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海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鹧鸪茶》(DBS46/001—2018)。这意味着海南人喜爱的特产——鹧鸪茶,明确了其食品属性并有了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依据,也为鹧鸪茶产品走出省外提供了食品“身份”证明。专家认为,这将有利于我省鹧鸪茶产业发展壮大。
传统
群众喜爱饮用鹧鸪茶已有近200年历史
鹧鸪茶作为我省传统的代用茶饮料,在民间流行饮用已有近200年历史。牵头负责鹧鸪茶调研、试验和制定食品地方标准的海南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冯礼明表示,椐1828年《道光万州志》记载,在杂植类中与苦丁茶一道收录的有鹧鸪茶;而《光绪崖州志》记载,“鹧鸪茶,生黎山。五月采之,芳馥异常。可消食。”
冯礼明说,在海南鹧鸪茶饮用很普遍,很多家庭、茶楼、饭店等都在饮用,尤其在文昌、定安、琼海、万宁、陵水等地更甚,往往在吃饭前,先上一壶鹧鸪茶。
关于鹧鸪茶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万宁有一农民养有一只心爱的山鹧鸪鸟,这只鸟生了病,该农民翻山越岭上东山岭,采摘山苦茶泡热水给鹧鸪鸟喝,几天后该鸟不但病愈,且活了很久,于是人们从此认识了此茶有保健功用,并取名为“鹧鸪茶”。
据相关记载,鹧鸪茶,又名山苦茶。其茶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此茶甘冽爽口,并有好闻的药香,有降压、减肥、健脾、养胃之效,还可防治感冒。
尴尬
食品安全标准缺失 鹧鸪茶深度开发利用不够
“近几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后,鹧鸪茶的销量增长很快,游客很喜欢这个茶。”冯礼明说,海南鹧鸪茶作为代用茶的历史悠久,它是我省地方特色食品,但产品一直没有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食品的定位不明确,如果要生产、销售到外省,很多人不认识,可能会产生一种疑问——这种植物、这种茶能不能列为食品。如果没有鹧鸪茶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话,到了外省,监管部门可能不让这一地方特色食品作为普通食品销售。
关于鹧鸪茶发展的尴尬困境,早在2013年海南“两会”上,民革海南省委员会就曾做了《关于开发和保护鹧鸪茶饮料植物资源的建议》的提案,指出我省鹧鸪茶在生产以及销售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认为没有规范的包装,不具备食品安全条件,此外未列入28类食品范畴,因此建议我省有关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确认“鹧鸪茶”为传统通用名称和驰名商标身份;省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大胆支持将鹧鸪茶列为食品代用茶批准生产和销售,支持对鹧鸪代用茶的开发利用,减轻有关审批部门的顾虑和压力,尽快批准鹧鸪茶的生产和销售,推动和调动我省相关企业开发和保护热带独特资源的积极性。
喜讯
历时近4年调研和检测验证 我省制定鹧鸪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对于民革海南省委员会的建议,海南省农业厅回复称,该建议对我省发展鹧鸪茶饮料植物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省农业厅表示,2013年将收集一批有代表性的鹧鸪茶种质材料,建立鹧鸪茶种质资源库,尽快建立和完善鹧鸪茶种苗的快速无性繁殖技术体系,研发出相应的丰产栽培与产品加工等配套技术措施。加强产业发展战略、鹧鸪茶文化、鹧鸪茶医药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等。
与此同时,省疾控中心也关注到了鹧鸪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为了海南鹧鸪茶产业发展壮大,要给它一个明确的食品原料的定位。”冯礼明说,鹧鸪茶生产经营,必须要有标准进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是给监管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为此,2014年,省疾控中心向省卫生计生委提出制定鹧鸪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通过评审后,按照标准制定程序,经过了卫生学调研、检测验证、安全性评估、起草标准、征求意见、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等环节。
从调研、试验、制定标准,前后历时近4年。2018年2月26日,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海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鹧鸪茶》(DBS46/001—2018),详细规定了鹧鸪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的卫生要求等。
意义
可发展壮大我省鹧鸪茶产业 今后可销往岛外
海南鹧鸪茶有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于保护和开发地方特色食品方面,并不是首例,但意义重大。据冯礼明介绍,在外省,也有通过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形式,推广自己地方特色的食品,从而规范和壮大相关产业发展,比如云南的三七叶、三七花。
冯礼明表示,海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鹧鸪茶》(DBS46/001—2018),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以后生产的鹧鸪茶都要达到这个标准,企业可以在符合该地方标准的前提之下,再制定企业标准,可以加一些质量指标,因为各个厂家的质量要求不一样。
该标准将作为我省地方特色食品——鹧鸪茶产品生产经营的依据,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的技术依据。最主要目的是规范鹧鸪茶生产加工,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冯礼明说:“这个标准出来后,鹧鸪茶就有了食品‘身份’证明,对我们海南鹧鸪茶产业肯定是利好,今后可以销往省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