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最安全的用针穴位:五俞穴的精解!

五脏六腑的经脉分别有“井、荥、俞、经、合”五个俞穴,有些时候也把五俞穴的“俞”字也写成了“输”或“腧”,但意思都不变,都是运输气血的含义。那么五俞穴对应的五行是什么呢?

五脏的“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比如有时候提到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木,说的就是“井”对应的是“木”这个意思,同样,在五脏别的经络“井”穴也都属“木”。六腑的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比如:膀胱经的“井”是“至阴”穴(足小趾外端),属“金”,这个“金”对应的就是所有六腑的“井”穴,依此类推。只要把这些字的顺序背下来就会在看中医书籍时不会一头雾水了。

“五输穴”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每条经络五个所属俞穴,五条阴经共二十五穴。如加上左、右两侧共五十穴。中医上也叫“脏俞五十穴”。听起来很多,其实有一半是左右重复的,记住二十五个就等于记住五十个了。

实际上用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除在“井、荥、俞、经,合”穴之外,在“俞”穴与“经穴”之间又加一个“原穴”,六条经脉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也叫“腑俞七十二穴”。看起来很吓人,也就是记住一半就全记住了,爱好中医的朋友只要经常对着经络图看,有几天就全记住了。现在我说起来简单,可当时没有老师告诉我这些规律,也是自己看多了琢磨出来的。所以,中医理论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一个洞就能顺着洞眼看到屋里面的很多东西,关键在于你自己敢不敢去尝试,你要是总认为它很神秘,它就会永远神秘下去。下面说说“五俞穴”的含义。

人体脏腑共十二条经脉,十五条别络共二十七条经络在体内循环。先别害怕,有的人又犯难了,怎么又多出十五条别络来了,这个在以后会给大家做一些介绍,属于医生需要知道的范围,说的太多了对于初学者会扰乱思路的。

井”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山间之泉水,水之源头的意思。在《黄帝内经·灵柩篇》有云“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就是说在冬天的病可取各个经脉的“井”穴和“俞”穴上来治,如针刺要深取留针,如按摩要用点力并在穴位上多停留点时间。在《难经》上也说过“井,主心下满”,就是说五脏六腑引起的胃脘胀满(大概就是肚脐以上,心窝以下),均可取“井”穴来治疗。有的朋友又要问了,我怎么知道是哪条经脉上引起的胃满胃胀呢?这个并不难发现,你可以自己检查各经的“井”穴,“井”穴不痛则过,痛则按揉之,直至不痛。

懂一些中医知识的朋友也可根据最近自己发生的情况直应经脉治疗,比如,你今天心情郁闷或发怒生气了,就可以先找肝经的“井”穴--“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按按看是否对症;感觉多梦、睡眠不好引起的胃胀、口发苦、耳聋、耳鸣等症状,可以检查胆经的“井”穴—足“窍阴”穴(在第四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大便不通引起的胃腹胀满、咽喉肿痛、耳聋、牙痛等,除了睡前敲“带脉”外平时可多按按大肠经的“井”穴—“商阳”穴(食指尖靠拇指一侧端,距离指甲角0.1寸)来配合治疗;因脾胃不调引起的胃脘胀满可检查脾经的“井”穴—“隐白”穴( 大脚趾尖靠近身体正中线一侧,距指甲角旁0.1寸处)和胃经的“井”穴—“厉兑”穴(第2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有些女士因为月经不调而引起的胃腹胀满可以常按摩“隐白”穴,同时它还能治疗经血过多、崩漏、失眠等症功效显著;“厉兑”同样也有很多别的疗效,像牙痛、咽喉肿痛、噩梦的症状也是它的治疗范围。因此“井穴”在中医治疗方面是经常要取的要穴之一,多采用刺血疗法(孕妇慎用),

阴经(五脏)的“井”穴

下面我就把五脏六腑的“井”穴给大家排列一下:

