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徐勇,付强,徐碧云)
核心观点:
智能手机存量替换背景下,关注零部件增量机会:1)射频器件的数量和集成度提升:射频前端作为手机通信功能的核心组件,直接 影响着手机的信号收发。多天线收发(MIMO)和载波聚合(CA)技术在5G时代继续延续,使得射频前端的复杂度大大上升;2) 5G射频的ASP大幅提升:从2G时代的约3美元,增加到3G时代的8美元、4G时代的28美元,在5G时代,射频模组的成本会超过40 美元,产业链公司深度受益。
智能手机:出货趋缓,集中度提升
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略有下滑,印度仍然存在升级空间
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机出货量份额略有下滑:2018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从28.3%下降至23.5%,下降4.8pct。 印度市场仍然存在较大升级空间:从不同价位段手机来看,印度市场中小于150美金的手机出货占比为44%,长期来看存在升 级空间。
国内市场华为份额萎缩,荣耀崛起
国内市场华为份额萎缩:2020年华为受到制裁后,份额持续下降,苹果份额顺势提升。 荣耀市场份额提升:脱离华为独立运营后的荣耀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逐步攀升,根据IDC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国 内市场份额到达19%,相比2021Q1提升15pct。
OLED成为旗舰机型标配
对比AMOLED与TFT-LCD特性等,AMOLED在厚度与可挠性上有明显优势,同时AMOLED的屏幕具有更加逼真色彩(1.5倍色彩饱 和度于LCD)、及时响应(100倍于LCD)、对比度更高(10倍于LCD)。OLED成为旗舰机型标配:AMOLED可采用玻璃与PI做为基板,是少数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的技术,目前在智能手机中占比35%,成 为旗舰手机标配。
折叠屏手机:大厂入局,新品频发
各大厂商纷纷入局,折叠屏新品频发
头部厂商对折叠屏产品的重视上升到全新高度:2019年华为、三星的相继入场正式开启了“折叠元年”,随后各大厂商开始发力, 加快折叠屏手机产品迭代和新机上市速度,而2022年4月VIVO X FOLD的发布标志着国内主流厂商均已完成折叠屏产品的布局。
大尺寸屏幕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折叠屏手机“可玩性”更高:当前市场上的主要折叠屏手机用户可以分为两类:1)科技尝鲜者,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更加注重技 术创新带来的新鲜感;2)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核心使用场景包括大屏观影、文字阅读以及商务办公等。折叠屏手机的大尺寸屏幕带来更多应用场景:更大的屏幕尺寸在观看短视频、电影、玩游戏较直板机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大的内 容显示空间使得用户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多屏交互则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操作需求。
产品价格逐步回应市场期望
产品价格逐步回应市场期望:让消费者持续观望的另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产品价格。早期的折叠屏产品如华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发售价分别定在16999元和15999元,高定价让许多消费者望而止步。随着头部厂商的相继入场,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折 叠屏新机价格开始下探,近期数款新品价格均下探至万元以内价位段,销量表现较好的机型如OPPO Find N和三星Z Flip 3起售价 均低于8000元。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长明显
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柔性屏相关技术的愈发成熟,给折叠屏手机面市 奠定了硬件基础。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约800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5000万台。三星全球市场领先:根据DSCC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约58亿美元,同比增加342%,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 130亿美元。从市场份额方面来看,2021年三星在全球折叠屏市场份额高达87%。
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占据主流
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占据主流:2021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150万台,较2020年增加200%,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 增至300万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150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方面,华为作为国内厂商中早期布局者市场份额优势明显,达到 64%,紧随其后的是OPPO、三星和荣耀等。
