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优宝
那年冬天,一个满头“白发”的孩子走进教室,他顶着一脑袋的雪花,就连眉毛也被染白了,看着就像一个小老头。 大家都被这张图逗乐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管他叫“冰花男孩”。
随着社会媒体报道,人们才逐渐看到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过得有多么不容易。 这样的热点事件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他们的人生轨迹看得人心中五味杂陈,不免留下许多感慨与同情。 也总让人想知道,他们在那以后过得怎么样?命运又是否因为舆论而被改变?
冰花男孩 他叫王福满,出名那年才小学3年级。 他说那天要考试,家里他只有3件衣服,那些穿脏了还没有洗出来,看着天也还算晴朗,就随便穿了件还算干净的薄衣出门。 可没想到,看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却是出奇的寒冷。 他家住在海拔很高的大山里,离学校很远,足有十几公里,每天要走 2 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年幼的他还不知道海拔与气候的关系,因此等走到教室,头发、眉毛已经满是冰花。 然而这旁人眼里的人间疾苦,在小满和他的同学看来,早已习以为常。 大家只是笑了笑他头上的那些“装饰”,对他那双生满冻疮的小手也见怪不怪。
但这却深深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不止感叹于命运的不公,也感慨着为何越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越懂事。 小满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读书,以后挣大钱。 他说: “上学冷,但不辛苦!” 他说: “奶奶身体不好,我要挣钱给奶奶治病。” 童言稚语的背后,仿佛看见了一个家中顶梁柱的身影。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也已经离家多年,不知去向。 家里只剩下他、姐姐和奶奶,住在又老又破的土房子里,家徒四壁。
每一天,天刚蒙蒙亮,他便要自己穿衣洗漱好,再帮奶奶把猪食煮上。 煮猪食、打猪草、喂猪、劈柴、生火、洗衣,做饭……所有的家务活,他都会干。
全家只能靠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一到冬天便冻骨难熬。 而学校里也是一样,老师们只能靠给窗户塞上纸板,贴上塑料板,备好热水御寒。 但这点防护措施只能说聊胜于无,多少显得有些徒劳。
他们的艰苦生活全被报道了出来,很快政府与很多好心人便纷纷施以援手,时间也一晃便过去了4年。 这些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终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给学校添了很多大功率供暖设备,完善了学校各处的基础建设,还加盖了新宿舍,被子都是加厚的,全部由学校提供。 转山包小学甚至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美术室和计算机室,课堂也用上了电子教材。
小满选择了住校,这下他再也不用赶2个小时的山路了,走路10分钟就能到教室,距离才几百米。 小满一家也住进了有二层楼的新房子,最让小满开心的是,妈妈回来了。
睡在暖和、干净、宽敞的屋子里,小满说他很多时候做梦都会笑醒。
媒体还圆了他立志当警察的梦想,把他和姐姐一起接到北京,参观了人民公安大学,目睹了警察的风采。
他们还去参观了北京特警总队,到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爬了长城。 但大家又开始有些担忧,这些“帮助”会不会让孩子的性情就此改变?
不忘初心
人们想起了《变形计》,那是一档毁誉参半的节目。 导演的初心本是通过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交换生活,让两者互补不足,消磨城市孩子的骄奢跋扈,助长农村孩子的见识梦想。
但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却很容易。 只是半个月的光景,基本无法彻底改变城市孩子的性情,却轻易改变了农村孩子的一生。 那些习惯节俭必须独立的农村孩子,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生活环境,便再也回不到从前。 那么,一度成为“网红”的小满呢?
