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绍兴给了我许多新发现、新收获。其中,有这么一个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甚至是为之赞叹:柯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名胜区,主要由柯岩、鉴湖、鲁镇、香林四大景区组成。整个景区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在进入景区不久后,一块矗立在湖面的巨大石块引起我的注意,石块里面赫然是一尊佛像, 岩顶刻有葫芦形塔刹 。
起初,我以为这里曾有一处大型石窟寺,但因历史的关系,只遗留下这一尊。
据了解,柯岩景区自三国以来因历代开山采石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其中,就包括眼前这尊石刻的佛像。
这是由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相继精雕而成的弥勒石佛,他们还开凿了一块奇石“云骨”,就在弥勒石佛边上。
《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
这尊弥勒石佛很醒目,也很肃穆,被岩石包裹着,颇有石窟造像的意境。
造像约20米高,两耳之间可以通人, 是浙江四大名佛之一 ,在此已屹立千年了,是江南古石刻艺术珍品,也是 浙江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刻造像之一,有“天工大佛”之称。
但关于这尊佛像的是始凿年代,说法不一。根据地方志记载,普遍认为是隋唐年间。但也有人认为是汉代、三国吴赤乌年、晋永和年间等。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先生认为:“从像容、雕法看,应为宋代造像遗存。”
对于眼前这个尚不明确究竟是哪个年代的造像,时间仿佛并不重要。千年光阴,也是转眼即逝。“古佛原无意,偶然石借形”。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尊佛像与国内众多半圆雕、浮雕石佛不同,此造像为圆雕佛像(悬雕法),佛背与佛龛不相缀连,独立于岩,只有底部仍与岩体相连,具有超拔的文化价值。 2013年5月,列入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这尊弥勒石佛的上半身很精细,面部丰满圆润,仪态文静端庄,保留完整。但下本身破坏严重,且佛像的手指、螺发等部分也曾有修复。现如如今已成为柯岩风景区的一绝,游人络绎不绝。
虽然这里并非是我以为的“石窟寺”景观(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但这一尊岩石造像足以令我感到震撼了,尤其是有种“遗世独立”的意境,令我驻足观赏,久久不愿离去。
在佛像背面是一座具有唐式风格的普昭禅寺,寺庙依山而建,依次为山门、合缘壁、钟楼、财神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手印山、罗汉院、龙腰池等。
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普昭禅寺历史悠久,兴盛于唐朝,原名“ 大佛寺 ”、“柯山寺”,明代万历年间重建,是浙东名刹,后毁于战火,1996年重建。
在佛像边上,还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也是柯岩景区的一绝, 被誉为“云骨”。
这块石头近距离看,十分普通,需到对岸的普照禅寺门前遥望,方知其震撼。上宽下窄,高30余米,底围仅4米,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 号称天下第一石。
据记载,这是隋唐以来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观,历代誉为“石魂”、“绝胜”。相传宋代书法家米芾酷爱石,见云骨而”癫狂",守数日乃去。
从“天工大佛”到“云骨”,令人不得不好奇这柯岩究竟是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这里,肯定不是旅游名胜区这么简单。在佛像左侧的一处崖壁上的摩崖石刻,向世人解释了“柯岩”的由来。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
由于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并经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
据说,“云骨”还是古代石匠采石的高度度量标尺,俗称“竖标”,为的是保证采石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