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
很多人都喜欢突出个体的作用,期待自己卓尔不凡。直到年老的时候,才发现,不管自己多有本事,仍旧斗不过一个群体,还不得不依赖社会群体。
菜是别人种的,衣服裤子是别人做的,房子是别人建的,病了要找医生,闲来无事去找人打麻将......哪有人能够真正独来独往呢?
因此,我们要学会群处。就算你不喜欢这个社会,你起码要拥有一个像样的家庭。
有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一个好的家庭里,老人是开心的,儿女是孝顺的,孙辈是阳光的。
把每一个家人,都变成最优秀的人,这个家庭就更优秀了。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要拒绝“废物式养老”,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02
把老人当成年轻人养,是儿女应有的态度。
“妈,不懂就别问。”
“爸,那是我的笔记本电脑,你别动。”
“看你,都七老八十了,还想那么多干嘛?”
扪心自问,作为儿女,你有没有说过以上几句话?
儿女恰逢中年,每天都很忙,顾得了工作,就顾不了家;管好了孩子的学习,却忽视了对父母的教育。
看着父母这不会,那不会,真的很烦躁。如果要自己教父母做点什么,觉得没有必要。
老人嘛,在家看着孩子,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跳跳广场舞,坐在牌桌前,日子就过去了。至于时代变成了什么,老人还有什么梦想,就算了。
要是失去伴侣的老人,要谈个恋爱,儿女马上精神紧张。一来担心父母被骗,钱财流到外人的腰包里;二来是绝对老人卿卿我我的,很丢人。
节目《畅所欲言》里,小伙子杜林知道母亲杨淑华恋爱了,对象是刘某。
杜林想办法阻止母亲和刘某在一起。原因是刘某还年轻,母亲六十多岁了,年龄上不合适,有骗钱的嫌疑。并且,刘某和母亲相恋时间不长,就谈结婚,意图难以确定。
母亲杨淑华却认为,恋爱是自由的,如果儿女拼命反对,那就只能互不交往了。
在场的嘉宾认为,杜林是有偏见的,忽视了母亲的选择权。
作为旁观者,不难发现,儿女的认知和父母的认知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儿女,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态度去“规范”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只能处于被动。
孔子说过:“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时代变好了,父母不再为吃穿发愁,但是他们却被时代抛弃了,一脸的愁容。比方说,不懂得用智能手机,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不能用网络平台帮助自己出行。
自觉帮助父母跟上时代,找到活着的价值,多理解父母“奇怪”的举动,少一些反对,行孝就顺了。
03
老有所为,是老年人应有的自律。
看过这样一句话:“老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知道自己老了,一无用处了。”
看着家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知道儿女活得很难,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时候,老人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而不是长辈。
人这一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作为父母,你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如果儿女支持,固然是好事,如果儿女不支持,那就自己“单干”。
当父母坚持追梦的时候,儿女最终还是要支持的。毕竟,血脉至亲,无法割舍。
有一个叫尹玉凤的老人,74岁开始学绘画,76岁举办了个人的画展。她用两年时间,展示了“今天也要重新出发”的精神。
尹玉凤生于湖南洞口县,长期生活在新疆,老伴过世后,去了上海,和女儿一起居住。女儿张平是画家,因此母亲耳濡目染,主动加入了绘画的队伍。
现在,老人在行业里小有名气,还出版了自己的绘画集。
喜欢这样几句歌词:“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
真的不要过分信任“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之类的道理,认命是为了认清命运,然后改变命运,从来不是听天由命。
积极向上的人老人,是最美的夕阳红;颓废的老人,只是在夕阳里叹息,接下来就进入了黑夜。
追梦、建设美好家庭、行善积德,力所能及地去改变自己,人生仍就有无数的春天。
05
幸福的家庭,是有共情力的。
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共情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很常见的做法,而幸福的做法,就是“我是鱼,才知鱼之乐”。
家庭里,每个人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大多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一,作为父母,理解儿女难处,养老尽量靠自己。
养老金、存款、房子等,都有了,老人要做点什么,就自己说了算。诗和远方一直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追。
也许,很多的想法,都没有什么意义,但只要自己开心,就有意义。
其二,作为儿女,知道父母需要什么,为父母追梦创造条件。
父母要做什么,不要马上反对,应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讨论其可行性。也许,很多担忧是多余的。
稍微给父母创造一点点便利,父母就会感激不尽。毕竟,精神上的鼓舞,胜过一大堆的礼物,比给钱更实在。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中度过。
人为什么遗憾呢?谁都不是谁的附属产品。
能爱的就好好爱,能走的就开心走,想做的就马上做......别局限于年龄,不困顿在自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