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Chris、草芽君
编辑 / KY主创们
昨天,朋友和她男朋友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起因是男朋友一下午没回消息,她有些担心,感觉男朋友会不会出事了……结果晚上男朋友只是淡淡地回复,工作忙没来得及看手机。
她质问男朋友“怎么就不能提前说一声”,然而矛盾很快升级,从回不回消息,吵到谁更在乎谁,男友觉得委屈,提出“各自冷静一下”结束了聊天。
她心累到真的在考虑分手,因为每次和男朋友有摩擦,她都会越吵越上头,不知不觉就上升到关系的本质问题,现在感情都快要吵没了。
很多情侣在处理矛盾时,会和我朋友一样,吵着吵着,不知道怎么就上纲上线了。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处理好了不仅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可能还会加深双方的理解,提升亲密,但上纲上线后,这件事却成为了关系破灭的导火索。
前段时间,我们写了 (点击阅读),里面阐述过:吵架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以什么方式去应对冲突。而上纲上线,就是一种非常伤害感情的吵架方式。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上纲上线」。亲密关系中,上纲上线都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上纲上线呢?以及,哪些方式可以避免在争吵时和伴侣「上纲上线」?
一起来看看吧。
情侣吵架时,
「上纲上线」的3种典型表现
「上纲上线」这个词本意是指,不能就事论事,把所有问题都上升到重大原则的高度,追求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政治正确。在生活中,当我们说某个人「上纲上线」时,一般是形容ta对一些事情“小题大做”“一刀切”以及“扣大帽子”。
很多情侣在吵架时,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上纲上线」,具体有以下3种典型表现——
1)将某个行为贴上原则性的标签
上纲上线的第一个典型表现,是在和伴侣发生矛盾时,并不就是论事地解决本身的问题,而是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伴侣的行为,上升到这段关系的问题,贴上有关原则的标签。
比如,昨天伴侣没有洗碗,ta们认为这是伴侣不在意家里整洁的体现,于是就把“不洗碗”的行为贴上了“不在乎这个家”的标签,将生活事件的矛盾提升到一个严重的高度。
2)将行为的后果灾难化
第二个典型表现是,在伴侣做出不合心意的行为时,总假设行为会导致最坏的结果发生,将实际情况过度灾难化(catastrophizing),让人感觉“小题大做”。
比如,在发现伴侣还留有前任的联系方式时,就觉得这一定是“前情未了”的征兆,伴侣对前任还有想法,关系会最终走向“ta离开我,和前任复合”的结局。于是,对此作出夸张的反应,也因此和伴侣爆发争吵。
对行为结果灾难化的处理方式,忽略了一个事实:许多幸福的情侣都曾有过意见不合和矛盾,做出有争议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不相爱,也不是亲密关系终结的必然。
3)在关系中情感专制
另一个常见的上纲上线典型表现是“情感专制”。爱是以己度人的,这一点在情感专制的人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Ta们依据自己对爱的理解来统治关系,比如我爱你,我愿意每天给你发早安晚安,那么你爱我,也应当如此,如果你的行为不符合我对爱的定义,那么就是不爱。
在亲密关系里,情感专制的人对伴侣有严格和绝对化的要求,一旦伴侣没有做好,就会进入“二分思维”的评估体系:伴侣的行为只能是“爱”或者“不爱”,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
“你这么做就是不爱我。”
比你想象的更伤感情
首先,给伴侣的某个行为贴上关系原则的标签后,这种想法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的预言。
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哪怕是一个看似无害且客观的标签,都会激活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偏见,进一步影响到人们对被贴上标签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佐证标签的正确性。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如果老师给一个孩子贴上“不够聪明”的标签(无论这是否是现实),老师便会以符合标签的方式对待这个孩子,比如由于相信孩子无法取得好成绩,而减少在课堂上对ta的关注,而恰恰是老师的行为最终使这个孩子真的取得较差的成绩,验证了“不够聪明”的预设。
当我们相信某件事是真实的,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真的促使这件事成为现实,这便是「上纲上线」以微妙的方式促成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这种预言,放在亲密关系的语境中是这样的:在和伴侣发生争吵时,你先入为主地给对方的行为贴上“不爱了、想分手”的标签,那么你更可能会在日后的相处中,选择性地留意和记住关系中能验证你想法的细节,并更多地把伴侣的行为灾难化地扭曲成符合预设的样子。
当你越来越多地关注ta和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时,你开始对这段关系失去信心和耐心,甚至表现出对关系的破坏性态度和行为,比如平时更冷谈、主动挑起更多争吵等,最终使“ta不爱你,想和你分手”成为一种注定的现实。
“你这么做就是不爱我”的想法,其实否定了伴侣不完美的爱。
我们都渴望伴侣给我们想要的爱,但再天作之合的伴侣,也无法做到事事与我们的标准完美契合。完美的爱是一种谎言,real love isn"t perfect。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你永远会在吹毛求疵中感到不满,伴侣也在被百般挑剔中煎熬。
无论爱得有多深,只要达不到你心中爱的标准,你们的关系都会日益疏远、最终走向破裂。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
不自觉地「上纲上线」?
