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国家级政策资源,是北京、上海、深圳都没有,唯独广州才有的?
广交会,绝对算一个。
10月19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顺利闭幕,这是疫情影响下,全球率先恢复的最大规模线下展会。
回顾广交会与广州发展的对照史可以发现,它给广州带来的绝非只是会展经济那么简单,更大的贡献在于,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把广州推向世界一流舞台,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建设自己,很早就以“中国南大门”的身份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放眼全球,有几个非首都城市能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眼光、格局与胸怀的修炼,千金不换。广州能始终稳居中国一线城市,始终淡定从容,也离不开广交会在这座城市浸润出的深厚底蕴。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个“中国第一展”与“祖国南大门”的相互成就史。
图片来自:摄影师/Hobin
01
广交会为什么在广州?
回顾广交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个展会离不开一位伟人的关心,因为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广交会。
广交会是由他推动成立的:
66年前的8月,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份由国家外贸部上报的请示送到了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周总理阅后批准同意。
后来才有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也就是现在广交会的前身。
广交会也是由他命名的: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原名)开幕,周总理接见当时外经贸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听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全称时,表示这一名称太长了,既然在广州举行,干脆简称为“广交会”。
于是,“广交会”这一称呼便流传开来,到现在享誉海内外。(广交会“百届辉煌”纪念丛书披露)
广交会还是他看着长大的:
据报道,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来广州有10多次,其中8次和广交会有关。大到批准落地、扩建展馆,小到会见外商、解决食宿出行问题,周总理一直护持着广交会发展壮大。
最让其他城市羡慕的是,这个“中国第一展”成立至今,风雨无阻走过了六十余年,成功举办了130届,始终在广州举办,从未出走外地,给广州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
想必很多城市都想问一句,广州凭什么?
先说一句不怕拍砖的话,当年的广州,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最佳选址,没有之一。
为啥这么说?大家知道,广交会的开办初衷是打破封锁、发展国际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
这就要求有一个城市对外贸易便捷,最好还临近港澳,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国家贡献外汇最多的就是港商。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出席广交会时,就说道:
“广交会对香港来说很重要。香港和广东的关系很密切,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听别人说去春交会、秋交会,因为我们都知道,香港以前是一个制造业中心,有很多东西要卖给别人,后来很多厂北上搬到了广东,在内陆生产后出口。
无论商品的进口还是出口,对港商来说都很重要。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对他们来说是做生意的关键点。”
放眼全国,与香港最近的就是广东,但彼时的深圳还是个小渔村,佛山、东莞都是小城镇,只有省城广州有足够的吨位去承担这个任务。
而且广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美誉,自古就有“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外贸传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一直很高,由广州来举办这个国家级展会,可以节省很多推广成本。
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广交会场馆
更重要的是,广州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的背后是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在举办出口交易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货源优势。
广东省是我国的制造业重地,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从纺织、食品、小家电起步,打造出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领先各省,多年稳坐“我国工业第一省”宝座。
这样一群中国制造最强的“供货商”,对外商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广交会设在广州,便利了“供货商们”参会带货,顺带也提高了外商参会下单的热情。
地处世界工厂,也方便外商看展后参观工厂,加快敲定合作。
有参展商说:“有些客户就是我们预约在展会上见面洽谈的客户,比如也门、印度、马达加斯加客户,去广交会之前就预约好并在展位上见面和洽谈细节的,洽谈好后就会来工厂考察然后后续下单。”
在广交会情定广州的同时,这座城市也用优秀成绩证明了自己值得被偏爱。
1957年,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1958、1959、1960年,广交会的成交额占当时全国对外出口额的1/3,为国家建设换得了宝贵的外汇。
到了1972年、1973年,广交会的成交额均占当年全国对外出口总额的50%以上!
据南方都市报统计,从1957年到2019年,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超过1.4万亿美元。我国连续多年稳坐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宝座,广交会功不可没。
据报道,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布什、英国前首相希思等多国高层都曾亲临广交会,让“中国第一展”的名头享誉世界。
与广交会一起突飞猛进的,还有我国的外贸事业。1957年—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了3000多倍,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02
与广交会有关的那些趣事
但广交会也有幸福的烦恼。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广交会的展位非常紧张,一位难求,诞生了很多“广交会外摆地摊”的坊间趣事。
1989年的广交会上,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没有展位,只好待在会场外,双手各持一把点火枪,一边点火一边吆喝,这让他做成了人生中第一笔外贸生意,并在四五年后成为我国“点火枪大王”,产品销量一度占了全球市场50%以上。
相比茅理翔,前缝纫机大王邱继宝的运气就差一点,他带上自己制造的“飞跃”缝纫机也来了同届广交会,但他选择翻墙进入展会,结果被保安逮个正着,交了50元罚款,还罚站半小时。
很多企业,最初在广交会分到的摊位都小得可怜。海尔在1988年的广交会上只有半个冰箱摊位,不足5平方米,格兰仕的摊位只有9平方米,但通过广交会这一窗口,他们都成功走向世界,成为家电头部企业。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展位需求,广交会创办以来共“搬家”四次,展馆建筑面积由最初的1.8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10万平方米。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插曲。你知道么,广交会曾一度想出走广州。
那是1993年,广交会还在流花路展馆举办,但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将广交会展馆迁址重建,办成规模更宏大、设施更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并在国内几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再确定新址。
这意味着,当时已在广州举办近四十年的广交会,有可能旁落其他城市。一时间,国内的主要城市竞相角逐,纷纷开出优厚条件“招揽”。
广州当然着急,也非常重视。1997年,广州开出“进一步”优惠的条件,特别提出提前兴建通往广交会的地铁线路。经过两年的左右摇摆,直到1999年6月,外经贸部终于表态,“不反对”地方建新馆。
早在此前,广州已经在对新展馆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选址琶洲。得到国家部委回复后,广州马上行动,1999年12月,广州展开琶洲会展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赛,向全球寻找最佳设计。
然后就是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最新的琶洲展馆,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目前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
但琶洲展馆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去年底,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动工建设。据介绍,建成后,广交会展馆功能将更加完善,展馆的总建筑面积将高达161.5万平方米,足够广交会很长一段时间的展位需求了。
03
广交会改变了广州什么?
