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灵山所在的马上,并无引人入胜之处;如今,法相庄严的“东方大佛”,再现佛祖诞生的“九龙灌浴”,气势恢宏美仑美奂的“灵山梵宫”,让这里成为全球佛弟子心生向往的灵山胜境。
这是一个怀有宗教情结的知识分子20多年身心追求的正果。他以独特的文化内核,让“慈悲为怀济世利人”的菩萨精神和福泽桑梓繁荣一方的创新激情作了最完美的对接,为中国旅游经济缔造了一个时代神奇。
他,就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国平。
2012年5月30日,随着灵山梵宫牌匾上的红绸被徐徐揭开,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在灵山胜境正式揭牌。当日,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灵山”文化旅游事业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而这一天,也成为吴国平将佛教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从文化继承到理念创新,从培育品牌到发展巨变新的里程碑。
打造一个旅游文化圣地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遇,吴国平结识了时任马山区委书记的肖国兴。在从上海虹桥机场返回无锡的汽车上,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从交谈中得知,马山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让吴国平意识到机会来了,在肖国兴书记的动员下,他毅然丢下海南的事业,单枪匹马回到无锡,投入到马山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大潮中。
吴国平有感于地方志中记载的唐代“玄奘法师赐禅无锡小灵山”的故事,决定借机重建祥符禅寺,造一个世界最大的大佛来再现古寺雄姿,以此推动马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可是,真正要把佛教完美的融合到旅游中,既能推动旅游事业,又能弘扬佛教文化,谈何容易?
吴国平当时非常清楚,这一事业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开始到全国奔波,一方面,拜访各地高僧大德,寻求宗教界的支持;一方面,积极向各级政府阐述自己的发展理念,正式拉开了建造灵山景区的序幕。然而,用今天吴国平的话来说,当时因缘并不成熟。
1994年,吴国平迎来了机会。这年春节刚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携夫人陈邦织女士一同到灵山视察,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体系,为灵山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灵山发展的基础命脉。
同年4月,马山区政府成立了灵山大佛建设指挥部,着手建设灵山大佛。作为工程建设指挥核心成员之一的吴国平通过各种合作途径打破资金短缺的难题。面对困顿和挫折,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尽人意,听天命。机缘成熟,事情自然水到渠成。”这是吴国平的佛教智慧。
有志者,事竟成。1997年,以神州第一大佛——灵山大佛为主体的灵山胜境,终于在太湖之滨显露真容,开园当天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15万余人前来瞻礼。“灵山”迅速成为华东旅游的亮点和热点。
如今,灵山大佛依然是灵山胜境的标志性景观。它的建成奠定了神州大地“五方五佛”的完美格局,被誉为“东方大佛”。庄严宏伟的灵山大佛尽收山水之美、尽显东方佛教传统文化之神韵。
仰望88米高的佛祖释迦牟尼铜铸立像,吴国平感慨地说:“我造大佛,大佛造我,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唯有持续创新,继续发展。”
建设一座众生心灵家园
吴国平清醒地预见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灵山大佛的“大”随时都有可能被超越,而文化和艺术的精深,却是难以超越的。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在于经久不息的文化魅力,唯有打造“精品灵山、文化灵山”,给众生一座安放心灵的家园,才是灵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他的主持下,耗资2.5亿元的灵山二期工程——灵山文化园区于2003年6月又以大气磅礴之势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主体建筑大型动态音乐群雕“九龙灌浴”更属国内首创,游客在视听震撼之余,领略到前所未有的身心感动。这是灵山再一次将佛教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杰作,古老的佛传故事,在现代科技的演绎下,变得更生动具象、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吴国平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力求完美的人。为了准确地塑造出太子雕像,“灵山”请来了佛教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专家,一轮塑像出来,请大家来提意见。通不过,全部推倒重来,如此历经九次论证,修改十几稿,终于有了既天真又庄严、大家都认同的太子塑像,从而使“九龙灌浴”群雕既如法如律、又生动传神,为当代人群所喜闻乐见。