阴经的“井”穴

一、肝经的“井”穴是“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属“木”。此穴多采用艾灸的方法,主治:疝气、阴痛、阴缩、尿血、崩漏、月经不调、小腹痛。

二、心包经的“井”穴是“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

三、脾经的“井”穴是“隐白”穴( 大脚趾尖靠近身体正中线一侧,距指甲角旁0.1寸处);属“木”。主治: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症;如配合气海(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下1寸半处)、血海(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沿,再向上约三指的凹陷处,一按就能感觉到痛的地方)、三阴交(足内踝上三寸,也就是四个横指的位置)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疾病。

四、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木”。主治:肺炎所致的高热、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如配合“大肠经”的“商阳”穴(食指尖靠拇指一侧端,距离指甲角0.1寸)还可治疗咽喉肿痛。

五、肾经的“井”穴是“涌泉”穴(位于前脚掌的凹陷处)。属“木”。此穴治疗范围极广;在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肾属水,而“涌泉穴”属木(前面说过了五脏“井穴”对应的是“木”);肝也属木,也就是说由于肝火过盛和肾阴不足就会造成脚心发热,这时就要多按按“涌泉穴”,因为“水生木又克火”,通过“涌泉穴”即可补肝又可祛火,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而且对于有足寒症的患者常按此穴也会有显著疗效的。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均可参与治疗;如:高血压、耳聋、耳鸣、咳嗽、哮喘、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

六、心经的“井”穴为“少冲”穴(小指末节,指甲内侧靠近无名指方向,点压时可凹陷处);属“木”;也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的交汇之所。“少者,阴也。冲者,突也”;“少冲”的意思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体表。火气大的人每天按摩几分钟可解决心烦、心痛、昏迷、急躁、口渴欲饮(凉水)、心肌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病症,遇到急症刺血有醒脑开窍之功效。

阳经(六腑)的“井”穴

七、胆经的“井”穴为足“窍阴”穴(在第四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属“金”。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痛、胸肋痛、多梦等症状。

八、小肠经的“井”穴是“少泽”穴(在手小指外侧端,小指甲角旁边0.l寸处);属“金”。主治:头痛、咽喉肿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病症。如果配合“肩井”穴(中里老师说的方法很好找,就是把手放在肩上,拇指贴住脖子,中指所点的位置就是此穴)和“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产后缺乳;配合“人中”(鼻子下面的竖沟处)穴还可治疗热病、昏迷、休克等病症。

九、胃经的“井”穴叫“厉兑”穴(第2脚趾末节外侧,距脚趾甲角0.1寸);属“金”。“厉者,危也;兑者,口也”。可解释为危险地方的出口,就是如果你总爱做噩梦;总是腹胀或夜间食指痛、牙疼均可掐揉此穴。

十、大肠经的“井”穴是“商阳”穴(在食指内侧,靠身体正中线方向,距指指甲角旁0.1寸);属“金”。主治: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如果配合“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和“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还可治中风、中暑等病症;配合“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完全张开,就是两个手指内侧骨头的交点的凹陷处)和“少商”穴可治咽喉肿痛。

十一、膀胱经的“井”穴为“至阴”穴(小脚趾外侧,距脚趾甲角旁0.1寸处);属“金”。主治:头痛,目痛,鼻塞(左病右治),鼻衄等证;最大的用处就是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矫正胎位,而且成功率极高。

十二、三焦经的“井”穴是“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节靠中指一侧,距指甲角0.1寸处);属“金”。“关者,关卡也。冲者,冲射也”;就是毒火被关在体内时,需要打开城门排泄出去的意思。比如有些人因为生气,肝火淤积未能通过胆经排泄,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因为胆经和三焦经同占“少阳”二字,只是一个叫“足少阳胆经”,另一个叫“手少阳三焦经”而已)三焦经上行,三焦经是人体最大的“腑”,“腑者,容器也”。它是主全身之气的经脉,此经脉有其名而无其实,因为别的经脉对应的脏腑均有主体,而它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是所谓的“虚者为大”吧,相当于“精神领袖”的地位;咱们有时候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大夫们不说点什么也不合适,于是就告诉你是“内分泌失调”,其实这个“内分泌失调”指的就是三焦经出了问题。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着急引起的舌头伸缩不利(舌强)、头痛,目赤,耳鸣,急性咽炎,心烦意乱等症都可以通过它来调解

