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刘弼臣:小儿外感疾患用辛温剂的经验

小儿外感疾患用辛温剂的经验

余业医六十余载,常喜用 参苏饮,此方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有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生姜、大枣。

功为益气解表,祛痰止咳。适用于体气虚弱,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证。

临床上,我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疾患,纠偏救误,不乏其例,用之得当,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兹略举数例,以资验证。

例1 病毒性感冒

王某,男,6岁。 初诊日期:1985年11月24日。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给服病毒灵、阿司匹林,服后汗出则热度暂降,须臾汗收则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我院治疗。

现症: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溏,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

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 治当益气解表,和中达邪,宗参苏饮加减。

太子参10g,苏叶10g,葛根10g,前胡10g,橘皮5g,半夏5g,枳壳5g,葱白3个,淡豆豉10g,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服药3剂,身热趋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凉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口见开,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

太子参5g,苏叶5g,柴胡10g,葛根10g,陈皮5g,半夏5g,茯苓10g,炙草3g,神曲10g,生姜2片,大枣5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按:本例初起,有身热无汗,形寒头痛,鼻流清涕,倦怠无力,食纳不馨等症状,本属风寒感冒之证,当时如能适当投以辛温宣肺、开泄肌腠之剂,可迅速治愈。

由于前医选用阿司匹林发汗,继以紫雪清热,过汗则表虚,过清则邪陷,不但身热久延不解,反增大便稀溏、手足微凉、面色苍白等症。患儿素体虚弱,且发热之前,略有形寒肢凉,根据“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辨证原则,仍应以益气解表、和中达邪为上策,采用太子参、炙草益气补正,苏叶、前胡宣肺散邪,葱白、豆豉通阳达邪,宣泄除烦,枳壳、陈皮、半夏畅利气机,葛根、神曲鼓舞胃气,消导和中,使表里俱和,则病邪自除。

例2 支气管肺炎

李某,女,1岁3个月。 初诊日期:1984年12月9日。

3天前发烧咳嗽,鼻流清涕,形寒,曾服麦迪霉素、阿鲁片、小儿止咳糖浆等未见好转,体温38.5℃,收住院治疗。

症见咳逆鼻扇,咽红,两肺有细小密集水泡音。外周血白细胞15.8×109/L。诊为支气管肺炎,给以输氧、输液、维生素及退热药等支持疗法,并肌注射青、链霉素,兼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日来复感外邪,体温降而复升,气喘,痰涎壅盛。

胸透:两肺炎变未见吸收。遂邀余会诊。

现症:身热不解,汗出肢端微凉,咳痰不爽,气喘不已,面色发青,倦怠嗜睡,不思纳食,大便稀黄,舌苔白而微腻,脉细而无力。

证属病久体虚,阴阳稚弱,湿痰内蕴,肺失宣达,治当扶正祛邪,肃肺涤痰,宗参苏饮加减。

太子参10g,紫苏叶5g,橘皮3g,半夏3g,五味子10g,桔梗3g,苏子10g,枳壳5g,莱菔子3g,淡干姜1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

二诊:服药3剂,痰化喘平,身热已解,面转红润,精神佳,食纳振。唯尚咳嗽气弱,苔白脉缓,再宗原方加减。

党参10g,苏子5g,茯苓10g,炙甘草3g,橘皮3g,半夏3g,砂仁米1.5g(打),桔梗3g,杏仁10g,生姜2片,大枣5枚。服法同上。

按:肺炎喘嗽一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外邪侵犯于肺,肺气郁闭,痰阻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

由于患儿年龄、体质因素的不同,感邪有风寒、风热的区别,病情有轻重浅深的悬殊,临床上有常证也有变证,贵在审证求因,灵活施治,而不能执一方以应无穷之变。

此例肺炎喘嗽初起,本属感受风寒之邪,肺气闭郁,水液输化无权,凝聚为痰,阻塞气道而作喘。若病初投以辛温开肺,如华盖散加减,寒散则表解,肺开则喘定。而此例一味投以麻杏石甘,并且患儿阳虚体弱,湿痰滋生,加以卫外不固,复感表邪,以致邪毒内陷,若再迁延,必将导致心阳不振之变。

故运用太子参、干姜、大枣益气温阳,苏叶解散外邪,枳壳、桔梗开提肺气,苏子、莱菔子、橘皮、半夏降气止咳化痰,五味子以定喘,扶正祛邪,表里兼顾。6剂后则诸症告平,胸透肺部炎变明显吸收,继以益气理脾和中之剂,调理半月而愈。

例3 胃肠型感冒

孔某,女,5岁。 初诊日期:1986年3月10日。

患儿素体虚弱,平时汗多,经常感冒咳嗽。近五日来,身热憎寒,流鼻涕,咳嗽有痰,头痛剧烈,倦怠无力,胸脘痞闷,呕恶,腹痛作胀,大便一日3次,稀溏不爽,睡中时时惊惕。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感冒,应用复方新诺明、阿司匹林,兼服中药汤剂及小儿香橘丹后,诸症未能尽已,遂来我院诊治。

现症:身热,体温37.6℃,略有形寒,头痛,咳痰,大便稀,一日3次,面黄,胸闷气短,倦怠乏力,苔白根腻,脉象缓细。

证属体气虚弱,表里同病,治以益气宣肺,导滞和中,拟以参苏饮加减。

太子参10g,苏叶子各10g,桑叶10g,前胡10g,桔梗3g,橘皮3g,半夏3g,煨木香3g,葛根10g,茯苓10g,神曲10g。水煎,分3~4次服。

二诊:服药3剂,汗出甚畅,身热已解,形寒头痛亦瘥,大便每日一二次,仍感倦乏无力,咳仍有痰,苔脉同上。余邪未尽,体气尚未恢复,再以前方增损治之。

党参10g,苏子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草3g,桔梗3g,前胡10g,陈皮3g,半夏3g,生姜2片,大枣5枚。煎服法同上。

按:体虚外感,本宜益气托邪,宣肺解表,用人参败毒散加减,常可收效。此例属于虚人外感夹滞,表里同病,与单纯体虚外感者有所不同。

治疗宜扶正达邪,表里双解,才能切合病机。药用苏叶、桑叶、前胡、葛根解表散邪,以治发热头痛;桔梗、半夏、苏子祛痰止咳;陈皮、木香宽中利气,消胀止泻;神曲消食导滞;太子参、茯苓补虚益胃,扶正祛邪。

搜索建议:
热议

 小学生写山的作文400字

关于小学生写山的作文400字集合十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