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如何作山水旅游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代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登岳阳楼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的千古绝唱。

如何写好山水旅游诗?著名诗人钱明锵总结了八种方法,具有代表性,现分别讲述如下:

(1)移步换景法。这是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不断变换空间,变换景观的写作方法。亦可称为“一步一景 法”。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 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春行从孤山贾亭 而西,先看到的是西湖云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筑巢檐燕。再写田野 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展示得自然流畅。清人杨逢 春的《唐诗绎》云:“首领笔,言自孤山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 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

(2)定点观察法。这是作者从固定的地点或固定的角度将观察 到的材料进行选择、安排的写法。例如崔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 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开头四句定点写黄鹤楼,诗人从传说故事落笔,然后写树木历 历可数,芳草萋萋在目,第三联由楼内到楼外,一放;第四联由楼外 回到登楼人,最后一收,且又照应开篇。此诗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被 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千古绝唱。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 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李白也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 题诗在上头。”

(3)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法即从客观景物特性出发分类描写。 先将所见的景物分为若干类,再给各类景物按逻辑顺序或时间、空 间顺序安排合理的次序,然后依次写入诗内。例如李白《渡荆门送 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 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中首联交代行踪 去向。二、三两联写初出荆门时的望中景象。分别描绘了 “山”、 “江”、“月”、“云”四幅图景。

(4)时空分设法。又叫时空转换法。分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和以 空间为主要线索二种。第一,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例如杜甫《小园》: “由来巫峡水,本是楚人家。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秋庭风落果, 瀼岸雨颓沙。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此诗“春深买为花”是追忆 春天的事;“秋庭风落果”是现景;“营寒事”、“待物华”,又是预计 冬、春之来。王嗣奭说:“以诗叙事为难,在律诗尤难,此间该括四 时,妙在错综见意。”第二,以空间为主要线索。例如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本诗从“剑外”“初闻”“蓟北”的收复;立即 预拟,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连用四个地名,表达了时空转 换带来的欢快。

(5)情景两端法。胡应麟把情景布局作了一个概括,他说:“作 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 此通例也。”(《诗薮·内编》)情景两端法总结来有七种形式,现举例 分别说明如下:

①前四景,后四情。山水旅游诗中,这种布局比较多见,因为起 言景,二联承上言景,是所谓“自然之势”,这种形式又称为“两截 格”。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 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第一 联一句数景,第二联一句一景;颈联每句咏数事,尾联则又是一句 以一意为主,真乃错落有致。由此可见,情景分写,是诗人抒情达意 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要领有二:一是景、情分明;二是“二者兼而有 之”。这是诗人所应竭力追求的审美境界。

②前六句写景,仅末二句以情结。如崔颢的《行经华阴》:“岧峣太 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 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前六句都是景物描写,唯有尾联作者发出感慨,以情作结。

③中两联写景。这是山水旅游诗最常见的布局形式,例如杜甫 《题郑县亭子》:“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 路,天清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 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首句点题,次句写凭高发兴。中两联由远景 及近景,由大景及小景。柳“暗”长春,即已带“情”的消息,以下“雀 欺”、“蜂趁”,语含讥刺,所以由“发兴新”而“幽独伤神”,感情产生了 变化。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第中四句大率言景,不善学者,凑 砌堆迭,多无足观。老杜诸篇,虽中联言景不少,大率以情间之。”

④一景一情相间成诗。例如杜甫《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江水东流去,清尊日复斜。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亭景临山水, 村烟对浦沙。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本诗首联写流水、落日之 景;次联写对此形胜,生发远思之情;三联写由远而近之景;四联抒 发聊为譬解以异地为家乡之情。这里情为景生,又被景譬解,上因 下解,章法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⑤前情后景。例如杜甫《田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 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 翅满渔梁。”这首诗先写人事,所居之僻,自己远僻喧嚣,懒于整饰。 后四句写景,使诗有欲尽不尽的韵味。

⑥八句都写景。例如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渡头轻雨洒寒 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 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此 诗八句全写景,是刘禹锡贬夔州改移和州途中所写。诗中将自己的 心情全部含藏在八句景语中。

⑦八句都写情。例如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死去凭 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 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此诗虽“八句皆情”,却句句有“情 中景”。换言之,从感情的真挚浓郁来说是抒情;从形象鲜明可感来 说是写景,情与景已水乳交融。

(6)以大观小法。这就是把人“扩大”而把山水“缩小”,使人欣 赏山水有如欣赏盆景。这原是山水画的手法,则通于山水诗文。例 如杜枚《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诗概括与具体是一对矛盾,太概括就难 具体,太具体就难概括。这首小诗却用极小的笔墨(仅28字)就高 度概括又十分具体地写出了辽阔江南的美丽富饶及社会的风俗面 貌。这是以大观小法的好处。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也是用 以大观小之法写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 跳珠倒溅; 小桥横截,缺月如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 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 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 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此词作 者用“以大观小”的手法,从远到近,先写“叠嶂”、“众山”,次写“惊 湍”,然后由上而下写小桥,过片写“吾庐”,前面是用俯瞰,后面用仰 望。作者对齐庵四周的山峰不作直接描写,纯用比喻,赋予自然景观 以丰富的文化意蕴。“新堤路”三句,点“时筑偃未成”。前面写山,这 里写水;前面是实景,这里是想象,憧憬偃湖筑成之后的美景。

(7)以动衬静法。动与静是一对矛盾。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 的。诗人经过静观默察,往往选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从而更 突出了静境。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 孙自可留。”此诗是玩味山居的清幽情趣。诗中描绘的四幅小景,可 分为两组。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这本是极清静的意象,但着上“照” 字、“流”字,就化静为动。“归浣女”、“下渔舟”原是动的意象,但只 是从“竹喧”、“莲动”中见出,即化动为静,这里的动不是真写动,而 是为了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8)移情及物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般山水旅游诗的写作无不是为了抒写作者心中的理想、情感、意趣。所以写山水旅游诗不但要写景、而且要抒情。例如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本诗由近及远,一共有三个镜头:首先是晚霞辉映下的江城;向前是城边的二水和双桥;再往 前是城郭碧色的橘柚林和金色的梧桐树。这三个镜头构成了江城秋晚图。最耐人玩味的是第二、三个镜头,也即是第二、三两联。两水如明镜绕城用“夹”;双桥如彩虹架溪用“落”。这种拟人化的比喻,不仅形象鲜明,而且使静止的溪、桥灵动起来了。第三联,“寒橘 柚”、“老梧桐”。橘柚何曾会感到寒?梧桐又何曾会感到老?这种萧瑟气氛都是诗人此时事业无望,年事衰老的心境的外射,这就是移情及物。王国维论诗“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依王国维所说那末第三联是 “有我之境”,第二联是“无我之境”。

搜索建议:如何作山水旅游诗?  
热评

 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劳动的意义)

编者按:今年2月,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学学科门类下的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版)》。5月,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