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024年,十大预测

作 者:孙玄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918年底,民国儒学大家梁济问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

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与世界几乎都在动荡巨变中度过。

百余年后的今天,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乌克兰危机更将亚欧大陆拖入动荡边缘,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时代带来的焦虑落到普通人头上……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混沌。

在充满动荡和不确定中,努力活下去,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202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会好吗?中国国运又如何?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本文结合专家观点和个人分析,预测了未来10大趋势,愿你能拨开云雾、看清未来。

一、 史诗级大年

2024年,开局就很“魔幻”。

谁也没料到,继俄乌战争、巴以战争后,全球安全格局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是朝鲜半岛。

新年第二天,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遇袭,喋血街头。

朝鲜放出狠话,称朝韩完全敌对关系,“永远无法完成统一”。话音刚落,朝鲜进行炮击训练,发射了200多发海岸炮。

因此今年是“韩朝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一年”。

去年11月,阿根廷大选,政治素人米莱当选新总统,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实验”。

但更大变数在后面,全球超级大选年来了。

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全球有约40个国家和地区将举行重要选举,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印尼、乌克兰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42%,而选举背后是32亿人的民意抉择。 因而有人称2024年可以看作是“矛盾清算年”。

大选之年,最牵动世界局势的当属美国。

美国总统选将于11月举行。届时最大的悬念是,特朗普和现任总统拜登的“二度对决”,是特朗普如愿重返白宫,还是拜登赢得连任。

目前来看,美国大选的结果并不明朗。共和党内,特朗普迎来劲敌,候选人尚未敲定;民主党这边,拜登在“新年首秀”中,矛头直指特朗普,称其“是民主的威胁,不应重返白宫”,火药味十足。

美国大选的不确定,也将影响对外的政策取向。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分析,相较于经济和金融风险,美国的政治风险更高。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家艾米·泽加特从商业角度分析,利率、市场走势、政府监管、政治政策等事情的不确定性越大,事情发展就会变得愈发困难。

在欧洲,民调呈现“向右”转的趋势,基于欧洲低迷的经济状况和移民难题,各国政局正加剧“极端化”,这也对全球化的进程提出挑战。

右翼政党更主张本土优先,反对难民移民,极端右翼坚持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尽管其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但政治主张上,很可能进一步在全世界掀起“反自由主义”“反全球化”的浪潮。

除此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的选举结果几无悬念,连任的确定性很大。

安全和稳定是发展的首要前提。全球选举扎堆,世界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无疑加剧了全球经济风险,成为最大的投资风险之一。

二、世界经济板块化

2024年全球经济走向何方?

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的经历看,利率走势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自去年3月,美联储持续加息,到了年底,联邦基金的利率从0提升至4.25%,在美联储历史上十分少见。

在一片“经济衰退论”的声音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元资产逆势上涨,通胀率下降到3%,失业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就业、消费和服务业保持强劲势头,美元霸主再一次体现了强大的威力。

到了2024年,随着通胀高企、利率持续高位,地缘政治风险继续上升,世界经济或将不温不火。 有学者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将是“平庸之年”。

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2024年是全球经济“30年来最疲弱的5年”。

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警告说,如果没有“重大的路线调整”,本世纪20年代将被视为“浪费机会的十年”。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前提下,世界经济正在板块化,以美国经济为核心、以西欧尤其是德国经济为核心、以中国经济为核心带动周边东南亚、东亚国家三个板块,且板块间经济周期并不同步。

2024年,中国经济又当如何?