阴经(五脏)的“荥”穴

“荥”的意思山涧的小溪之水,在《黄帝内经·灵柩篇》有云“春取络脉诸荥··· ”,就是说在春天时取“络穴”和“荥穴”治病效果应该会好一些,所有这些只是根据不同的病症相对而言,不可拘泥于形式。“络穴”在前面发表过的文章中也有所介绍,在这里主要说说“荥穴”的作用。

《难经》上说“荥主身热”,实际上就是能治很多上火、内热之症,也是我们常说的“似病非病”的亚健康体质。像口疮、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心烦不眠、眼睛赤红、发烧等症均是它的治疗范围,如果配合使用效果最佳。按照前面所讲的对照,五脏的“荥”穴应该属“火”;六腑的“荥”穴应该属“水”。它位于手掌指关节或脚掌趾关节上。

咱们还是先从肝经说起,肝经的“荥”穴是“行间”穴(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属火。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配合“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4厘米处)向“行间”穴方向推按,能起到消除肝脏郁结之气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胁、调理肠道和治疗疝气等功效。如:口苦、牙痛、口腔溃疡、腮肿、舌尖长泡、两肋胀痛等均可归它治疗。

心包经的“荥”穴为“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主治发热无汗、口臭(腥味)、晕车、虚喘等症。它的字意中里老师解释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我认为真是恰如其分,当劳累感觉到疲惫气短时按按“劳宫”穴会很快恢复体力。此穴的功能还有很多,郑老师(中里巴人)在他的书中有过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脾经的“荥”穴是“大都”穴(“隐白穴”向上走一点,大脚趾根部的凹陷处)属火。主治一些和肠胃有关的疾病,如: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等等;还可治疗腰腿疼痛、骨质诉疏松、颈椎病等症状。有人问:怎么颈椎病它也能治呢?其实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一次一个朋友颈椎疼的很厉害,我给朋友推按“膻中”穴到“鸠尾”穴后没有缓解,这时我想到了“上病下治”的足底反射区,大脚趾的根部正是颈椎的反射部位,于是就点揉这个地方,没想到他却疼痛无比叫我轻点,我再一看,这个痛点正是“大都”穴的位置,结果把这个穴位按摩到疼痛减轻了,朋友也不喊颈椎疼了。由此才对此穴能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印象颇深。

肺经的“荥”穴是一个我很喜欢的穴位,叫“鱼际”穴(大拇指下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大概就在肌肉的中点附近,按之很敏感);属火。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对治疗咳喘有特效;我有一个亲戚常年秋季(正是肺经所属季节)就咳嗽,夜间还伴有咳喘,我先帮她按揉此穴(当时她疼的都受不了),把痛点表出,她到了一碰就疼的地步,她自己还对我说“以前没注意这么疼啊?现在按完怎么一碰就疼呢?”我跟她讲,以前你没注意它也没有按它,病在内而没外表;现在通过按摩刺激已使病气欲出,只要坚持做病就会好了。她还是将信将疑的坚持做了,五天后她告诉我,她每次按摩后当天晚上的咳喘就会减轻,现在已经完全好了,真是太神奇了!其实,不光是她一个人的体会,我周边的很多人也是“鱼际”穴的受益者,所以我珍爱此穴。