很多时候,人们其实不是故意上纲上线的,而是在爆发争吵时,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这么做。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冲突爆发时,我们的思维被情绪强烈地影响,只能进行情绪化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是被事实依据支持的,但其实它已经被负面情绪干扰,很难做到理性和客观,不自觉就上纲上线了。
并且,在情绪的影响下,我们的思维更容易产生归因偏差(attribution bias),把伴侣的行为都归结于ta自身的问题——故意的、自私的、冷漠的,同时忽视外在的客观因素,使得自己发泄负面情绪显得顺理成章(Canary,2003)。
(不过有时候,上纲上线可能是一种「直觉」。公众号后台回复“直觉”,来看看为什么你的直觉,或许比你想象的更了解自己的感情。)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比起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上纲上线的方式要容易的多。
伴侣间现实层面的分歧总是复杂而具体的,如果要去甄别是非对错,会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将一个行为直接拔高高度,上升到“爱不爱”这样大而笼统的问题上,可以节约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
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过 “认知吝啬者(cognitive miser)” 一词,用来描述人们如何寻求最简单、最省力的思维方式。上纲上线就是其中的一种,让我们无需思考,直接走捷径——无论是什么争议,只需要激活“爱不爱”的辩论,就可以将复杂的现实问题与简单的答案联系起来。
此外,经常不自觉地上纲上线,把不顺心的小事当做“不爱了”的证据,也是「恋爱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之一。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在“恋爱”这件事上的成熟度到底有多少分,推荐你试试KY测评研发的【恋爱心理成熟度测试】。我们会从12个维度全面评估你在爱情中哪里成熟,哪里还不够成熟,帮你锻炼经营爱情的能力。
👇长按下图,开始测试👇
和伴侣产生冲突时,
如何避免自己上纲上线?
首先,要理解“和伴侣发生冲突”并不可怕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亲密关系的分歧具有“破坏性”,标志着彼此间的爱情出现了缺陷(Eidelson & Epstein,1982)。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把“冲突的发生”与“关系失败”联系起来,我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压抑关系中存在的分歧,要么爆发直接上升到这段关系的存亡绝续。
关系再好的伴侣,冲突和争吵都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还表明,越压抑对矛盾的沟通,对关系越不满意(Roloff & Cloven,1990),越不解决分歧,生活就越不快乐(Noller et al.,1994)。
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善意归因」的能力
善意的归因,让我们能够从有利于伴侣的视角看待其行为。这样的方式能够给我们提供更丰富的角度还原事件,尤其是能够在我们被情绪左右时,减小归因偏差(Finchamet al.,2000)。
比如,当伴侣没有准备生日礼物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尝试善意归因,从伴侣的视角思考ta没有准备礼物的可能原因,我们可能会这样想:“ta最近工作压力太大,只是一时忘记了,提醒一下ta看看”。
♥小编推荐:如果还不清楚如何做,KY精心研发的心理功能手账《成为最佳伴侣》,或许能为你和伴侣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习如何从有利于伴侣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善意归因」的能力。
第三,比起直接开吵,先试试「就事论事」
当伴侣的行为引起我们的强烈反应,争吵往往一触即发,情绪越上头,我们越容易误解伴侣。在争吵之前,先给伴侣一个解释的机会,可能会避免对关系莫须有的伤害。
平和地「就事论事」,和伴侣一起对充满争议的事件进行确认,清楚地了解各自角度的现实,明确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对方的意图,有助于我们避免主观臆测和不必要的误会。
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说话者-倾听者技术(speaker-listener technique)——伴侣双方轮流做“说话者”和“倾听者”,并且一次只做一个角色。这种方式能打断我们错误知觉的恶性循环,增强良性沟通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伴侣双方指定一个小物体作为发言权的标志,不管是谁得到发言权就是说话者;
说话者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简明扼要地描述ta的情感;
倾听者的任务是不要打断、仔细倾听,然后复述说话者的信息;
当说话者认为倾听者理解自己时,转换角色,交换发言权。
最后,关键在于,要适度允许伴侣的“不正确”
正如前文所说,爱是以己度人的。无论是否达到情感专制的程度,大多数人都会以自己对爱的定义来要求伴侣。然而,即使伴侣是最爱我们的人,也不可能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人,ta对爱的理解和我们自己总会有细微的差异。
在争吵时,有些人经常会发出“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为什么还是不改呢?”的质问。其实答案可能很简单——你们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你眼中“有矛盾就直白沟通交流”是爱,而在ta眼中“尽量避免和你争吵”才是爱。
当双方对爱的理解不同时,我们很容易去指责对方是“不正确”的。然而,爱本来就是因人而异和复杂的,在感情世界里,“正确”和“不正确”都是主观的。在我们看来伴侣“不正确”的行为,或许只是ta对爱的理解不一样。
如果伴侣没有以你想要的方式爱你,并不代表ta不爱你。当然,反而言之,当伴侣做出让我们感到心满意足的行为时,也不意味着ta就是爱着我们的。如果把自己对爱的理解强加于他人,只会让这份感情里充满自以为是的“对”和“错”。
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伴侣的“不正确”,能让你不沉浸在自己狭隘的爱里,并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让亲密关系在你们“不同”中成长得更亲密。
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转发给你的伴侣吧!
以上,晚安~
去年卖断货的KY年度手账来了
内页、外封 全面升级
预售抢先购
👇👇👇
点点 「在看」 ,让「上纲上线」成为「就事论事」~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