广州托起了广交会,广交会也改变了广州。
首先,广交会催生了广州一大批现代基础设施的诞生。
据广州文史记载,在广交会初期,广州接待外宾最高规格的酒店,是珠江边的爱群大厦。但随着广交会来穗客商逐年增加,每当广交会开幕,客房就供不应求,经常要将客人送到佛山、番禺、从化等地过夜。
于是,新建一批涉外宾馆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楼高84米,取代上海国际饭店,成为当时国内最高建筑。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整个中国城市建设基本“停摆”,唯独广州在大兴土木,为啥?为了广交会!
据广州日报报道,为了扩大对外贸易,适应交易会的需要,在周总理的关心和过问下,“广州外贸工程”立项,国家拨专款6000万元。
于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兴建了广交会流花路展馆、东方宾馆新楼、流花宾馆、广州火车站、电视台、广州市汽车站和白云宾馆,崛起了一片巍峨的建筑群,广州也一度成了内陆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
广州的老牌五星级宾馆——白云宾馆,就是因广交会而生、因广交会而兴。
“我们白云宾馆是周总理指示建立的”,见证白云宾馆从筹备至今40多年的总经理贾广建说道。
1976年,白云宾馆完工开业,楼高120米,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拥有客房718间,为当时中国内陆的第一高楼,也是全国时尚代名词。
开业之初,白云宾馆专门负责服务广交会外宾,不对群众开放,开业当天宾馆没有搞庆祝活动,静悄悄的就开业了。
当年服务广交会的员工回忆说,接待外宾规矩比较多,例如要和外宾讲普通话、不准收小费、不准和客人外出、不准接受客人的礼物,在穿着要求上,服务员都是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熊猫鞋”(一种黑色绒面的布鞋),扎着两条长辫子。
有趣的是,1976年10月,广交会开幕期间,当时白云宾馆的总统套房每晚只需要5元,而当时酒店还担心客人住不起。
一直到1983年,白云宾馆才对公众开放。但白云宾馆作为广交会配套酒店,声名远播,来自中国香港的很多客商,以及日本客商等因为商务长期在此租住,白云宾馆也从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一路蝶变。
此外,为了迎接首届广交会、接送客商,1956年,广州市政府组建了广州市汽车公司,这是继北京首都汽车公司之后,国内最早经营出租汽车的公司之一; 为了服务流花路展馆,1974年,建成了广州火车站; 为了挽留广交会,1997年广州提出,兴建通往广交会的地铁线路;
而且,广州的外国领事馆数量在全国仅次于上海,白云机场国际航线密度稳居前三,这些虽然没有直接证明是受到广交会影响,但显然是有很大关系的。
不止如此,广交会,还会带动展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周边商贸、食宿、交通等产业焕然一新。
原本一片空旷的流花桥,因为办了广交会,高级宾馆、广州火车站、广州电视台顺势都来了,加上五六公里车程之外的旧白云机场,流花地区一度成为广州的对外交通枢纽、对外贸易中心。在广州80年代的规划中,更强调流花地区是广州市的窗口。
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广交会选择迁到琶洲,也有通过广交会改变广州发展大格局的考虑,是广州城市规划的一步“先手棋”。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广州出现了很多发展上的瓶颈,那时建设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决策是广州在酝酿的大格局转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说道。(据羊城晚报)
更不用说,广交会给了广州独一无一的世界名片,区别于其他一线城市的核心名片。
甚至可以说,就是广交会把广州直接或间接地拉入到一线城市的阵营,要不然,今天的广州,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省会城市而已。
04
广交会的未来
今年以来,广交会正在强势复苏。
第130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28个国家和地区的、37.8万名采购商线上注册观展、约2.6万家中外企业参展,采购商数量稳步增长,来源地再创新高,提高了广交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水平。
所以,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广州就开会官宣了一个城市大事:
将以广交会为引领促进会展之都建设,形成10个左右亚洲乃至全球规模第一展会;
此外,广州还将充分利用广交会平台,促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广交会和广州,用了六十多年时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的美好故事。
与此同时,正是广交会的科普效应,中国城市很早就明白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城市纷纷拿出城市最显要的位置建设大型会议展馆,让会展经济成为一个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如今,深圳的高交会、文博会,上海的进博会,北京的服贸会,也都办得非常好,中国会展经济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广交会也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独美了。
但是这也没什么不好,在会展经济这个赛道上,广州扮演的其实就是“先行示范区”的角色,既然办成功了,理应推广到全国。
千年商都,从未掉队,从未褪色,历久弥新,相信广州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