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驭变而行的力量”主题论坛暨《韧性》新书发布会在广州唯品会总部大厦举行。
发布会由长江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和广东校友会联合举办,企业家、科教工作者、公益人士等来自政商各界的优秀“韧性”代表,济济一堂、共赴这场不确定时代的韧性之旅。
“韧性”——一个伴随新冠疫情发展,越来越热门的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卧薪尝胆、吃苦为乐吗?是生而具备的品质吗?如果韧性不强,又能如何?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萌生了撰写《韧性》这本书?
接下来,《韧性》作者、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张晓萌将跟我们聊聊她的韧性之旅。
张晓萌:尊敬的傅教授,尊敬的蔡先生,亲爱的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和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年度论坛和我一起见证《韧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让我萌发了写这本书,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我的心理路程。
我加入长江商学院7个年头,会接触20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学员,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心得,每一次的课程,都是定制化的旅程,只希望能够把最新的,不断迭代的内容呈现给所有的长江校友们,在课堂上,在课间,很多校友给我的反馈就是我听到最多的感悟就是校友告诉我,原来任何感性行为的背后,都有非常强大的成体系化的,理性行为科学的力量作为支撑,所以非常多的校友鼓励我说,晓萌教授为什么不愿意把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还有课堂上这么精彩的内容,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打造韧性的力量,这就是源头。
我的初衷是希望把研究把课程的内容梳理,把这份信息传递出来,让大家感受到韧性的力量,甚至影响到一部分人对生命的渴求,我没想到的是,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真正点亮的是我自己,人只能改变的是只有自己。
我想把大家带到2018年2月19日,我的课堂上。
2018年2月19日,这天早上醒来,我已经感觉到我心脏的极其不适,但是当时凭着一股其实不正确的韧劲,凭着一股所谓的坚持,我走进了课堂,把上午的课程坚持下来之后,突然间,有15秒钟的时间,我两眼一黑,有大概15秒的时间是半晕厥的状态,身体砸在讲台上,但是还是把上午的课程撑下来了,中午用了大剂量的速效救心丸,我发了朋友圈,通过校友的力量告诉我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么多年来没有因为任何的原因缺过一堂课,所以下午我准时走进了课时,但是伴随着每15分钟就需要大口呼吸的状态,还是没有把课程撑下来,第二天课程不得不临时换老师,我在酒店里躺了一天,完全不能动弹。
到后来,医生告诉我说,其实瞬间的猝死,过度的疲劳就是一下子的死,经过这次的濒死经历后,让我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首先去敬畏生命,然后学会和自己和解。
而真正让我开始放下固执去和自己和解的,是在这次濒死经历后的7个月,同样是在2018年,同样是在课堂上,那一天上午,在第一个课间,我突然接到了妈妈的紧急电话,电话里妈妈非常焦急地跟我说,医生说姥爷今天坚持不到中午了,所有的家人都赶到医院,你现在能不能赶过来,听到这个消息我脑袋一片空白,因为前段时间还给姥爷庆祝生日,他和姥姥参加过抗战,爸爸妈妈在南海舰队当兵,我要跟姥姥姥爷长大,他们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姥姥去世的时候,特别遗憾我没有在身边,所以当姥爷即将离去的时候,我不希望在我生命当中留下遗憾,但是极度挣扎的时候,还有一个半小时才到中午的时候,中午下课再去医院的时候,很可能一切就晚了,经过极大的挣扎,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要去见姥爷最后一面,我进了教室,跟他们说,请允许我暂时离开3个小时,我下午会回来把内容补齐,企业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当然理解,甚至当时这个班的班长,还立刻帮我安排好了车,把我送到医院。
当我走进医院的那一刻,妈妈跟我说,姥爷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可是生命就是这么神奇,当我俯下身贴在姥爷的耳边说,姥爷我是萌萌,我来了,姥爷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回应说好,然后眼睛又闭上了,我一直忘不了,这是我长这么大看到姥爷眼睛里几乎没有黑色,几乎变成了白色,之后姥爷没有任何的反应,但是他还在,整个中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在病房里默默地安静地拉着姥爷的手,陪着他,任凭眼泪在脸上肆意地流下,下午1点我必须要离开,要兑现我对学员们的承诺,这时候我在姥爷的脸上轻轻地亲吻了一下,姥爷的脸颊还有一丝温度,我说姥爷再见,下午回到课堂我保证了课堂的任务,下午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姥爷走了,那一刻非常的平静,我放下了所有的固执和执著,我和自己和解了。
因此,什么是韧性,韧性不等于死磕,不是做无畏的较量,是用科学的方法寻找热爱,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经常会跟我自己还有我的家人以及我的团队说,有的时候,硬扛是韧性的表现,但有的时候,硬扛确是任性的表现,这两个任性的区别说,能不能选择有意识地用科学地方法打造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我过去做的研究,韧,大家看到,柔而固,一个有韧性的人,可以从逆境中反弹回来,而且可以持续地从逆境和困境当中成长并获益,因此,韧性的打造,是一种向内重拾信念向外探索并且连接的过程。
在韧性的领域我和团队深度聚焦,把企业家的领导力和心理韧性的打造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挖掘,持续更新和迭代。在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开始了《韧性》的撰写,这是在2020年的下半年。
经过两年的时间,修改了无数的版本,今天《韧性》终于在这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手上拿到的《韧性》,封面设计是来自于我的核心模型。
“韧性飞轮”,当转动起来的时候,如太阳一样自己散发光芒,意味着每个人都有选择,能够选择变得更好,能够选择成为自己的阳光,去照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书中的核心模型,韧性飞轮有三个叶片,觉察,意义和连接,我与自己,我与世界,我与他人的关系,但是核心要义在于整合,这意味着,无论从哪一个叶片入手,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轻轻助推就能启动一个叶片,一个叶片的启动,会带动另外两个叶片的带动,当我们能够用不断的力量将韧性飞轮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坚韧。
