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金口一开,地产股立马集体飙升。
昨天万科召开了股东大会,郁亮说:
“房地产市场已触底!”
今天不仅是股市,就连媒体发声也变得温和起来,市场信心似乎开始转多了。
看来郁亮的话真的很管用啊!
万科的行业地位自然不用多说,但更关键的的是,万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吹哨人”和“预言家”非常称职。
2008年,万科提出拐点论;
2012年,万科首次提出了地产将会进入“白银时代”;
2018年的股东大会,万科的主题是“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2022年2月,万科提出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
万科就像是一个房地产“大空头”一样,老是说一些不合时宜、不讨喜的话,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万科在作秀,都在嘲笑万科。
但回过头来看,这些预言多么的具有前瞻性。
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所有的人都一股脑子的往前冲,很多房企就是没有忧患意识,过度扩规模加杠杆才导致这一轮调控中频频暴雷。
甚至去年孙老板还拍着胸口说,全国房企暴雷,融创也不会出事。现在只能呵呵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万科对市场判断其实还是非常准的。
现在万科既然喊出市场触底了,那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从五六月的数据来看,市场的确不再继续往下探了。
现在的数据看同比意义不大了,关键要看环比,是否走出了今年三四月份的最低谷。
先看新房,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6月截止到25日,全国17个主要城市成交量环比上升88.9%。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其中一线城市上涨最多为122.1%,二线84.4%,三线为56.1%。
一线城市主要是上海复工复产了,数据一下子就拉上去了。
表: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同环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二线城市的表现也不差,其中苏州的表现最亮眼,成交面积环比上涨208.5%, 青岛涨幅153.5%,位列第二。
图:二三线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涨跌幅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其他的城市虽然表现一般,但也能维持稳定,没有继续下跌了。
再来看看二手房的情况,这里我选取的是贝壳的数据。
5、6月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量连续环比增长,环比增幅分别为14%、25%。
贝壳50城二手房月度成交量走势
也许是因为疫情的限制开始变小了,或者是大家真的开始逐渐恢复信心了。
五六月份,贝壳二手房的带看量开始连续两个月回升了。
贝壳50城二手房带看客户量指数
带看量上升也预示着未来成交量将进一步复苏。
再来看看土地市场。
我之前就写过,今年的第一轮土拍中,大部分城市依旧是地方城投接盘,该流拍的一个都不少。
但是这段时间第二轮集中土拍,房企竟然开始行动了。
6月份合肥土拍,38宗地块全部成交,12宗地块进入到竞品质阶段;
6月24日东莞土拍,8宗地全部拍出,其中一块地更是有六家房企疯抢,经过50轮激战,才被保利拿下的;另外南城的一宗地被万科以46亿元拿下,地价刷新南城的天花板;
6月29日,武汉土拍,18宗地全部成交,有5宗土地产生竞价,2宗触顶“熔断”,白沙洲惊现新地王!
无论是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还是土地市场,6月份的数据的确是比之前一季度更有生机活力些。
市场的预期也已经开始从底部回升。
主要也是因为中央到地方的利好政策开始发力了;另外被疫情所所延误的需求在6月份得到一些回补。
最近全国各地对疫情的管控也开始逐步放松了,今天还取消了行程卡的“星星”。
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势必对于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今年就接触了不少的投资客,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顺利做房产投资的,下半年投资性需求应该也会逐渐恢复。
另外今天上海也放大招了,“在沪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用评分直接落户”。
虽然放在全国来看,上海的落户依旧非常严格,仅次于北京。
但是和之前“只允许双一流毕业生落户”相比,这一次上海的步子已经迈得非常大了。
落户松绑,无疑就是增加了市场的购房需求,对上海楼市而言是一个大利好。
我觉得上海接下来也许还会出利好政策,要赶紧把这失去的两个月抢回来。
今天上海还出现了久违的彩虹。
图片丨网络
最恐慌的时期的确已经过去了,但是否就预示着市场就此触底反弹呢?
郁亮还是比较谨慎的,后面还补充道:市场虽然触底,但恢复是一个缓慢和温和的过程。
这和我上周的文章观点不谋而合,不过我思考更多的是,这个底部会持续多长的时间。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房地产市场经过这么沉重的打击后,疗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肯定不可能瞬间反弹。
现在的触底放在未来的大周期来看,也很有可能是底部盘旋。
以前我们总说“V”型反弹,但是这一次我觉得“U”型的概率会更大。
去年调控的后遗症,比如烂尾楼停工,房企暴雷等问题,这些都是房地产市场躲不开的伤疤,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段时间恒大,花样年,大发地产等多家房企都收到了债权人的破产呈请,而且据说恒大在7月底就要公布重组方案了。
恒大的重组会不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给暴雷房企带来新的方向?
所有买了暴雷房企,无法按时收房的购房者都在等待一个答案,一个结果。
市场触底过后,更难的应该是如何“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