受全球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内生逻辑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以“铁公基”为主的传统模式遭遇危机;以新基建、科技创新为主的新经济方兴未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未来2-3年的阵痛期,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但中国经济基础依然坚实,在未来的关键新产业等新质生产力上,占据较好的身位,随着居民投资房地产的减少,消费需求的复苏,中国最终会再次进入经济加速上升通道。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有两个方向性的调整:

首先是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其次坚持先立后破,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整体来看。2024年中国会下大功夫稳增长、去风险。

多家预测机构,2024年,中国大概率是经济增长的恢复年。

三、全球供应链大分流

越南、墨西哥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

疫情爆发叠加外部局势,全球供应链脆弱多变,打乱了全球制造的节奏,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贸易单边主义抬头,各国供应链主权意识觉醒。 供应链安全,替代了追求成本与效率的考量,成为首选因素。

一个供应链大分流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的全球制造不再是一个“拥挤的世界工厂”,而是转变为分散式制造。

具体来说,2024年全球供应链新格局有三大趋势:

一是本土化回流 (在岸、近岸) 。

在中国加入WTO前,制造业已经聚集到中国,中国曾被称作“世界工厂”,而在过去的5年,许多公司都有“中国+n”的战略,更加多元化地把生产环节分配到各个环节。

比如日本,自去年以来,日本多次投入补贴,鼓励日企回归本土制造,与此同时,欧盟也在寻求减少对他国的依赖,加强本土制造的完整性。2024年供应链向本国回流的趋势将会持续。

而美国则动用“脱钩断链”“友岸外包”等手段,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墨西哥和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两大桥头堡,以确保产地多样化、减少供应链集中,保证供应链的弹性。

二是区域化。

在各种区域经贸协定推动下,全球供应链将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即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北美供应链网络,由德国、法国等国家主导的欧盟供应链网络,和以日本、韩国、中国等东亚为核心的亚洲供应链网络,三大体系形成相对闭环,与外部也会发生关联。

三是碎片化。

以制造业为例,当制造环节搬到越南,越南的产能可能会迁移到柬埔寨、孟加拉等国,所以全球供应链越来越碎片化。

于中国而言,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锻造了强大的韧性和工业基础,也为中国企业出海寻找增量市场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后盾。

未来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仍然在中国, 正如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所言,未来30年,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被取代。

四、 不出海,就出局

2023年中国企业的口号是:杀到海外,大干一场。

中国正走向世界。2024年,出海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红利。

有数据显示,近5年间有25.8万家出海企业成立,其中超一半诞生于疫情期间,而超七成中小微企业已实施出海计划。

总结下来,2024中国企业出海大致有三大趋势:

一是回归商业本质,本地化经营。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巴西税务合规计划正式生效;印尼禁止社交媒体网络上的电子商务交易等都对出海电商平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包括律所、咨询公司在内的中国合规服务商正在加速出海。截至2023年11月,中国涉外律师增长4800多人,增幅67.8%。

企业在海外市场,通常会遇到很多本地化难题,比如文化隔阂、社会习俗、用户习惯等。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新一轮出海往往带着技术、资金和标准走出去,受所在国政策、法律影响较大,搭建本地团队,积累当地经济、社会和法律政策等常识成为关键。

再加上,海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中小企业也在挣扎求生,出海企业初期烧钱换规模的野蛮打法正在失灵,回归商业本质,主动寻求利润健康生长,回到注重合规和ESG的长期主义之下,才是发展之道。

二是出海方向多元化。

从数据上来看,东盟是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年初,直接投资企业数6500家。

但中国企业的出海方向不仅仅局限于东南亚,基于不同的行业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分布在不同的方向,比如拉美、新东欧等地,一场新的“下南洋”正在酝酿。

中国企业的出海路线主要取决于行业属性和最终市场。 比如消费类企业出海,首选西方国家。制造业出海,要综合比较优势、成本、供应链配合效率等因素叠加来看,发展中国家是方向。

三是科技底色越来越重。

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往往是传统的服装纺织品牌、汽车零部件,而今一切都不同了。

在刚刚过去的美国“黑五”大战中,SHEIN、Temu、速卖通和TikTok Shop所组成的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群雄并起,撼动亚马逊的巨头地位。

中国商品出海,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新三样”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出口首破万亿, 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横扫欧洲。 在东南亚,高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明星产品;在中东,中国直接输出成熟经验,双方合作范围包括基础设施、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短剧、游戏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输出成为火热风口。一句“霸总出海,日入百万”,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五、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

去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想要“封杀”中国,卡脖子、搞脱钩。

比如美国发布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很多人发出疑问,中国会效仿西方在对外开放上走回头路吗?