铰链技术是战略重心
铰链技术是战略重心:铰链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负责折叠屏手机的开合和悬停,对折痕深浅以及开合手感起到关键 作用。当前行业主流的铰链分为U型铰链和水滴型铰链,U型铰链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因为弯折半径小,容易造成更深的折痕, 水滴型铰链由于弯折半径大,折叠时屏幕弯折和形变分散在较大的范围,因此塑性变形较小,折痕控制更有优势,但水滴型铰链构 造更加复杂且造价成本高。
UTG玻璃将成为未来增长亮点
屏幕盖板是可折叠屏幕的关键核心,柔性用材是关键:折叠屏手机屏幕盖板对材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可折叠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透 光率及耐用性,CPI(透明聚酰亚胺)和UTG(超薄柔性玻璃)是当前屏幕盖板材质的较优选择。
VR/AR:直播兴起,应用边界打开
产品定义
虚拟(增强)现实具体可以分为: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现实环境仿真,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 的沉浸式体验。2)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AR),是指在现实世界基础上合并计算机生成的图形,从而以数字方式增强我们所 见的内容。3)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AR和VR的融合,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混合在一起,来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
技术+内容,VR应用空间逐步扩宽
技术+内容,Pico打开线上演唱会的新世界:Pico携手王晰、郑钧和汪峰办3场演唱。其中汪峰直播当晚的精彩内容引发众多热议和讨 论,乐享会相关内容曝光超过1.2亿。虚拟技术和音乐结合后孕育的虚拟视觉,兼具视听效果,可以让用户更加沉浸。
VR产业进入快车道,AR行业整体仍处于B端市场
VR产业进入快车道,AR行业整体仍处于B端市场:2021年VR/AR迎来发展高潮,合计出货量达到 1100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VR+AR 合计出货量有望达到1300万台,行业有望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AR行业整体仍处于B端市场,消费级市场处于逐步开拓阶段。
FOV是产品重要参数
适度增大视场角有利于提高沉浸感:视场角简称FOV(Field of View)。正常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60度,双眼的水平视角 最大可达200度,双眼重合视场角为120度左右,根据工程师的精密计算,一款合格的VR设备,其水平视场角要达到90度,才能够 保证用户获得较高的沉浸感在XR设备中,表现为显示器两侧边缘和眼睛连线的夹角。Pico neo3 的视场角为 98度,Oculus quest 2 的视场角为 100度,预计未来VR新品FOV有望提升。
菲涅尔透镜方案与Pancake方案
菲涅尔透镜方案:实际上是普通凸透镜连续的曲面被截为一段一段曲率不变的不连续曲面,因为曲面被划分得很细,故看上去像一 圈一圈的纹路。事实上菲涅尔透镜可以被视作一系列的棱镜按照环形排列,其中边缘较为尖锐,而中心则是较为平滑的凸面。 菲 涅尔透镜的设计容许大幅度地削减透镜厚度(以及重量与体积)。Pancake方案:主要利用偏振光原理,图像源进入半反半透功能的镜片 BS(分束镜)之后,光线在镜片、相位延迟片以及反射式 偏振膜之间多次折返,最终从反射式偏振膜射出进入人眼。
光学及处理器是VR设备成本大头
光学及处理器是VR设备成本大头:VR设备由操作系统、处理器、光学组件、摄像头和传感器、存储器几部分构成。其中,光学环 节(包含显示和摄像头)对于 VR设备尤为重要,尤其对显示分辨率、刷新率、延时、 眩晕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典型VR设备中 硬件中显示+处理器占据总成本的30-40%,其次是摄像头等。
Fast-LCD在显示中占据主流,MINI LED渗透率有望提升
Fast-LCD在显示中占据主流:从VR的市场来看,目前主流的显示技术包括LCD、Fast-LCD,OLED和硅基OLED,目前大部分 VR 头 显都达到了单眼 2K,双眼 4K,刷新率 70-90Hz,能够有效降低玩家眩晕感。
LED芯片具备半导体属性
LED芯片的技术升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LED 芯片领域前几年半导体属性明显,技术进步(光效提升单片外延片可以切更 多小芯)推动行业整体价格稳步下降。
倒装COB有望成为Mini LED主流的封装方式
在直接显示领域,Mini LED直显产品作为小间距显示屏的升级替代产品,可以提升可靠性和像素密度,未来在商用显示屏领域 (会议室、指挥中心等)潜力较大。LED小间距显示屏的芯片主要有两种封装形式:1)SMD全彩(正装封装):上游灯珠厂商将灯杯、支架、晶元、引线、环氧树脂 等材料封装成不同规格的灯珠。下游显示屏厂商制成不同间距的显示单元。2)COB全彩(倒装封装):COB (Chip On Board) 即电路板上封装RGB芯片,主要通过硅树脂将晶元、引线直接封装在电路板上。
Mini背光逐步在VR/TV/显示器兴起
Mini背光逐步在VR/TV/显示器兴起:2021年COB封装形式的Mini LED背光电视开始兴起。包括三星、LG、TCL、小米、康佳、 创维、长虹、海信、飞利浦、乐视等品牌相继推出Mini LED背光电视,终端产品不断丰富,相比传统LCD屏幕,Mini LED具备高 对比度、高亮度以及超薄等诸多明显优势。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