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鱼塘养殖了南美白对虾、黄翅鱼和蛏子,8月底刚投的苗,目前长势很好,预计年底可以供应给各大市场和饭店。”在位于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的牛田洋水产养殖基地,生产主管车艳丽介绍着该公司的“蛏鱼虾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通过升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出来的水产品肉质更鲜美,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
这是融通农发广州区域公司(下简称“融通农发”)推动水产养殖板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公司拥有9万余亩水面资产,近年制定了“在优势区域建设现代化畜禽、水产养殖项目基地试点,开展养殖经营”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惠州、台山、汕头等基地搭建起一条涵盖“饲料—种苗—养殖—加工—品牌销售”的水产全产业链,要让“小鱼虾”扑腾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汕头牛田洋水产养殖基地
升级改造养殖基地,企业农户共赢
养殖规模小且分散,因养殖方式不科学导致鱼塘水质受到污染,这是融通农发汕头分公司最初接手牛田洋基地面临的问题。车艳丽说,公司最初以鱼塘租赁的方式获得租金收入,但是,由于养殖户能力参差不齐,养殖规模小,导致效益不高。
“有的养殖户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使用低价却高污染的肥料,鱼塘周围的生态受到影响。”她补充,这也是公司为什么突破原有的鱼塘租赁模式,把鱼塘回收,发展自主养殖。“原先的养殖户,现在可采取劳务、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水产养殖的发展并获益。”
响应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的要求,该公司对牛田洋基地从整体上进行改造和升级,“基础设施的更新,水质的优化,有效提升了鱼虾的存活率。”
谢琳是一家水产养殖企业的负责人,也是“蛏鱼虾生态高效养殖基地”的合作方。她说,合作模式改变后,企业和养殖户实实在在受益。原先,鱼塘设施老化,生态环境一般,企业也很难对养殖环境进行升级优化。“投入大,回本慢。但是现在,融通改造了养殖环境,我们提供技术,三方共赢。”
融通农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汕头建设“蛏鱼虾生态高效养殖基地”“小棚虾设施化养殖基地”“牛田洋青蟹标准化养殖基地”,生产特色、高值系列水产品,将有效助推该公司品牌的打造。
据介绍,除了汕头,融通农发在惠州、台山等地也积极布局水产板块,把三产融合作为发展方向。惠州基地规划建设万亩美丽渔场项目、水产种苗繁育中心、脆肉罗非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拓展科技、休闲、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台山基地将建设规模化、智能化水产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打造鳗鱼产业园,主推“细品鳗言”系列鳗鱼产品。目前,惠州种苗试验场和罗非鱼标准化自养示范基地、台山九围3200亩水产自养示范基地、汕头1500亩蛏鱼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已陆续投产。
台山养殖基地
抢抓上下游产业机遇,积极“破局”
除了在水产养殖生产端发力,融通农发还积极抢抓上下游产业机遇。
饲料,是融通农发布局水产行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破局点”。他们通过注册自主商标品牌“盈养师”“猪大胖”等,开发自主配方,委托大型优质饲料厂组织生产,采取“自主养殖+水产饲料代加工”,实现水产饲料轻资产运营,上半年累计销售3.2万吨,实现收入1.5亿元,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自主研发饲料
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至关重要。该公司在惠州基地率先启动水产种苗试验场,年产罗非、鲫鱼等各类种苗共450万尾,可以满足约1000亩水产养殖需求。“十四五”期间,将在惠州、汕头、台山等地逐步建设大型种苗繁育场,重点开展生鱼、叉尾鮰、鳜鱼、蛏子、对虾、青蟹等优质高值水产种苗的繁育,以“良种良技良法”促进当地水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所、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加强联系,开展种苗繁育研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品体系。
与此同时,融通农发也开始布局加工业,把塘中的鱼虾,变成餐桌上的美食,实现水产品的“身价倍涨”!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细品鳗言”烤鳗、“翠金凤”脆肉罗非鱼片等产品,并推出市场;正在研究罗非鱼脆化加工基地、鱼片鱼丸及其他水产品加工厂、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希望不断做大水产产业规模、打响公司品牌。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优质种苗供应、饲料供应以及水产养殖示范带动,促进区域水产养殖品种迭代升级及上下游产业发展。
品牌+科技+人才,三轮齐驱动
“品牌、科技、人才,是产业壮大不可或缺的因素。”融通农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以品牌为支撑、科技为先导、人才为基础,为提升竞争优势和推动水产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惠州水产养殖+休闲渔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该公司将“品牌战略”融入到水产产业链各环节,通过申报、收购等方式注册细品鳗言、翠金凤、盈养师等45件商标,涵盖饲料、食品等20个大类,为公司开展品牌定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撑饲料加工、水产种苗、鲜活水产品及加工水产品等供应链业务的开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价值。
高度重视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相继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汕头大学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探索合作,开展生鱼、鲈鱼、青蟹等新品种研发、高标准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逐步掌握水产产业核心科技。
在构建水产产业链过程中,采取“长短线结合,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进”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区域本部—基地公司”两级水产产业链人才队伍。目前该公司本部主要引进水产产业链项目投资建设、水产品品牌营销、水产品和饲料供应链管理方面人才;在各基地(分)公司引进水产养殖和种苗繁育技术人员、水产品和饲料销售人员等,覆盖“项目投资建设-项目生产管理-产品市场销售-品牌打造提升”的人才队伍体系,保障水产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撰文】袁瀚
【通讯员】蔡德超 宋茜瑶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