2009年3月28日,江南的早晨,清凉的春雨丝丝拂面,太湖岸边的灵山梵宫终于掀开了的神秘面纱。梵宫宫门两侧,手捧鲜花香炉的居士们,穿着黄海青,搭着红忏衣的学僧们,组成了世俗社会罕见的仪仗队,口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恭迎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逾5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香港佛教联合总会会长觉光法师,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澳门佛教理事会理事长健钊法师,以及南亚国家的僧王们先后步入宫门,沿廊厅在梵宫中穿行,环顾上下左右,与会者中鲜有不瞠目结舌者。当绚丽的帷幕静静地拉开,在敦煌飞天供养图画的背景前,“看到了犹如大唐盛世时期佛教史诗般的画卷,感受到精神信仰的高贵与虔诚。”地震灾区四川什邡罗汉寺住持素全法师在他的博客中如是说。吴国平精心筹划的三期工程核心建筑灵山梵宫,圆满承担了召开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历史重任。
梵宫的建筑借鉴与融合了东西方宗教文化建筑的精华,外部造型既有中国石窟艺术的魅力,又兼具亚洲佛教建筑的神韵和西方宗教建筑的魅力;内部高大的空间和廊柱,既为演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艺术留出了空间,又使其更显庄严神圣;这里既有大量传统东阳木雕绘就的佛教艺术,也有使用大尺度油画展现的世界佛教传法图;既有采用最新工艺创作的巨幅琉璃“华藏世界”,也有最传统的景德镇青花粉彩缸--“禅修人物故事”系列……其瑰丽、深厚、富有时代特色的佛教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国贵宾的啧啧称奇。
在吴国平的带领下,“灵山”公司不断进取,梵宫之后,2011年9月26日,灵山胜境的又一奇观——五印坛城在万众期待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整个坛城景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坛城的四周是一片香水海,鎏金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白相间的墙体色彩分明、耀眼,五彩的经幡在风中飞扬……西藏的美丽圣洁就这样融入了江南绵软的微风之中,明亮却不突兀,和谐共融的民族风情跃然眼前。
站在五印坛城前回望,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各自独立,但又密切关联的佛教建筑景观,既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又有佛教内在的象征意蕴。
2012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宣布,无锡灵山胜境被确认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同年5月30日,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揭牌成立,这标志着灵山文化旅游事业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近20年来,灵山胜境以文化为载体,在当代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探索中,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已经成为当代中华佛教圣地和人文旅游胜地。
点燃一盏慈善明灯
出生在太湖岸边的吴国平,对故乡和当地的百姓总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恩情结。他认为行善、宣善即为大善。对于佛教文化与慈善的关系,吴国平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诠释。佛教文化弘扬的慈善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与道义,也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笃信佛教的吴国平在发展旅游,做大产业的同时,时刻都在感悟佛祖“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教诲,积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004年,“灵山”公司与无锡祥符禅寺联合成立了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在捐资助学、济困救贫、赈灾救难、助孤安老等众多公益项目上慷慨捐款,捐助地区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国内所有省份,受助对象包括藏、蒙、回、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形成了“灵山善行福卡”、“灵山慈善论坛”、“灵山家园”、“灵山公益人才培养计划”、“无锡公益嘉年华”、“灵山公益扶持计划”等为主体的项目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灵山慈善基金会筹集了大量药品、帐篷、食品,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抵达四川,参与抗灾救灾。灵山慈善基金会前后派去五组工作人员,在灾区连续工作两个多月,援建了“灵山新村”等灾区过渡板房小区,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赈灾,还援建了绵竹吉祥寺。吉祥寺始建于东汉,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古寺,在“5.12”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2012年4月11日,吉祥寺大雄宝殿、大殿三世佛及山门等主体已经完成,举行了隆重的大佛开光法会暨大雄宝殿落成庆典。周围信众奔走相告,一万多人参加了法会。2009年,台湾地区遭受特大水灾,灵山基金会又及时捐助200万元救灾款,将大陆同胞的关爱传递到灾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