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热”在不知不觉中褪去,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的股价在一年半间震荡下跌。
截至7月20日,公司市值为308亿港元,这一数字距离去年2月巅峰时期接近1500亿港元的市值,缩水已超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的业绩同样不再亮眼。
7月15日,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30%,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不高于35%。
与此同时,进击线下的动作也似乎开始变得迟缓。
7月17日一份纪要显示,今年1-2月,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天猫、机器人商店同比增速分别达100%以上、80%以及60%-70%。
但是到了4-6月,三个渠道分别同比下滑10%、10%和30%。
7月的前两周,线下门店增速转正,其他渠道同比下降收窄。
面对创新低的股价,泡泡玛特近日公告称,斥资约1.9亿港元,按每股21.1港元至22.85港元的价格回购867.96万股。这是其上市以来超十次回购中金额最高的一笔。
泡泡玛特怎么了?
盲盒生意真的玩不下去了吗?
是潮玩市场“遇冷”,还是泡泡玛特“凉”了?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宋婕、《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潮玩进入深水区,盲盒已成过去式。
泡泡玛特激励股价,回购只是短时有效,关键还是靠自己的营收模式、产业结构和产品创新能力去长期提振。
作为一个潮牌文创,泡泡玛特一直都在进行去盲盒化、去玩具化,即从潮流玩具晋级潮流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阵痛,也需要面对外部盲盒厂商竞争和盲盒整体市场的增长力不再,都让泡泡玛特的股价出现短时暴雨。
不过,一旦升维到潮流文化,则会进入新蓝海。
泡泡玛特除了在国内开始线下店尝试外,也在积极进军海外,谋求新机会。
从2018年开始,泡泡玛特就陆续拓展海外,持续拓展线上和线下渠道,推广品牌和潮玩文化。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海外业务全面提速,欧洲首店、大洋洲首店、美国首家快闪店相继落地,不久前,海外首家旗舰店在韩国开业。
如此猛烈地海外拓展,也是一种探索新市场的打法,对于盲盒经济已经在国内下行的状态,泡泡玛特想要快速完成从潮流玩具到潮流文化的变身,还需要时间。
但在海外市场推动盲盒玩法,来争取更长的窗口期和更多的利润来为变革输血,则是一个快捷有效的路径。
从目前而言,其战略方向正确,只是战术动作的成败还有待观察。
而在整个潮玩市场而言,则更需要创新打法。
事实上,潮玩市场本身在进入深水区,从盲盒这样的粗浅玩法,进入到潮流文化的更多垂直细分市场。
换言之,去满足Z世代谋求个体差异性的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大趋势,而不是收集标准统一款的盲盒这种模式。
因此,这个产业升维的过程,也势必让此前领航者如泡泡玛特出现船大难掉头的问题。
垂直细分市场,说来容易,如何具体去做呢?愚以为:
要挖潜垂直细分市场,就在年轻人的个性化、潮流化中做文章,尤其是结合国潮文化来和国外潮牌形成差异性。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形成一批有故事有底蕴的潮牌IP,而不是一个个看上去可爱、没有味道的纸片人。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产业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