因此韧性带给我们的是一生持续追求幸福和意义的力量。当前所有的人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将注定被载入史册,面对这样的困境,很多人抱有一种态度,就是我们要熬。
但是大家又知道,当我们仅仅抱着熬的态度的时候,很有可能接下来的结局就是继续熬,这里的原因是说,我们人类都经常会犯两种致命的错误,第一种就是在我们完全控制不了的事情上,我们使劲两去控制,但是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我们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事情,我们却视而不见,由此推卸责任。
也就是控制不了的,我们选择不放手,能控制的就选择不作为,但实际上,大家是有选择的,对于建设心理的韧性,我们要不断找寻那些可以控制,可以改变的内在力量,从而抵御那些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
人生除了生死,没有终局,逆境并不代表终局,逆境代表着选择的开始,当我们逐渐地能够摆脱对于外在的依赖,从内在去找寻确定感和幸福感的时候,这种智慧就叫做能力。
那么,你会问,怎么样找到内心的力量,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无论面对什么,无论何时何地,保有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就像法国的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组成的。
因此如何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去捕捉这些幸福瞬间,其实是我们应该去修炼,而且去持续修炼的一种能力,因为唯有热爱才能抵挡漫长的岁月。
不要小瞧这样的力量,爱因斯坦说只有两种态度可以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作奇迹,一种是把什么都当作奇迹,我们一直在低头走路,把沿途的风景都错过的时候,也许早已迷失了方向,这时候不妨暂时停下脚步,也许我们能看看天,也许能找找方向,也许能享受一下当下,去享受一下今天。
有一些时候,我们要学会把快乐留给今天,把问题暂时留给明天,不要忽视捕捉当下幸福的能力,我们已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去顾虑未来,去后悔过去,但是我们唯一没有做的就是去感受现实此刻的美好。
而心理学家对所有被人们称为美好的事情做研究,为什么称为美好之后,发现,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让我们感到幸福,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去感受,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会带给一份幸福感,带给我们一份确定感。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知道,这种改变,发现美好的能力不是自然发生的,由于人类都有生存的需要,所以我们会有消极偏见,会天生地比较重视或比较在意这些负面的事情,因此在打造韧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持续地去刺激我们的大脑,去强化我们发现美好的能力,也就是在改变当中,驱动更多的改变,用一个一个的热爱去激发更多的热爱,那你可能会问,改变何来,韧性何来,来自于持续性小赢的行动,为什么是持续性小赢的行动?
因为我们会把决定性的时刻过于强调,但是无数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取决于我们所经历的积极的情绪和积极的体验,以及积极的微小行动的改变,而不是他们的强度,因此,发现美好,永远抱有一份童真和孩子般的好奇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发生什么。
像鲁迅先生说的,这句话,纵会失败,但是一定会达到他的目标。我不断跟学员们说发现美好的能力,让我非常欣喜的是,我收到学员们太多的反馈,这都是学员们在课后发来的,用实际行动践行持续性小赢的力量,回馈这种美好,并且把这种爱传递给社会。
会到根本,我们为什么要有持续性小赢的力量,为什么要有这种行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太过在意痛苦的消失,而忘记了喜悦的生发,当你读完《韧性》这本书的时候,知道韧性的打造不仅仅是值得止痛。
我采访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我发现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很强大,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是他们快乐,我还发现,在我的访谈当中,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自称为快乐,但是他们很脆弱,不堪一击,因此,韧性的打造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带给我们的是如何通过智慧成为快乐而强大的人,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力量。
幸福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是利他,因为当我们自己能够成为幸福而美好的人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要把这种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传递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传递给我们的员工。利他是非常美好的传递,叫做韧性传导。
这次发布会之前,像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发一个问题,最近让你在你身边最快乐且感恩的事情是什么,这些都是他们的回答,揭示了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对于利他这种理念的践行以及对于终身持续学习成长的渴求。
所以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我们不犯错误,而是我们从不放弃成长,是韧性让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成为我们的财富,幸福和意义的源泉,在场的各位,千万不要忽视我们作为个体打造心理韧性的力量,因为你的打造,因为你的韧性传递会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只有这样子,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韧性的个体,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韧性的团体,包括组织,最后,我们才会具有高韧性的社会。
无论大家面对怎么样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就像我书中写到的这样,任何的困境面前,其实我们都有选择,预期向阳,不如成为自己心中的太阳,哪怕乌云蔽日也能点亮他人的生命,在这7年时间里,与1万名的校友相处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太多的智慧和力量,我怀有感恩,作为一名老师,这是我的使命,我会继续在这个事业上发光发热,感染更多人对生命意义的渴求。
非常感恩今天来到现场的各位校友和各位嘉宾朋友们,是因为你们让我感觉到了因智者相伴,征途浩瀚,与君同行,余有荣焉。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