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何霍家不是香港的四大家族?香港这个地方非常有趣,地方不大,但是人才辈出。不管是商界、政界、娱乐圈都是如此。
因为人才多,所以香港媒体就喜欢评选四大系列,比如说60年代的四大探长,后来80年代娱乐圈的四大天王,还有四大才子跟四大家族了。
说到香港四大家族,其实内地朋友并不是了解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老牌四大家族,分别是何东、利希慎、罗文锦、高可宁。新四大家族则是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跟郭得胜。
老四大家族是起家于二战之前的,新四大家族是起家于二战之后的。老四大家族中何东就是何鸿燊爷爷的大哥了。高可宁是澳门最早的赌王。利希慎是香港的公烟大王。另外罗文锦是当时香港司法的大人物。
新四大家族都是起家于二战之后,而且都是在香港60年代之后地产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家族名下的地产公司也是香港是四大地产公司。那么很多人就有一个疑问,为何霍英东已经地位这么高了,可是为何霍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呢?
霍英东不仅仅是香港的百亿富豪,而且他很早就在内地政界发展,最高的时候霍英东已经是地位这么高的人物。可是既然霍英东在中国地位这么高,为何霍家却不是香港四大家族呢?
所谓的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家族说的是香港90年代最富有的四个家族,他们起家于地产,之后又投资多元化,最典型的就是李嘉诚了。李嘉诚的生意遍布全球,除了地产,还有能源、电讯、港口、零售等等。
郑裕彤家族除了地产则还有珠宝、基建等生意。李兆基家族则是地产跟煤气。郭得胜家族相对集中于地产,不过他们也有交通跟电讯的生意。这四大家族至今也是霸榜了香港财富榜的前四。
不过事实上,在香港如果算财富的话,也有一些富豪可以跟他们匹敌,比如说包玉刚家族,吕志和家族、何鸿燊家族、刘銮雄家族。特别是包玉刚家族,完全有实力跻身四大家族。
可是包玉刚自己在1991年就去世了,而他的资产在他去世之后,进行了拆分,于是四大女婿分别继承了一部分的资产,于是在财富榜上只有吴光正一个人排名靠前,于是就没有挤入前四名了。
霍英东在财富上其实在香港不算靠前。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霍英东是香港最早发展地产的华人富豪,而且大部分香港华人富豪其实是踩着霍英东的肩膀发展起来的。50年代霍英东发明了楼花、分期付款等方式,大大带旺了香港楼市。
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等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才得益在楼市发展的。60年代的时候,霍英东已经是香港华商的首富了。可是香港经济真正爆发是在70年代之后。那个时候香港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跟地产双剑起飞,把香港富豪的资产带到了全球顶级的水平。
可是霍英东因为在50年代跟内地走得近,结果在六七十年代遭遇英国人打压,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当时霍英东参加土地拍卖会,已经卖到了地皮,英国人却宣布无效。霍英东兴建的写字楼,英国人不准通电通水,也不准租户拉电话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霍英东在七十年代几乎没有发展,参与被李嘉诚等人逐渐超越。80年代之后,霍英东又把重心放在支持内地经济发展上面,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赚钱上面。与此同时,霍英东又把大量的资产都捐给了霍英东基金会,所以霍英东自己掌握的资产并不多。
2006年霍英东去世,媒体预计他的资产大约是300亿,这在当时香港也就是前十的水平,无法跟李嘉诚等四大家族相提并论。
虽然霍英东的资产不及四大家族,但是轮地位,他在香港就是独一档的存在。其实说白了,并不是霍英东无法跟李嘉诚等人齐名,而是李嘉诚等人不敢把自己跟霍英东放在一个位置上。
霍英东早就不是普通的企业家而已了,他是一个政治家跟社会家,他在内地很多工作已经超越了商人的范畴,这跟李嘉诚等人不一样的。李嘉诚等人来内地投资,一方面自然是为了报国,可是更重要的是为了赚钱。可是霍英东到内地投资,完全就是为了国家发展。
霍英东80年代生病的时候,北京可是派出专机把他从香港接到北京疗养的。霍英东在北京一年,可是有专家团队专门负责照顾他。霍英东在2006年去世,当时他也是被专机送回香港的。另外在霍英东的葬礼,可是以最高规模举办的。这样规模的葬礼,在香港历史上也只有三次而已,除了霍英东之外,就是安子介跟后来的庄世平了。
说白了并不是霍英东输给四大家族,所以无法进入四大家族的名单,而是他早就超越了四大家族了。其实如果真的要评选香港四个在政商界都影响最大的家族,那么应该是霍英东家族、包玉刚家族、李嘉诚家族跟何鸿燊家族。
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虽然富有,但是他们在社会活动层面的影响力显然还是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