肾经的“荥”穴是“然谷”穴(在脚内侧踝骨前下方高出一块骨头,就是这块骨头的下缘便是此穴),属火。“然者,燃也;谷者,粮也”,意思就是它能将生米做成熟饭后变成营养之水气供应所需。这个穴位可不能小瞧,它不但能治疗心烦不眠、口干无液、咽干欲饮、胃酸胃胀、小便不利、心急上火、欲言无声等似病非病的恼人症状,还可治疗遗精、遗尿、足咐关节疼痛等病症;并是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一种)的必取之穴,有“升清降浊”之功效。

心经的“荥”穴是“少府”穴(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少者,阴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说过,它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阳经(六腑)的“荥”穴

胆经的“荥”穴为“侠溪”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脚趾之间),属水。“侠者,夹也,被夹于中间之意。溪者,小溪之水也”。主治:心慌,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颊肿,膝股痛,胸肋痛,手背疼痛、足跗肿痛,寒症,疟疾也可点刺出血。这个穴以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写一些文章,所以睡眠没有规律了,虽然总是第二天做一些自我保健,可那只是管一时管不了一世啊,七天下来眼睛就不好使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我当时还想,为什么身体上的穴位提前没有反应预兆(痛点)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右脚脚面不经意间搭上了左脚的后脚跟(因为当时在家坐在电脑前穿的是拖鞋,腿累的时候就会缩回座位下面两脚回搭一下),突然感到脚面钻心的疼痛,再一看,正是“侠溪”、“地五会”和“足临泣”这三个胆经的穴位,于是赶紧休息泡脚按摩,当时头部和眼睛就好受了很多,最后也不敢怠慢马上就睡觉去了。其实,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穴位都是有用的,只是咱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而已。

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用一只手的食指内侧贴到另一只手的小拇指外侧,从小指外侧滑向小指根部,到了根部食指就会卡住了,就是这个卡住的点便是此穴);属水。“前者,前面的意思;谷者,是两山间空地意思”;此穴名意是指小肠经经气在这个穴位可以散热降温。能治疗因上火引起的脑后疼痛,手心发热、出汗,慢性鼻炎、鼻窦炎,眼睛疼痛,耳鸣,咽喉肿痛,乳汁少等热发病症。

胃经的“荥”穴是“内庭”穴(位于第二、三脚趾之间的缝隙端点处),属水。主治: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扁桃体炎、脚趾关节疼痛和胃火引起的牙疼(和“合谷”穴配合治疗)、咽喉肿痛、鼻塞(左塞按右,右塞按左)、鼻出血等症。“内庭者,自家庭院之意”;有些人喜欢好静自闭只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与人交往和说话;还有些人耳朵经常出现蝉鸣声;常按按此穴对他的精神能起到调解作用。

大肠经的“荥”穴叫“二间”穴(在第二指关节下靠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属水。“二者,小也;间,间隔、空隙也”, 是对本经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的说明。主治:眼睛晕昏,鼻出血,牙痛(配合谷),嘴歪,咽喉肿痛等;此穴虽小,但是对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痛(下病上治)确是有较好的效果。

膀胱经的“荥”穴是足“通谷”穴(可用食指从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向小指末关节滑下,卡住的地方就是此穴),属水。“通者,通道、通孔也;谷者,两山间的空地也” ;“谷者,有风且寒”;“足通谷”名意是指膀光经经气在此降温之地。主治:头痛,颈部僵硬(配合“大椎穴”),眼睛眩晕,鼻衄等症状。

三焦经的“荥”穴是“液门”穴(在手背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夹缝处,靠近无名指的骨头。),属水。看起来此穴虽小,它的作用范围是很广的。顾名思义“液者,液体也,经水也;门者,门户也”。它就像一个提供液体的小水闸,当你疲劳引起了眼睛干涩、眼皮发沉,口干无唾液;上火造成的耳鸣、耳痛、耳聋或感冒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嗓子发干总是想喝水,可喝了又不解渴;这时多按按“液门”穴把这个“小水闸”打开马上就会有感觉,如果再配上肾经的“然谷”穴就会达到“望梅止渴”的功效。

阴经(五脏)的“俞穴”