事实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李强总理在国外开会时,专门讲到 “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10月18日,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是中国在持续向外资外企释放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的信号。

与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被迫开放和邓小平领导下的主动开放,加入国际社会不同, 这一次开放是高水平开放,即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的制度型开放。 重要解决两个问题:数据跨境流动和政府采购问题,这都是外资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北京启动大尺度对外开放。 时隔三年再次推出示范区2.0方案,即《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海关监管、金融服务、数据跨境流动、商务人员出入境、政府采购等方面,探索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提供地方实践。

这次批复被认为是“后首都时代,前所未有的最大尺度的对外开放”,可见开放的决心有多大。

开放必然打败封闭。正如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所言,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构建起国内大循环动能发展的同时,始终不能忘记的一点是:

开放、开放,再开放。

六、房地产触底?

过去一年,有太多历史性时刻:

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房地产行业“大而不倒”的神话破灭;一线楼市量价齐跌;存款房贷主动调降。更重要的是,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项。

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的房价数据中,国内楼市还在下坠。不仅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而且房价跌幅加大,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无一幸免。

2024年,房地产触底了吗?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一篇文章中分析,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对应的住宅销售面积,都已经明显低于它的长期合理中枢。

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但房地产过度下调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导致房地产市场低迷。

到了2024年,政策信号很明确,房地产是主导产业,要支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但现在房企普遍没有积极性买地盖楼。202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5.2%。

对于购房者来说,大家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加之对未来收入的期望较低,即便有刚性需求也是持币观望的谨慎态度。

房地产市场需要一定的恢复期,但并不能确定已经见底。高善文认为, 在理想的条件下,一部分头部房企能够以正常的市场化的条件下恢复筹资,筹资性现金流能够恢复正常,这个是流动性危机阻断最可靠的标志。

房价普跌的势头何时止住?金融学者香帅认为,受价格波动和市场短期供给和需求影响, 2024年3、4季度后,房价普跌的势头有可能止住。

从政策导向上看,中国正自上而下推进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建立“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体系,“三大工程”是落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一环。

未来,保障房和商品房两套体系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预计商品住宅将回归商品属性,未来商品房的核心竞争力是好产品、好服务。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人口是关键因素,中国城镇化还存在增长空间, 按照2035-205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5%-80%来估算,未来还有1.5-2亿左右的人口进城,但中国下一步城市进程仍然是向大城市 (都市圈) 集中, 这意味着中国地产也将迎接分化的时代。

七、AI商用开始落地

2023年,很多人都在思索人类命运。

68年前,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直到2023年,ChatGPT掀起全球AI大模型浪潮,英伟达市值一年飙涨2.4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元年”到来了。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用“度日如年”形容自己的2023年的感受,因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每一天都相当于之前每一年取得的经验。

在业内,人工智能已经是“确定性变量”,被看作是工业革命级别的机遇,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生活。

AI作为强大的工具,爆款应用出现只是时间问题。2024年普遍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年。

正如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所说, 对待AI时代该有的态度,就像淘金年代为“牛仔裤”提供增长的商机。

经梳理和研判,AI商业大爆发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领域。

多模态交互类似于人类的多维感官能力,它的发展不仅能让AI生成文字,还能生成图片、视频和音乐。在金融领域,如果AI能够识别K线图,就能极大提高投资者技术分析的效率;在医疗领域,用户只需要拍照上传检查报告,AI能准确识别异常指标。

