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班回家,总是看到女儿不做作业,而是在看电视和吃零食。这种学习态度让我非常生气却又无从下手。 尽管每天上班前一再嘱咐她,回家要第一时间做作业,她也好好答应我了,可每次都事与愿违。 说好只看一集动画片,但看完一集她会说“我再看一集就去”,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作业也不写了,就这样一直拖,直到吃饭的时候,她才意犹未尽地到餐桌上来吃饭。 让孩子就这么“赢”得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电视,真是心有不甘。 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他们认为只有打骂孩子才能起到警示作用,下次孩子就不敢了。 但这种粗暴强制的方式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并不利于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控制力,这种“他控”导致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或者懦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这么没有自制力呢? 1 孩子自制力差的3大根源 01 身心发展不成熟 孩子由于年龄还比较小,特别是在0-2岁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强调过的事情也未必会遵从规则。 等孩子到了3-6岁,他们的身心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家长们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基本的任务,并逐渐教会他们系统地去完成。 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依旧不够完善,他们在这个时期没有内化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果需要孩子进行一些学习活动,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02 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 有句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都知道0-6岁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大多都是学习家长的。 有些家长喜欢在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孩子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一边吃饭一边玩。 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本身就脾气火爆,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变得缺乏耐心、脾气暴躁,做错了事情,就有可能乱扔东西,向家长发脾气。 当孩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决。 家长应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脾气不好的情况下用冷处理的方式去解决,并试着理解孩子的想法。 03 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亲子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沟通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桥梁。 家长们看到孩子没有学习时,往往上来就是一顿打骂或是说教,要不就是用散养的方式,对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 这种缺乏亲子沟通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难形成良好的自制能力。
家长只有多和孩子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对症下药。
2 学好这三大原则,让你的孩子自律起来 帮助孩子改正自制力差这一坏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们还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下三大原则,可以助家长们一臂之力: 01 把长远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电视、网络、吃零食这些事情,对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强的干扰性。 家长们可以尝试着将学习这一长远目标具体化,循序渐进,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达到激励孩子的效果。 比如针对孩子放学回家不做作业看电视这一现象来讲,家长们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沟通,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定,就做出相应的惩罚,扣掉孩子的零花钱,或者不给他们想要的玩具等。 当孩子看到自己因为看电视超过了时间而受到惩罚时,他们就会主动变得自觉了。 02 减少干扰因素,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都会非常积极,甚至可以坚持很久的时间。 在这个时候,家长们都不应随意打断,而是让孩子继续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不要把所有学习用具都一股脑儿地摊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更不要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还要求孩子去做另外一件事。 此外,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完成一小部分学习任务以后,让孩子适当休息,吃点东西,听听音乐,当作孩子认真学习的奖励。 03 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事情 著名教育专家金文提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获得更多自由。 当你喊不动孩子的时候,是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管控是不是太多了? 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房间,管理自己的零用钱等。 鼓励孩子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这样既可以给予孩子自主权,也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任务,家长要耐得住性子,用良好的心态与孩子好好沟通,也要忍得住说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 只有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让孩子越来越自控、懂事、明理,也能让彼此间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