到了该说“俞”穴的时候了。它和“井”穴都是冬季必取之穴,《难经》云“俞,主体重节痛”;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俞”又通“输和腧”,有运输之意。也表示能把旺盛的气血运输到人体需要地方的含义,中医上有句话叫“治脏者治其俞”就一语道破天机。

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属土。这个穴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在中医上有时也叫“消气穴”,具体的用处中里老师的书中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做了介绍,足说明其地位不同凡响。当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

“太冲”既是肝经的“俞穴”又是它的“原穴”,“原者,发源也”;通过观察“原穴”的异常变化,可推知脏腑的盛衰;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上体现。有的人有时会发生头晕无力,感觉气短,以为是心脏问题,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来,其实没有大毛病,就是肝脏供给心脏的血液少了,常揉“太冲穴”就能增加心脏的供血量,解决根本问题。还有些人总感到委屈,想哭,这是肝郁的表现,最好是能哭出来把浊气放掉就好了;因为“肝之液为泪”,於气化作液体排出体外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俗话说:“百病由寒起,百疾自气生”;如果再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还能解决因情绪压抑,心生闷气后产生的头痛、耳聋、耳鸣、眼睛视物不清、做噩梦等症状,起到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此穴对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也有不错的效果。

心包经的“俞”穴是“大陵”穴(五指并拢,掌心对着自己,手指尖朝上时在腕部会出现两条筋,此穴就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缝隙处),属土。它也是心包经的“原穴”,因为心包经属“火”;“火生土”;因此,此穴不但能管理心脏还能调理脾胃。如胸肋疼痛,急性胃疼,消化不良,呕吐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配合“劳宫穴”还可治疗心绞痛和失眠等症。

脾经的“俞”穴为“太白”穴(在我们脚内侧都有一块突出的骨头,紧贴着这块骨头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处),属土。它同样是“原穴”,又位于脾经上,补脾的效果最好。像由于脾不统血造成的崩漏等妇科疾病通过按摩它都会见效的。有些人晚上睡觉时总流口水,按摩此穴三次后就会好转,还有就是那些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等病症它都能治疗。

肺经的“俞”穴是“太渊”穴(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俞”、“原”两穴;同时还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代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它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太者,可大可小无限也;溪者,山涧之流水也”,此名就是统领山涧大小之流水的意思。水在人体之中是血液组成的一部分,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咱们前面说过“液门”和“然谷”两个穴位能治疗咽干欲饮(嗓子干燥总想喝水)的症状,如果配上“太溪”穴治疗起来就会更加快捷,有“如虎添翼”之感。

太溪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对治疗妇科病、肾炎、痛风、肾绞痛、遗精、阳痿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帮助解除尿液的毒素含量减轻肾脏的负担,达到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我父亲一个老战友的爱人去年患有肾炎吃了很多药也没有见效,我告诉她八个字:“经络不通,用药无功”,此话虽然不妥却也无可厚非。我把身体比作城市,经络比喻成咱们城市的交通要道,药物比成汽车,目的地比作病症的所在地。您想想,如果在道路(经脉)通畅的时候(不是上下班的时间),就是单车道(只要够措车的地方)也不会影响车辆(药物)的通行,不会阻碍汽车(药物)到达目的地(病肇)的。但是,如果有个障碍物挡在了路上,又恰好是在上下班的时间(血液流注时间),就会发生塞车的现象,你还能到达目的地(治病)吗?就是最终到达了目的地(病肇)恐怕也错过了办事的时间(治疗的时间)。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太恰当,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啊!于是我告诉这位女士的老公,让他每天多给她按摩肾经的各个穴位(以小腿为主)同时也要适当配合药物治疗,因为他也是中医的爱好者,很愿意试试看。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父亲这位战友来电话说他带夫人去医院复查,很多健康指标都改善了,连大夫都不敢相信肾炎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会好转。所以,不光是“太溪穴”要受到重视,肾经上的所有穴位都是治病的良方妙药。