比尔·盖茨曾提到,科学家正在应用AI解决几个关键的医学问题,包括抗生素耐药性、治疗高危妊娠以及评估艾滋病等传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盖茨基金会向各种医学研究项目,捐资数十亿美元,重点是研发疫苗及其应用。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则认为, AIGS即人工智能生成服务才是未来。 因为服务可以持续存在,可以生成业务模式。未来人工智能服务是把以前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专家级的服务带给每个普通人。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训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而算力的底层是芯片。

美国新一轮的“芯片禁令”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华为的昇腾芯片、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及中兴旗下的中兴微电子都有了自己的先进制程AI芯片。

去年11月,百度为200台服务器订购了1600颗华为昇腾910B AI芯片,以替代Nvidia A100芯片,被视为AI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标志性事件。

未来10-15年,人工智能应用和普及是科技发展的关键趋势,计算基础设施将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关键。根据信通院数据,我国上半年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加了45%。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或将涌现出“想用、敢用、会用AI”,走在时代前沿的企业和个人。

八、新能源车企“生死局”

和AI产业一样,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增长空间的一大爆点。

过去的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走过混乱、迷茫和狂热,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0%,鱼龙混杂的“内卷”阶段已经过去,一场生死之战的淘汰赛已然逼近。

强者恒强,胜者为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断言: 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最后集中到几家头部企业。

2024年,新能源汽车“卷”向何处?

航价比 (每万元可带来的续航里程) 、充电桩的配套设施、电耗等考核指标都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比拼焦点,这里重点谈谈智能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汽车智能化主要指向完全取代人的自动“驾驶”技术,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L4无人驾驶遥不可及,但L2辅助驾驶路线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到了今天,未来智能化呈现的或许是一个崭新的商业业态。

从目前来看,三智技术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 或将成为车企决战未来的杀手锏。

有一个值得探讨的参照物是特斯拉的Cybertruck,这款2018年正式发布,“鸽”了两年的电动皮卡实现了量产,意味着48V平台架构的汽车诞生,汽车间的信息交互、以及车云之间、车与万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成为现实。

回到国内,去年11月,国内政策法规陆续出台,L3+自动驾驶试点通知正式发布,让其商业化落地成为可能。小米造车最大的看点就是“人-车-家”智能生态。

汽车智能化一路高歌猛进。高通8295芯片大致相当于8枚8155,让“类人”交互得以落地,蔚来的全景数字座舱+外界AR眼镜和华为光场屏,都能有效减低车内观影晕动症。

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传统的出行工具,更是一个智能化空间,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景, 大量传统行业将依托汽车为载体,实现转型升级。

著名战略专家王志纲曾说,去年10月,他在川藏线上,遇到了令人难忘的壮观景象,房车、吉普车、新能源车,甚至还有五菱神车,大家打着“此生必驾318”的口号,冒雪向藏区进发,这样的场景让他意识到:

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潜在的购买力一定会在汽车行业集中爆发。

九、新质生产力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与新能源汽车一样,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行业备受关注。

在新能源生产端,作为政策主导性产业,2023年,光伏、风电中上游设备制造环节面临两大难题 :产能过剩和价格战。 今年,随着利好传统能源的政策发挥效应,风电、光伏的需求增长速度或将受到冲击,增速有所减缓。

除了整体的供需关系,未来产业内部的需求格局也将发生改变。 其中海上风电尤为值得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现实中,预计直到“十四五”结束其在风电市场中的占比才能接近20%的水平,其五年来的新增装机仅相当于陆上风电的一年增量。

不少海风企业加码扩产。中国海油集团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中, 预测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同比大增60%以上,首次超过1000万千瓦。如果预言成真,将会重塑整个市场和行业格局。另一边,陆上风电则面临退役风机回收、处置等问题,推动着循环经济市场的增长。

而新能源“应用端”才刚刚开始,不管是做碳交易,碳管理,还能是新能源产业链重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交易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增长。

