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百度 侵删)
文 ▍ 陈博
遥想当年吉利以“蛇吞象”的姿态拿下了豪车沃尔沃,并且还成就了一段双赢佳话。今时收购“桀骜不驯”的魅族,吉利的战绩还会同样精彩吗?
壹
“买个魅族,图个吉利”,“吉你太魅”组合7月4日正式在杭州出道。 在签约仪式上,双方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
吉利是中国最成功的车企之一,能排在吉利之上的只有比亚迪。都说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掌门人喜欢“口出狂言”,但要论起“狂”这件事儿,没人能比得过“汽车狂人”李书福。无论是“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还是“像白菜一样卖车”,李书福的那些“诳人语录”都曾引起人们的热议。
李书福的狂是落到实处的狂,吉利本来是国产18线开外的小车企,如今却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品牌。他最精彩的一场战绩就是成功收购瑞典豪华车企沃尔沃,被收购后的这11年,沃尔沃不单单销量大幅上涨还成功地在“老家”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敲钟”。除此之外,吉利的商业版图更是巨大得超乎想象,在李书福的带领下现在的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汽车工业集团,旗下拥有吉利、几何、领克、极星、宝腾、路特斯、曹操出行和太力飞行车等出行品牌。
对于一个有丰富收购经验汽车狂人而言,李书福现有的这些品牌,还不足以完成他立足国内又远航海外的远大理想,再加上车机系统的广泛普及,所以李书福这次把标的瞄在了手机行业。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放眼市场上那么多手机厂商,做大做强的不在少数,可为何吉利却选择了已经落寞了许久的魅族?
站在吉利的角度,他们收购魅族的逻辑与当年收购沃尔沃如出一辙。
首先,吉利认为魅族是一家被严重低估的宝藏公司,现在虽然魅族跟谁也掐不过,但以前的魅族完全称得上是国产“小而美”手机的代表,至今还有很多用户会时不时怀念一下魅族。魅族作为一家既有品牌积累又有技术经验的公司,如果再加上吉利的技术加成,假以时日有极大的概率会二度辉煌。
众所周知,李书福毒辣的眼光和老道的管理经验促成了今日的沃尔沃。在被收购之前,沃尔沃在很多人的眼中就只是一家老态龙钟的北欧车企,车型平庸、销售一般,唯一能让人称赞的点就是安全性还不错。
再看看现在的沃尔沃,车型做得越来越好。特别是进入到电气化时代以来,沃尔沃从XC40纯电到最新车型C40纯电SUV,着实让外界感知到了沃尔沃深化中国车市的诚意。 收购沃尔沃于吉利来讲起的是双赢效益,同时吉利也从后者身上获得了中国车企最渴望的技术。并购11年来,吉利在全球建起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和五大设计中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了1000亿元。
现在魅族的情况和当年的沃尔沃非常相似,魅族曾是国产手机的领军企业,颇有与苹果、三星、HTC 叫板之势。彼时还未创立小米的雷军就非常喜欢魅族,包里总是装着几台魅族,逢人就夸魅族好。黄章甚至还调侃过雷军说:“不是我曾经教他,他懂个屁。”
Anyway,魅族的辉煌期都过去好久了。现在的魅族出货量低得可怕,供应链根本不买账,尽管有一身技术和经验,但却没什么用武之地,已是到了不得不卖身的境地。所以不难看出,吉利和魅族抱团就是想再次复制一次“沃尔沃式”的成功。
贰
总体来看这条路线规划得很完美,站在吉利一方考虑,成功的难度并不大,因为他们已经在沃尔沃收购案上有了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但如果把角度转移到合作的另一方魅族身上,魅族能否像沃尔沃一样重新青春焕发那就很难说了。
此话怎讲?
第一,当年的沃尔沃虽然销量不太行,但技术非常过硬,并且超越了大量的国产汽车。吉利积极收购沃尔沃,本质上是在拥抱沃尔沃的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魅族不一样,落后的这10年时间里,不管是设计能力还是研发水平很多方面都已经赶不上同行了。此外,吉利收购魅族为的是补上车机协同的短板,提高智能座舱水平和体验,但是同样的事情华为也在做,而且做得还特别出色。老实说,魅族和华为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将会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
(问界M7车机系统)
第二,魅族的供应链问题很大。手机与汽车不同,汽车行业每月1万、每年10万是考验他们的“生死线”,而手机行业的出货量光是一个季度动辄都是在千万以上,反观魅族去年一整年的销量也就是150万台左右。 虽说吉利会给魅族赋能,但吉利去年的交付量是130万辆,按照这两项数据来算,魅族一年下来撑死就只能卖个300万台手机。 说实在这样的销量在已经极度饱和的手机行业根本不算啥,即便是买一辆吉利发一台魅族手机也无法改变魅族手机在供应链上的窘境。
第三,如何调和两家团队也是个大问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很多人担心吉利无法完全融合后者。毕竟之前福特收购沃尔沃后,立马就派了百来人过去,一下子沃尔沃的中高层悉数变成了美国人,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与之相反,李书福就很聪明,让沃尔沃恢复自主管理大胆放虎归山,恢复了沃尔沃的野性。自此之后沃尔沃吸纳的人才愈发多了起来,同时这些人才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潜能,所以沃尔沃的规模与日俱增。 魅族又是另一回事,他们最主要的人才就是老板黄章,其他人才都随着魅族走下坡路逐渐离开了,留下的精兵少之又少。到了这个节骨眼,这次收购能否取得最大的双赢效益就得看黄章是怎么想的了。他能不能沉淀自身,潜心搞研发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黄章早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有一段时间活得非常飘飘然。传闻黄章曾经很久不去公司,除了对产品要求苛刻之外其他什么也不关心,这样形式散漫但气氛紧张的局势导致了魅族逐渐衰落。没用多久魅族还被黄章一直看不起的小米疯狂碾压,可以说是黄章的傲慢导致了魅族急速下滑。试想这样的黄章还能再继续当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吗?我看难。
究其根本魅族最大的瓶颈就是黄章,李书福能不能倾尽全力把这个大问题化解好,这里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问题的棘手程度能打五颗星,因为如果让黄章离开魅族,那魅族手机就会失去灵魂;如果继续留任,魅族的瓶颈期可能又会继续延续。这个局属实难破,没有极大的智慧根本搞不定。
话又说回来,现在跨界做汽车和手机已经成为了业界常态,将来的大趋势就是将这两个产业进行深度整合。小米和华为已经这么做了,苹果和OV已是蓄势待发,而头部车企特斯拉近几年也在盘算手机的生意,估计以后国产造车新势力都会逐渐加入这一阵营,现在只不过是吉利率先迈出了这一步,以提升吉利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从收购的角度来说,目前除了魅族之外也没有其他特别好的标的,而且几十亿的价钱对于吉利来说更不不算啥,哪怕交个学费也不会太心疼。万一这事儿成了,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总的来说,汽车行业已经掀起了“卷”的序幕,之后竞争会不会更惨烈就得看收购了魅族之后,吉利能不能再上一层台阶了。这项挑战难度极大,我们就坐等看李书福如何以大智慧化解困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