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讯服务的角度上看,新浪微博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我、评论与私信。这样基于微博的通讯服务其特色在:话题引导与实时异步,分别相对于电邮与即时通讯而言。那么,新浪微博加入聊天功能后,是否可以增强微博的通讯能力,提升用户体验,甚至实现华丽的转身呢?
个人观点是,如果将其作为辅助功能以方便联系,为用户增添一条通讯渠道,可行;倘若将其作为铺垫,为日后争夺通讯霸主,则不实际。
向右走:提升用户体验
就前者来看,微博的声音文化与偏媒体属性和现在的成功密不可分。声音文化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观点聚合平台。不论是草根用户,还是认证用户(囊括名人与官方微博),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和对方同台交流。平台里,(相对)有价值的观点得到快速扩散,充分讨论,也奠定并巩固了平台的偏媒体属性。这正是新浪擅长的。
作为辅助,补充聊天功能,提升微博的用户体验自然毫无压力。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保持轻便
让保持网站轻便。这里的“轻便”不要求能像阿尔法城的聊天桌那么干净,至少得像脸谱的实时通讯功能那样简洁有力。就算不够轻便,也不能像人人网(QQ空间已经大有改进)那样卡不堪言。微博的主页已经越来越臃肿是不争的事实,广大IE 6用户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保留实时异步
实时异步的优点非常明显:获得最新信息而不扰民。对方不知道也用不着知道自己是否在线。这样,用户查看消息,或者不查看,消息就在那里;用户现在回复,或者稍后回,选择权就在手心。或许这便是人人网的用户无法理解豆瓣用户得到豆邮+1的那份激动与喜悦的缘故。
用户可以隐身,但显然已经变了味儿。即时通讯的重点是通讯即时(而不是及时),你应该无法想象在QQ上和朋友每次对话都间隔五六分钟的“畅聊”吧?电子邮件在经历了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站之后,仍然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实时异步(另一个是开放),也是高效人士称道的缘故。电邮的市场份额下降并不能说明它衰落,通讯渠道更加丰富使然。
因此,用户当有机会选择是否打开聊天功能。如果不愿意,原通讯服务方式应保持不变。
保留隐私权限
在上面一栏加入“聊天”选项。微博本是弱连接,用户关系存在于单向关注,不存在“申请好友”一说。保留这种关系,否则将使得产品四不像。
向左走:争夺即时通讯霸主
就后者来看,新浪终于迈向了这一步,试图借微博重新推开即时通讯领域的大门。坐拥连接MSN和GTalk的SinaUC,再通过微博利用媒体效应做铺垫,逐渐吞噬即时通讯市场份额。我猜测,仅仅实现网页在线聊天,不符合新浪对该功能的战略定位。那么,新浪升级SinaUC或者重新重磅推出带微博功能的即时通讯客户端,能挑战即时通讯霸主的地位吗?
个人认为,从微博的角度出发,占领已经成熟的市场份额并不实际;但争一杯羹有可能。
四点原因
第一,优势不再。
力主即时通讯,势必将转移微博重心,新浪在话题引导与实时异步方面的优势降低。
一来,草根可以和名人对话,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成为即时通讯意义上的好友,不能带来拉动。二来,微博上的用户关系与传统即时通讯用户关系并不一致,单向关系的粘性不敌双向关系。最后,引导用户聊天(属于隐私),与引导发布微博,是此消彼长的。
第二,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相对QQ、MSN和飞信而言,基于新浪微博的即时通讯工具并无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QQ的客户端已经无可挑剔、腾讯微博全围堵新浪的情况下。
第三,市场份额不足以撼动。
目前新浪微博虽然一家独大,但腾讯微博已经紧咬其后,此外还有各种不可小觑的社会化网络平台。新浪的市场覆盖面有限,可能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四,不熟悉桌面客户端领域。
腾讯盘踞用户桌面多年,客户端的战役不计其数,比新浪更懂布局。况且,腾讯多处在微博上用力,已经在客户端和QQ空间等着墨,重视程度可见一斑。QQ客户端增添微博功能已经不拘泥于在个性签名上做文章:QMail的聊天功能早已启用,WebQQ已经十分成熟;而新浪却没有与之抗衡之力。
争一杯羹
对于广大普通用户而言,QQ或者说腾讯一站式服务已经完全能满足个人需求。使用新浪微博,看重的便是其平台氛围与圈内文化。如果把新浪微博即时通讯化,去做腾讯最擅长的,未免有欠考虑。好比同时使用Gmail,用户双方可以直接在界面里进行对话,甚至能够语音和视频;但对于固定的圈子,用户关系已经根深蒂固,难以迁移。
但是,凭借新浪微博的实力,在通讯领域分一杯羹完全可能。随着讲究效率的用户不断增长,他们已经认识到完成任务才是最终的目标,不再纠结某个具体的工具。怎样就近,怎样联系朋友。
培养这样的用户,正是新浪微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