2024年新能源领域可能会出现更王炸的行业。 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可控核聚变相当于“人造太阳”,仅从理论而言,可控核聚变所生产的清洁能源近乎无限量,也是全世界竞相角逐的下一代能源。

中国积极参与其中,核聚变技术的国家队正在集结。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为了加快落地,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的第一批关键技术任务由13家中央企业承担。

多家公司在该领域深度参与,2024年可控核聚变极有可能掀起一股热潮。 但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前期阶段,其商业化运作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十、情绪经济大爆发

2023年,网上流行一个梗:“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这不仅是一句玩笑话,背后是一场“寺庙热”,寺庙等相关景区订单量暴增,雍和宫手串受到追捧、寺庙义工一号难求。除了东方文化,上海万圣节也成为年轻人集体狂欢。

情绪价值正在变成年轻人的“刚需消费品”,《DT商业观察》研究显示, 当代年轻人的四种主流细分情绪是快乐解压、热血、松弛和真实。

比如,多巴胺配色和美拉德风潮。心理学家发现,明亮的颜色可以舒缓压力。于是,很多店铺,都会通过颜色、背景音乐来调节顾客的情绪。

情绪经济大爆发的背后是现代人面临着一种不确定的未来,这种极大的精神压力,让很多人处于一种无力且收缩的状态,焦虑的情绪在社会上蔓延。

现代人如何完成一场精神“治愈”? 1958年,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写了《消费社会》,他认为人们对物的消费实质上是对物背后所承载符号意义的消费。向内寻求的过程中,情绪经济就是出口和载体。

需求变化带来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比起商品的功能价值,消费者更加关注享受型消费和精神消费,无论是积极正向的情绪,还是抚平消极负面情绪,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拒接精神内耗,主动享受生活、实现自我。

因此,情绪价值被看作下一个值得探索的增长“赛道”。

十一、结语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但人不能选择时代。

当世界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企业和个人如何自处?

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在冬季。日本的百年企业无不是经历了战争、地震、大萧条等种种磨砺,但他们却直面困难,在忧患中淬炼出一份韧性与从容。

比如塚喜集团的经营理念是“三方好” (买方好、卖方好、社会好) ,企业经营不光是“赚钱机器”,更是社会单元,为他人和世间服务的事业平台,这样的经营理念让 塚喜集团得以穿越150年的风雨。

就像毛泽东所说, “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都是懦夫和机会主义者”。

未来谁都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为此做好准备,选择如何去经历。于个人而言,在动荡中保持一份定力,做难且正确的事情,才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正如胡林翼所言:

世自乱而我心自治,斯为正道。

参考资料: [1]. 科技企业加速布局 新能源车主攻智能化,经济参考报

[2]. 产能过剩危机下,风电、光伏的2023并不那么“风光”|2023·大复盘,钛媒体

[3]. 朱民对话达利欧:五大因素改变2024,和讯网

[4]. 道是无晴却有晴,高善文

[5]. 出海2024,洞察大时代下的新红利,霞光社

[6]. 上市公司“出海”各显神通 中国产业布局全球市场,上海证券报

[7]. 中国企业出海走哪条线,要看具体产业, 施展

[8]. 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中国在当中处于什么地位?第一财经 [9]. 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王志纲

上述十个趋势所构建的新现实,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正和岛观点。对于2024年的新趋势,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2024年,十大预测  预测  预测词条  十大  十大词条  2024  2024词条  
热议

 军人结婚证明申明书的写法是什么

一、军人结婚证明申明书的写法是什么?结婚申请政治部(处):我与,性别,年龄,年月生人,在工作,经方式相识,恋爱,感情真挚,申请结婚,请予以批准。申请人: 年月日...(展开)

热议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源远流长)

=爱好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规定,就是将帅不能照面。这是为何?这要从中国象棋的起源说起。在我国,关于象棋起源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起源远古时期的神农氏:借神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