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存在着两种心态:
一种是只保护自己,不危害他人,也可理解为“利己不损人”。若是为了保护自己,但危害到他人也不会做;
另一种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惜损害他人,也可以理解为“损人利己”。这种明哲保身实际上也是在害己,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被损害的一方势必会反击,最终自己同样受害。
许多人对“明哲保身”十分反感,若是矫枉过正,连带着第一种心态也心存抗拒、排斥的话,那很容易连自己也保不住。徒有理想、有能力也无济于事。有能力但却没本事的人,根本算不上人才。
形势比人强,不是一腔热血就能改变现状,产生“明哲保身”的心态是有根源的,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所谓的“明哲保身”,可以理解为人们常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信任危机”在职场上尤为突出。在这里从几个方面分析“信任危机”导致的“明哲保身”。
01.上位者三个阶段的心态变化
初创阶段: 大家都是好兄弟,好话固然乐于听闻,但逆耳的话也会被理解为忠言逆耳、苦口良药,当然不会觉得不好听。
巩固阶段: 开始出现主流声音与非主流声音的差别。能顺应上位者主流声音的人,被认为靠得住,自然加以重用;那些非主流的声音则会被上位认为靠不住,能力越强危害越大、阻力越大,所以尽早“清楚”,以免夜长梦多。
衰退阶段: 任何人都应该怀疑,好人随时也可能变成坏人,必须要时刻提高警惕。谁敢保证亲信不会心怀不轨,取而代之?
上位者这种心态的变化,下属很难完全把握节奏,“信任危机”自然也就逐渐产生了。
02.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危机”
作为下属看到过,也听到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甚至是“被领导当做弃子来下的棋”的传闻,自然心生恐惧,不得不随时防备。
下属对上级,要谨防“触犯逆鳞”,以免被上司排挤(害死)。因为上级好不容易爬上去,最怕被下属拖累,以致前功尽弃,所以一旦下属出现可能连累自己的时候,肯定会撇清关系。
上级对下级也会时刻提防“祸在所爱”,上位者也经常能看到、听到,自己的亲信“拿着鸡毛当令箭”、“兴风作浪”,打着上司的旗号胡作非为,导致上级被“害死”。可见,上位者的亲信往往也是祸端。
同样是“小人”,如果得不到上位者的信任,根本掀不起风浪。甚至有些“小人”会做出那种“卖主求荣”的事情来。所以,上级防备下属也在情理之中。
03.“信任危机”中各有各的心思
没有一个当权者不知道“任用贤者”的道理,但是“由贤变佞”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权衡利弊,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不过是大家的立场不同而已。
上位者站在“保护自己”的角度去看,不敢轻易相信下属,以免吃亏、上当害了自己,或者是被下属牵连。
不过上位者又不得不相信下属,因为不相信下属又怎么能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下属去做呢?所以,领导就开始各种考验下属,其中“忠诚度”“感恩”便成为了能做不能说考验的关键因素。
站在下属的立场来看“保护自己”,不愿意轻易相信上司,因为并不清楚上司把自己当成亲信,还是弃子,上司不会说,自己又难真正看清。
为了防止“卖力变成卖命,流汗导致流血,做事做到坐牢”,对上司总是会留有余地,不敢也不愿倾尽全力。
所以人们凡事主张“先小人后君子”,事实上,一切都是从“保护自己”着手。
04.“明哲保身”才是明智之举
职场人总是有这样一种心理,遇到强势的领导时,希望领导不要那么强势,能给自己一个发挥的空间;遇到弱势的领导时,又希望领导能强势一些,带领自己创造辉煌。
于是也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守法的无耻之徒”,任何事情都在规则内完成,但却不择手段,只为达成目的;另一种则是“严官府出更多盗贼”,领导越严厉,下属反弹越严重。
那些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在没有形成气候之前,只能是“明哲保身”,让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处境下。
在前面提到的“明哲保身”的第一种状态,只为保护自己,不去危害别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相对“安全”的处境下,稳步发展,最终达成目标。
当不足够强大的时候“明哲保身”是明智之举,当足够强大的时候,规则就由自己来制定。 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适应规则。 只有弱者才强调所谓的“公平”,因为强者会在“不公平”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所以,“明哲保身”满足了“合理”的需求。就像人们经常说“合情合理”“合理合法”,“合理”是承接“合情”、“合法”的关键。能合情,自然最好,也是最佳状态,但退一万步讲,合法就是底线,一切都按照规矩来,自然也缺少灵活性。“合理”自然就成为了润滑剂。
写在最后
职场上“明哲保身”的两种心态,第一种可取,“利己但不损人”,第二种最终也会被反噬,所以不可取。所以,不要一味地对抗、排斥“明哲保身”。事实上,不足够强大时“明哲保身”才是精明的人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