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鼓浪屿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自那之后围绕它的争议便没有停止。每天数万人蜂拥上岛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商业化、以张三疯为代表的一众被许多人追捧也被许多人诟病的文艺小店,以及被迫搬走的原住民,都处在漩涡中心。不过你知道么,鼓浪屿上的老建筑正在逐一被改造为博物馆,而它们,才是鼓浪屿此次申遗成功的灵魂所在。
在鼓浪屿申遗成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页上这样写道:自从1843年厦门开埠,以及1903年鼓浪屿成为外国人定居点之后,这个位于帝国南方海岸线上的小岛骤然成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鼓浪屿是这一系列交流之下产生的文化融合的杰出范例,至今其城市肌理中仍有清晰留存。岛上建筑风格多元,有传统福建建筑、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带游廊的殖民地建筑。这些形式互相融合,最后催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厦门装饰风格。它也被视为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和装饰艺术建筑(Art deco)的一部分。
鼓浪屿的老建筑是游客们上岛的原因之一,几处热门建筑周围总是人头攒动。海天堂构被部分开发为咖啡馆和南音演艺中心,文艺青年们多爱来此喝咖啡兼摆造型。黄家花园在经营酒店业务,也被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妇青睐有加。坐落在海边的菽庄花园更是到鼓浪屿一游的游客们的必去景点,其热闹程度可与苏州名园比拟。
实际上,组成鼓浪屿文化遗产申报的共有51处代表性历史建筑,其中大部分曾在大众视野之外。许多建筑或由于历史沿革,或由于产权混乱,如今有的是私人住宅,有的为公司占用,有些则空关多年。而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建筑本身的保护状况也堪忧。
譬如林语堂曾居住的廖家别墅。它曾是林语堂夫人廖翠凤的家,为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建筑为英式,后部有小花圃,两旁是二层的小楼,曾在鼓浪屿辉煌过很多时日,但如今因为年久失修,正前部已成危楼,主入口禁止通行,游人只能在门外欣赏。此外,曾经风靡一时的花时间咖啡馆所在的番婆楼,在咖啡馆关闭之后,如今已为一座影视公司私有,不再接待公众。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申遗工作的进展,鼓浪屿上老建筑的整修、保护和开发工作也在同时开展。从2016年秋开始至今,许多老建筑已成为变身为专题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也许有一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会告别商业化的怪圈,重回文化与理性,成为一座博物馆岛,也未可知。
鼓浪屿老建筑博物馆导览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
鼓新路68、80号
救世医院建筑紧邻河仔下海边,还设有专属码头。于1898年由归正教会牧师郁约翰将平和小溪美国教会所建。初建时该医院有两座楼房,整体呈现殖民地外廊风格,主体均为两层,各自中轴对称,中央局部三层,受到美国国内古典复兴建筑潮流的影响,正中三层部分的顶部都设有三角形的山墙,增强了建筑的纪念性。护士学校校舍建于救世医院东北侧山坡上,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现在的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基本保留了历史上形成的格局,局部于2010年修复。
今年5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在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的旧址开馆,用来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外国文物珍品,与岛上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情相得益彰。博物馆以书画、漆器、陶瓷、钟表、科技仪器等为特色,主要分为五大区域面向观众展陈开放。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
田尾路21号
大北电报公司是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中国开设电信公司使用的名称。1871年初,大北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是中国最早收发电报的场所之一。除此之外,这里也曾代行丹麦领事馆职能。现存建筑为单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建筑矩形平面,长向两侧为连续的圆拱外廊,墙面为白色抹灰。2016年9月,在重新修缮之后,作为共享遗产展示馆向公众开放。
