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风风火火
假如你是一个服装厂的女老板, 只是因为在电视上听到了一个词,就毅然放弃几十年打拼的事业就地转行,最后却年收入1800万。 老刘告诉你,真有个山东女人这么“虎”。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就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的名字叫周艳,今年已经60多岁了。
不过年龄并不能掩盖住她的锋芒,大家都管她叫“周大艳”,因为这个人不仅是做事敢拼敢闯,还真能铺开一番自己的事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周艳和丈夫张则强结婚后,夫妻联手就做起了服装生意,她也是以此发家的。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几十年的服装生意给周艳积累了很多经商经验,和丈夫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可是自从搞上这家庭农场之后,老两口隔三差五就要拌嘴。
周艳一向是个要强的人。2013年,已经50岁的她,在一次晚饭时看电视,意外得知了一个新名词, 叫做“家庭农场”。
这家庭农场是什么?没过几天,她又看到了中央发布的,鼓励建家庭农场的文件。那个时候,刚巧碰上服装生意的瓶颈,进退两难之下,她真的动心了。
周艳做事是雷厉风行的风格,就在同一年,她拿出自己的积蓄,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立了他们郯城县当地的第一个家庭农场。
这天,在周艳的家庭农场里,一场捕鱼活动正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这是今年的第一次捕鱼,周艳要的,就是达到吸引游客的效果。 渔网哗啦啦地撒下去,具体能收多少鱼上来,其实周艳心里也很没底。
因为就在前一年,受台风“烟花”的影响,她的鱼塘整个被淹没了。水漫到比道路还高出30厘米的程度, 周艳看着那些鱼苗在马路上悠悠闲闲地游来游去,头也不回地游向远方,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抓又抓不回来,台风天员工也不好工作。所以到底还有多少鱼乖乖地剩在鱼塘里,她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围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鱼塘里,渔网越收越小,等到它完全收到水面上,大家才发现, 还真有不少活蹦乱跳的大鱼!
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游客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都兴奋地不得了。周艳挑出几条个头比较大的鱼,给游客们煲了整整一锅鲜鱼汤,大家吃饱喝足,钱就进到了周艳的口袋里。
别看周艳现在风风光光,要说起她的家庭农场经历过的苦,绝大多数都和她“死要面子”脱不开干系。
最开始的时候,流行草莓采摘,于是周艳在自己的22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了草莓。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草莓长得又大又鲜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生意好得不得了。
做出了点成绩之后,周艳得意了。 她觉得自己一个搞经商这么多年的,刚一转行来做农业,就能做出这么不错的成果,心里喜滋滋的。
她带头搞起家庭农场,不仅获得了口碑,还拿奖拿到手软。每天都要接待坐着大巴车到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附近自驾游过来的更是数不胜数,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是,凡事都不可能永远顺利下去, 周艳这个“要面子”“胆子大”的性格,终究给她带来了打击。
二 东家起火,西家冒烟
假如你是个家庭农场的女老板, 不好好研究招揽顾客,却非要给鸡“立规矩”, 还神神秘秘地说自己是在教它们保命的手段。老刘告诉你,还真有个人做出这匪夷所思的事。
草莓可以给周艳带来巨大的收益,也可以成为她最大的一块心病。从第4年开始,她的草莓开始减产,周艳被迫缩减了草莓的种植面积。
从22棚缩减到半棚,草莓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这些草莓,原本是周艳挣钱的撒手锏,可是现在看起来却病恹恹的,别人都说她的草莓越种越倒退。
可是这些草莓,占着棚里的位置,既不好好生长,又不会完全死去,周艳也并不能下定决心把它们完全替换掉。
她求助了相关的专家才知道,她遇到的问题,叫做重茬,也叫作连作。
意思就是,在同一片土地上连续不断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壤得不到恢复,营养供不上,自然就不会生长出茁壮的植株。这是她种植草莓的必经之路。
