马上跑到金晋去新租了一个小档口,极小,大概只有十几个平方米,但是客流明显要比之前那个旺许多。
后来回想起来,这一转场,许多后面围绕着化妆品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金晋批发市场的位置在海珠广场北京路附近,当年,这一带拥有最多的批发市场,从卖服装的海印缤缤广场到一德路的珠光饰品市场还是高第街,仰忠街……几乎是外来贸易人员淘金圣地。
从这里,进点货,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店,加价卖掉,能赚钱,能赚比上班多很多的钱,一来一往,下海,进货,做生意。广州这块自古以来的商都,改革开放初期,凭着强大的供应链基地起的全国批发网络,养活了千千万万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里,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得到了真真切切地落实。
在这里开档口期间的几个小故事:
1) 关于“采诗 ”
虽然现在很多人可能不记得这个品牌了,采诗在百度上的官方更新也停滞在了2010年。但这个诞生于1995年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曾经叱咤几大批发市场,是帮助很多人赚到第一桶金的本土化妆品之一。
采诗,也是当时我们在兴发拿货放到金晋的一个主要产品。那时我们一瓶货也就加几毛钱就放出来了,也真没赚多少钱,但是,几乎所有走过档口的人询价后,都用有些异样的眼神看看我们就走了,还有人细声讲说:“傻X……会不会做生意啊”之类,鄙视轻蔑形于颜色。
我直觉这里面有东西,这不对。
于是多方打听之下,我知道了,原来我们不懂行,卖的价格是整个市场最贵的。批发市场里面不是顺加价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大家都卖的统一的官方价格,但是凭销售额去厂家拿扣点。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一个词:返利。这对之后的生意有很大的帮助。
很快,我们也学会了这么做。
2) 自己打包
当时的市场里面,人家都是做了好多年的大户,全国各地的客户多,每天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我们两个年轻人,档口又小,货也不多,生意肯定是做不过人家的。
于是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市场里只要人流量多起来的时间,不管生意如何,就开始自己打包,把自家的那点货,装箱封箱,大声叫着“谁谁谁,几件,发货……收到打包”让吆喝声和封箱胶“咝咝”的声音此起彼伏,总之就是把自家店铺搞得很热闹。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拉出去的货只是转一圈,又换个摆放又回来了……
这,讲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类似现在的网红开店请人排队的策略。
不过,这一招自编自演虽然不是高招,却是真的见效。消费心理学中最朴素的从众心理,让我们店铺的生意真的好起来了。
3) 省际价差
待久了,就发现,金晋批发市场的属性是省级覆盖,事实上它主要辐射的渠道网络是广东省。省内各个县市区的老板们来这里进货,然后再到自己的区域内进行二级分销或者零售。
本能告诉我,还要往外走,外面的世界更大。
于是我开始去了几个全国的批发市场,武汉汉正街、浙江义乌,东北五爱市场……这一圈走下来,我发现了一个重点要bug:
每个市场的价格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同样的品牌产品,有高有低。
采诗的软管装面膜东北比广东要便宜一块多钱,世纪丽人的维C、索芙特的木瓜、珊拉娜的减肥膏、喜肤的沐浴露……这些在外省拿货都要比在广东兴发拿货还便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么简单的道理,有落差,就有生意。
我知道,我又找到了开门的一把钥匙。
4) 本能窜货
又是那个向上走往上游的潜意识,让我再一次,把全国各地的货都调到了金晋市场,由于价格优势,这个市场里的很多大户也来跟我进货了。
原因很简单,厂家在制定价格的时候,由于广东市场消费力强,自然是订价略高一些,而有些外省拿货量大,消费力又不强,自然是订价略低一些。这看似正确的定价逻辑,实则制造了价格落差,也因此为利益分配链提供了重新分配的机会。
有段时间,我的日子挺爽的,我变成了这个金晋批发市场最大的上游厂商。也不做零售了,每天只要把几个主流商品的价格贴个纸条放在档口门上,收好定金,然后我就会利用全国各地的网络把需要的货品调到这边来,甚至,我的货由于价格更低,还返回到了兴发广场,那里也有档口来跟我拿货。生意流转,量越来越大,同时也被一些厂商拉入了“黑名单“。
这在后来,被大家认定为“窜货“,只是在当时,我们身在局中,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平买贵卖,本能而已,存在即合理,这不就是商业的本质吗?
我在金晋的档口的生意做了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我悟到一个道理: 跟谁做生意,比卖什么货更为重要。
这两年间,我赚到的钱并不算很多,小有盈利。但是,与我做生意的人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上游和下游,都越变越大,上游是全国各地的大批发商,下游是全国各地的小批发商。市场经济,有货,有价差,就妥妥地可以把这张全国的网络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这网络的价值,远比赚多少钱,高许多许多。
无知者无畏。 想着别人能做,我们自己也能做,就开了这么个小档口。想着少赚也是赚,拿着货就开始卖。就知道往前冲,这也许是草莽精神的基因。
被人嘲笑后,我们开始反思。不是只赚那几毛钱的小事,广东人不爱跑,就是喜欢坐在档口收钱发货。我是外省创业人,没关系,到处跑, 不讲规则,但是讲规矩。 于是就一步步跑出了自己的优势。
随着每天发货量越来越大,我看着那一车车的货,回想着这一路的历程,又一个念头开始萌生了。
……
有兴趣的朋友关注,下期连载,讲讲是怎么开始做自己的品牌的。
感谢大家的支持,后台留言,给了我更新把故事讲下去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