黄氏小宗
市场路66号
鼓浪屿上不仅仅有西式现代建筑。黄氏小宗便是一处极富闽南特色的传统建筑。它是从同安黄姓家族迁居至岛上的一个支系的祠堂,建于19世纪上半叶,是鼓浪屿现存最早的闽南传统木构院落式民居之一。现在的黄氏小宗只剩下院门和正房。院落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院门为砖木结构,条石门框上方嵌黄氏小宗石匾,门头出挑木构架,上面覆板瓦。正房三开间,闽南传统红砖厝式样,屋顶为舒展的高起翘的燕尾脊屋顶,铺红色板瓦。这座小院是最早来到鼓浪屿岛的西方传教士的居所和布道场所。1842年,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雅裨理与甘明医生在鼓浪屿活动期间,曾在这座建筑租住,甘明医生在这里行医,因此这里也曾是近代厦门第一个西医诊所。后来,黄氏族人也曾利用这座祠堂空间开设私塾,1898年戊戌变法后改称普育小学堂。现在,厦门市南乐团不定期地在黄氏小宗开展演出,重新为这座古老建筑注入生命力。
中南银行专题馆
龙头路100号
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的印尼华侨黄奕住,联合有银行管理经验且在政界颇具人脉的胡笔江、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等,于1921年成立中南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110号。1922 年,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设立。建筑位于该商业街的街角,高三层,砖混结构,整座建筑造型简洁,具有时代特征。修旧如旧后,银行的一楼和二楼作为中南银行的历史沿革展馆,展出早期单据、信件等。
黄荣远堂(中国唱片博物馆)
福建路32号
黄荣远堂是鼓浪屿最精致的老别墅之一,曾是厦门市基督教女青年鼓浪屿分会所在地。建筑正立面由四根仿塔斯干式巨柱支撑半圆形出龟柱廊,顶层平面逐级后退,东南角则设置一攒尖凉亭,使得顶部造型极具变化,柱头、檐口、门窗、阳台等细部装饰也非常丰富精美。建筑南侧为一处中西合璧的庭园。中间是具有西方园林特征的双圆嵌套形式的水池,水池正中的太湖石,采用的则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院落西侧还有一组中式园林风格的云墙假山。
当年,在鼓浪屿夜莺颜宝玲的带领下,这里曾每周举办唱片欣赏会,有着浓厚的音乐气质。2016年10月,黄荣远堂成为中国唱片博物馆,以体验唱片为核心,展示中国唱片发展史完整脉络。影音体验区里配备华录100寸激光投影电视、华录蓝光机等硬件,可听到珍藏在中唱版库中的声音和唱片资料。在 展示区里,也能看到当年梅兰芳、马连良、胡蝶、周璇、黎锦晖等人的合同、书信、版税单等。
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鼓浪屿·外图书店)
中华路21号
这是一座两层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采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水红砖墙及哥特式尖券拱窗现在,这里是鼓浪屿·外图书店的所在地,可以买到许多优秀的台版图书,书店里还有一间专门为小朋友打造的绘本室。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鼓新路57号
这座建筑曾是英商怡记洋行的闲乐居(Anathema Cottage),也曾作为汇丰银行的高级住宅,这是一座珍贵的三叶草形平面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建筑是砖木结构,只是一层高,平面向前突出的部分三面包围着外廊空间,建筑后部也有局部的外廊。闲乐居坐落在笔架山东北端面海悬崖上,在别墅里就可以凭窗眺望对岸的英租界,临海凭风,位置与视野极佳,同时反映出当时西方人与东方人对场所空间、景观及住宅选址截然不同的的理解。一件趣闻是,中国地方官员曾经以破坏风水为由,反对将该住宅建在这个位置。
现在,这里修旧如旧,向公众开放。
延平戏院(延平电影博物馆)
市场路6号
延平戏院由旅居缅甸华侨王紫如、王其华兄弟在鼓浪屿修建。 1928-1931年间,两兄弟与工部局订立契约,先在今海坛路15号购置地皮,创建有20多个店铺,几十个摊位的菜市场,命名为鼓浪屿市场。该市场空间宽敞,层高富裕通风好,给排水设施完备,摊位按商品种类设置,荤素干湿分区出售,是当时闽南地区最现代化的菜市场。其后,他们在鼓浪屿市场的楼上修建了一座戏院兼电影院,取名为延平戏院。整座建筑共三层。楼下是市场,入口顶部是一面波浪形的山花,上面有鼓浪屿市场字样及花卉等图案的装饰,入口左右各有室外大台阶通往二楼的戏院,戏院内设楼上座和楼下座,约600个座位,里面是演戏、放电影、说书的场所。
现在,这里开设了延平戏院电影博物馆,馆藏有大量与电影相关的展品:100多台各时期的电影放映机、录影机;10000多张中外老电影海报;100多台各时期的收音机;60多台各时期的电视机;2000多张黑胶唱片;大量早期留声机、经典电影录像影带等,同时不定期放映老电影及与鼓浪屿的相关纪录片。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