他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年前媒体又来到学校采访。 校长说, “小满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前三,五科综合成绩全班前五,目前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
“社会的关注,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学生们精神面貌改变很大,走出大山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未来可期。” 小满在城外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回到小村,却没有对自己的家境和生活,产生丝毫的轻蔑和嫌弃。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 曾谈起:
家庭殷实的霍启刚和郭晶晶是富豪家庭中的一股清流,日常生活节俭,即使工作再忙也会经常亲自下厨为孩子烹饪美食。 闲暇时光陪孩子一起玩耍,带孩子到农田插秧,他们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么特别,也从来不按照别人眼中的豪门标准去生活。 真正的富养不在于买了多贵的衣服,多贵的玩具,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
出身和起点,是像小满这样孩子的困境,甚至是他们童年的梦魇。 但那些无私者的关爱却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孩子内心的阴暗世界,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 而这种用爱与希望筑起来的篝火,才会一直燃烧下去,生生不息。 一个精神富足的孩子,才会不忘初心,自强不息。 英雄少年与母
“冰花男孩”只有一个,但像“冰花男孩”一样少年成名的孩子,不在少数。 2019年11月30日夜晚,河南鹤壁一个年仅3岁的小女孩不慎掉进了20米深的机井。 井口宽度仅有30公分,比一张A4纸大不了多少,这让在场的救援队束手无策。
一位救援队员提出让自己上初三的儿子王泯燃尝试下井救人。 当别人问起男孩多大的时候,他脱口而出“17岁”,他没有感到丝毫害怕,反而怕自己的年龄太小(实际14岁),不让他参与救人。 寒风里,男孩脱下了棉衣,倒挂下到井里,很快低温、缺氧、头部充血等问题频频出现。 大家都很担心男孩的身体状况,但男孩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把小妹妹救出来。
他在和时间赛跑,在和死神博弈,终于在第6次下井时,营救成功了。 小女孩儿噩梦结束的那一晚,是王泯燃成为大家口中“少年英雄“的第一天。 他的故事立马进入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团队的视野,成为特别奖获得者。 一时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平台纷纷报道,中国共青团网、扬子晚报、广州日报等微信平台迅速转发。 再接下来便是央视《中国少年说》的舞台,这个男孩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大额奖金,越来越多的报道,让男孩的母亲察觉到儿子内心起了一些变化: “一开始接受采访,是因为记者告诉我们,这样可以弘扬正能量。” 但她清楚儿子本就比同龄人懂事一些,这次经历让他变得更成熟了,对人对事都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奖金,成了男孩上学的部分费用,剩下的都用作一家人参与鹤壁山城无疆公益救援协会,和当地守望幸福关爱留守儿童组织的经费。 而那些商家的赞助、合作,则全部被回绝了。
平日里,夫妻二人带着王泯燃和女儿一起,参与一些在车上帮电、充气的志愿者服务;也会去帮忙寻找一些因为智力有问题,而离家出走的老人或儿童。 “他们年龄毕竟还小,先参与一部分力所能及的。” 去年河南暴雨,夫妻俩又分工参与了武装部联合发起的应急救援: “他爸爸留在家附近,我随着队伍去浚县抗洪了7天。” 疫情再次蔓延到河南的时候,男孩的姐姐成为了当地核酸检测的志愿者,男孩也在社区参与了志愿者执勤。
这是这位母亲传达给儿子关于“英雄”的概念,她说: 自己所理解的“英雄”,只是能够帮助更多人的人。 而疫情也让男孩心中的英雄有了一个更具体的形象——终南山。 “他自己说过,觉得钟南山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把他当做榜样,希望以后能像他一样从事科研工作。”
有的人遇到生活的麻烦,总能够善于运用自身的智慧予以化解,践行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理念; 有的人遇到内心的创伤,往往能够自我治愈并能够重新向上生长,绽放生命的美丽; 有的人虽未获取令人向往的财富,但思想中有着饱满的人生哲学,在相关理论和思维的指引下,自己的人生道路相对来说也是一种小小的成功。 这里面有自身的感悟,也有父母的引导,孩子的人生如果没有了具体的精神作为指引,未来的生活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然而精神之富足不在于眼光见识,不重于涉世经历,只在于他的内心。 唯有内心强大者,方可风轻云淡,荣辱不惊,安度一生。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