还要多说几句,总结一下“太溪”穴主治的病症: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哮喘,耳聋,耳鸣,牙疼(配合“合谷”穴),胸痛咳血,咳嗽,气喘,消渴,健忘,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脊痛,小便频数,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配合“然谷”穴还能治疗:足寒症,热病,烦心,自汗,盗汗等症状。

心经的“俞”穴和“原穴”是“神门”(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神者,精神、智慧也;门者,门户也”,由此名便知此穴充满了神奇之功效而不可小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

阳经(六腑)的“俞穴”

下面说说六腑的“俞”穴。胆经的“俞”穴为足“临泣”穴(“侠溪穴”向足背两横指处),属木。“足者,下也;临者,面临也;泣者,泪也”, 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带脉之会),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足跗肿痛,腰痛,肌肉痉挛,胆囊炎,神经官能症肝火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小肠经的“俞”穴是“后溪”穴(握拳,在小指末关节和手掌感情线交点的凹陷处),属木。这个穴位大家一定要重视,它也是人体八脉交会穴之一(督脉之会),“一穴顶百穴”;主治范围也很广泛,如腰扭伤、脊椎痛、坐骨神经痛、盗汗、自汗、落枕、睡觉抽筋、肩膀疼痛、脖子疼痛等症状都是它的主治范围,而且对治疗“耳聋”和“耳鸣”还有特效。因此,对于此穴朋友们要好好运用,当你用上它时你才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神奇。

胃经的“俞”穴是“陷谷”穴(顺第二、三脚趾之间的缝隙贴第三脚趾向足背方向三横指的凹陷处),属木。“陷者,凹陷、下垂也;谷者,山谷也”,意指本穴是胃经底部经水的聚集之所。主治:水肿,面目浮肿,太阳穴疼痛、腹痛肠鸣,足背肿痛,鼻炎(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胃下垂等症。

大肠经的“俞”穴叫“三间”穴(握拳,在手背上拳眼贴近食指高出骨头后面一点的凹陷处),属木。主治:眼痛,牙痛,腹胀,肠泻,咽喉肿痛,指关节疼痛等症。因为此穴我用的比较少没有什么实践总结,所以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膀胱经的“俞”穴是“束骨”穴(食指从小脚趾外侧顶端顺外沿做滑向足根部的动作,手指会摸到小脚趾外侧一块高出的骨头,紧贴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木。“束者,捆、束缚也;骨者,骨头、水也”;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无法上行之意。有的人因感冒或着凉出现了头疼欲裂,鼻子不通气这些症状,可用拇指尖或食指内侧点揉此穴(解除被束缚的气血)症状即可缓解。主治:目眩,癫狂,颈部僵硬,头痛,腰腿痛等症。

三焦经的“俞”穴是“中渚”穴(掌心向下,在手背小指与无名指根缝隙向手腕部两横指的凹陷处),属木。“中者,中央也;渚者,水中之岛、岸边也”;中央对应的是脾土,因此该穴是指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之意。

有的人上火引起了耳聋、耳鸣、眼睛胀痛、牙疼等症状都可以按摩它来缓解,因为它是“水中之岛”可借水灭火。还有些低血压的朋友如果蹲着的时间过久站起来时会出现眼睛发黑,头晕的症状,可按揉此穴几分钟就会很快缓解。“中渚穴”的作用还很多,像肩膀疼痛、腰的脊椎疼痛、膝盖疼痛、手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配合掐揉手背八个指缝,也叫“八邪”穴)、站立时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眼睛胀痛等症均是“中渚”穴的治疗范围。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搜索建议:
热议

 张楠赵云蕾离婚为什么?

最近网上有传言张楠和田卿在婚前曾有段交往,而在今年两人似旧情复燃走的近了些,从而引起赵云蕾的不满。赵云蕾与田卿之间似乎确实是有矛盾,但不知感情纠纷是否真实。在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