可是周艳却不想轻易放弃, 她觉得自己的家庭农场是靠草莓打出名气的,现在突然换了项目,万一有游客慕名而来,转遍了整个农场却找不到一颗草莓,那自己的面子多挂不住。
所谓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周艳还在草莓上挣扎的时候,家庭农场中的另一个项目也出了问题。
在家庭农场建立的初期,周艳在空地上栽了许多小树苗。几年过去,树苗长成了树林,周艳就在树林里养起了芦花鸡。
2018年,周艳不顾丈夫的反对, 大肆购买了2万只芦花鸡苗,一股脑地洒进了林子里。 看着这些小鸡越长越大,周艳心里喜滋滋的。可是她没想到的是, 就是她这种“一步到位”的举动,让她吃了办家庭农场以来最大的亏。
半年时间过去,眼看着芦花鸡已经长到可以出栏销售的程度了,可是一场大雨的到来,给周艳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
大雨毫无预兆地到来,是一个夏天的傍晚。鸡是万万挨不得这样的雨淋的,轻则会生病,重则会死亡。 可是这2万只芦花鸡遍布在100亩大小的树林里,一旦遇到这样的极端天气,靠它们自己是完全回不到远处的鸡舍的。
所有的员工紧急出动,披着雨衣穿着雨鞋,黑灯瞎火地在树林里寻找“失散的”芦花鸡。 可是全部抓回来,根本就不现实。
周艳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夏夜的暴雨并没有带来清凉,反而是浇灭了她的希望。好不容易挨过去这难熬的一夜,再到树林里一看,这些可怜的芦花鸡们,死的死,伤的伤,场面相当惨烈。
这些芦花鸡,大多都是因为淋雨而死,粗略统计了一下,竟然损失了一半数量的芦花鸡。
东家起火,西家冒烟。这草莓和芦花鸡两边一合计,她竟然赔进去了100万元。
这样的打击,就算是周艳这样坚强如铁的性格,也禁不住落了泪。 她放下了所谓的“面子”,开始好好地反思自己。在丈夫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一对应的解决办法。
三 循环经济
假如你是个家庭农场的女老板, 眼看收益蒸蒸日“下”,你却死要面子不知悔改,直接赔了100万。 老刘带你看看,这么一个榆木脑袋的女老板怎样扭转乾坤。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周艳这样把要强刻在骨子里的女人,怎么会轻易妥协?
在丈夫的帮助下,她减少了芦花鸡的养殖数量,把5千只芦花鸡苗控制在30亩的树林区域内。可是光靠人力,鸡依旧是难以控制的,于是周艳老两口就想到,“给鸡立规矩”。
每次喂食的时候,周艳都会手执一个不锈钢大盆敲敲打打,让鸡熟悉这个声音。 这个声音不仅适用于每天给鸡喂食,一旦遇到像暴雨、大风这样的极端天气,周艳只要在鸡舍旁边一敲大盆,芦花鸡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飞回来。
虽然鸡的数量变少后,这个方法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但总归是能在关键时刻“救它们一命”了。
每年4月份,周艳都会购进新的芦花鸡苗。养到4个多月大,芦花鸡长到3斤多的时候,她就会趁着中秋节的空档卖上一波。
当地有个在中秋节吃小烧鸡的习俗,这种小烧鸡,要求鸡的个头不能太大。 因为个头大就意味着生长年龄长,肉就相对会更老更柴,口感没那么好。 而这3斤多一点重的芦花鸡,就是绝佳的选择。
到春节左右的时候,当地人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上都会有的一道菜,就是炖鸡。这对鸡的要求就是体型要大一些,最好有4斤左右。
周艳的散养芦花鸡,肉质和口感都要比市面上圈养出来的鸡更好。加上她把握住了每年的两个销售时机, 仅靠鸡和鸡蛋,就能给她创造70万的年销售额。
而大棚养殖方面,2019年,她终于下定决心,拔掉了最后仅剩的半棚草莓。改种了火龙果、油桃、葡萄等其他水果,来改善连作带来的后果。
在葡萄藤下,她还套种了花菜。 关于花菜的种植,很多门道她都是从家庭农场里的那些大娘们那里学来的。
这些大娘既是她的员工,也是她的朋友。虽然干活效率不如年轻人高,但是却能帮上周艳的大忙。
她们教给周艳,在花菜快要成熟的时候,将它附近的叶片折断一半,盖在花菜上。 这样,既可以保证花菜不会被太阳直晒而变黄变干,叶片连接的地方也可以保证它的营养。 这些卖相好的花菜,从来都是被抢着收购的。
不仅如此,周艳的家庭农场里,还开设了鱼塘和养猪场。 吃鱼不稀奇,可是观看完整的捕鱼过程就很有意思了,这为她吸引来了大量的顾客。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为周艳实现了全年不断的生态循环种养。每年的4月份油桃成熟,5月到7月是葡萄的主场,到了8月,火龙果又熟了。
没有水果的季节,她还可以靠捕鱼和抓鸡吸引游客,靠鸡蛋和猪肉收获效益。 慢慢地,她的家庭农场扩大到了680亩,带领附近3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年销售额也成功突破了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