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对不起,我不喜欢和低能儿讲话”​:某大厂惊现“公关刺客”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GHRlib)

作 者|进无止境

“宾利姐”坑完老公的风波还未平息,“正式工”坑公司的新闻又跳出来了。

近日两张截图挑动了职场圈的神经,大厂“某手”的一名外包员工发出了两张TA和一名“正式员工”的聊天截图,里面那名“正式员工”用侮辱性的语言对TA进行了人身攻击。

说实话,我并不想评论这件事的是非对错,毕竟在没有完整了解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之前,断章取义地下结论、评对错本身就是以偏概全。

但这件事却给那些采用外包用工方式的企业(特别是大厂、名企)敲了个警钟,小心被内部的“公关刺客”背刺下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临时工”这个词成了背锅侠的别称,似乎这是一个能够随时被牺牲、被放弃的角色,也是企业给自己建立的一道“公关防火墙”。

但就是这种人为造成的地位差异,也给企业埋下了一个极不稳定的“品牌炸弹”,一旦出现处理不好的公关事件,极易对企业品牌和社会声誉造成沉重的打击。

虽然劳动法明确规定了,一个企业的劳务派遣、临时用工比例不能超过10%,但近年来很多大企业的外包员工数却在逐年上升,有的甚至达到了20%-30%,还有的企业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直接把劳务关系变成对公合作关系(某团的骑手个体户化)。

为什么越大的企业越热衷于采用外包这种用工形式呢?

根本原因就是两点: 降低成本和降低风险。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如果对外包用工的管理没有跟上,很可能会触发另一种特殊风险——“ 公关风险 ”。

这种风险并不常见,而且非常隐蔽,可一旦出现,却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而且,随着95后、00后等“Z世代”进入职场,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让他们更在意职场中受到的待遇,如果他们再利用自媒体传播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来放大这种意识,就会大大提高企业公关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这种“公关风险”可能以三种形式出现:

1、公共事件,外包背锅

很多企业在发生公共事件时,会把责任归结到“临时工”、“外包员工”身上。

其实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是他们的责任,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只要你提这种说法,都会被网民归类到“不负责任”的企业名单中,或者被认为是在隐瞒真相,推卸责任,无形中让企业的声誉背上了负面的标签。

2、内部矛盾,外包歧视

因为管理、文化等原因,有时会在事实上造成企业内部员工的等级意识,这种意识是企业对“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的不同待遇、不同责任和人为隔离造成的;

而这种意识在“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发生冲突时就会被激发、被放大,并且在当前发达的自媒体环境下很容易被引申成这个企业存在“歧视”文化。

3、劳动纠纷,外包起诉

同样的岗位,不同的报酬和待遇,这是现实中“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的主要差异,而因为这种待遇差异问题引起的劳动纠纷、劳动诉讼也是屡见不鲜。

虽然因为劳务外包关系的存在,企业往往都是诉讼的胜利方,但这种法律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舆论的胜利,而一旦事件上升到“平等”、“歧视”等带有情绪化的社会讨论中,败下阵来的一方往往是企业。

既然这种风险威胁这么大,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里给企业的HR和管理者提供三个建议:

1、同岗同“福”

如果说企业采用外包用工就是为了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无法在薪酬待遇上做到同岗同酬,但至少可以在日常的福利待遇上做到同岗同“福”。

因为工资薪酬可能保密,但年节的福利、日常的评优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企业在这方面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那就自然给“正式员工”灌输了一种暗示——我就是比“外包员工”的地位高。

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在他们的行为上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也就给矛盾冲突埋下了隐患。

这一点,我自己有过亲身体会,年轻时也在国企做过临时工,每当公司发福利我们拿到的和正式工拿到的简直就是差了一个数量级,可能最终也就是一袋米、一桶油的差异,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对归属感和自己付出价值的质疑。

2、责任上移

当发生公共事件时,不管是哪个员工的具体责任,企业都应该第一时间以企业的名义进行承担并主动解决。尤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用“等级”观念来把责任推给“临时工”,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管理上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要知道,在当前社会的舆论环境中企业的品牌是建立在无数网民的观感之上的,网民的正面评价有可能让一个亏损企业一夜翻盘,而网民的负面评价也有可能让一个巅峰企业一蹶不振。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群众的力量真的是汪洋大海,企业之舟的沉浮仅在一念之间。

3、内部融合

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公平、透明、融合的工作机制,尽量避免在工作安排上对“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区别对待(必要的分工除外)。

有的企业,即便是同样岗位的普通员工,似乎“正式员工”对“外包员工”也有一种“天然的”工作分配权,往往把脏活儿、累活儿都丢给“外包员工”,而在管理者看来这似乎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这恰恰是人为设置等级观念的开始,也是两者矛盾的激化的加速器。

最后,希望上面的三个建议能够给企业的HR和管理者带来一些启发。

但从根本来说,要想尽可能地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还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平等、透明、负责的正向企业文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End-

一提到“5W2H法则”“胜任力模型”许多HR都知道,

但却很难灵活运用;

有的员工面试时表现优异,入职后却表现平平,

让HR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招聘不是一件易事,

HR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这里我们给所有需要招聘的HR们整理了一份招聘指南大全,

关注【氢课】即可免费领取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