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眼里,蝙蝠这种生物永远蒙着神秘面纱,而人类恐惧来自未知。蝙蝠喜阴森黑暗之地,群居阴湿洞穴,或废弃矿洞、旧教堂、树洞...
黑暗、恶毒、诅咒、吸血、死亡……西方各种邪恶和恐怖都有了一个共同代言——蝙蝠。
蝙蝠在西方宗教世界是邪恶符号,在中国文化里则是双重形象。这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
西方文化的蝙蝠丨邪恶化身西方世界里,黑色蝙蝠面目狰狞丑陋,栖暗湿,昼伏夜行,是一种可怕、邪恶生物。西方神话撒旦、吸血鬼和恶龙外貌,都与蝙蝠有相似处。
蝙蝠的生活习性,黑色,夜行,或与早期西方人的创伤经历有关联,从而引起潜意识的憎恶。比如吸血鬼,女巫等,都涉及很多宗教问题。
1.蝙蝠与吸血鬼丨吸血鬼的化身
吸血鬼和蝙蝠,都居于远离人们的黑暗世界。一身黑袍,都怕阳光,相貌丑陋,尖牙阴森,都是神出鬼没的夜行动物、阴暗可怕的吸血物种。蝙蝠稀里糊涂地成了吸血鬼的邪恶化身。
吸血鬼,是圣经里被上帝诅咒的邪恶生物。欧洲教皇曾正式宣称吸血鬼的存在,教会神学是过去欧洲权威,欧洲人更相信吸血鬼之说了。
《圣经》里传说:
1.莉莉斯背弃亚当,离开伊甸园,后在红海边与当地恶魔嗯啊哦,生出了吸血鬼。
2.上帝选中亚当次子亚伯。长子该因妒恨,杀了亚伯。上帝就诅咒该因变成吸血鬼,永不翻身。
19世纪,西方掀起狂热的吸血鬼文化,小蝙蝠们继续躺枪不起,跳进中国黄河也洗不清了。蝙蝠成了吸血鬼身上撕不掉的邪恶标签。
其实,美洲才有吸血蝙蝠,可推测蝙蝠和吸血鬼绑架一起,应该是哥伦布之后的事。
2.蝙蝠和女巫丨女巫的搭档
西方女巫,原指会使用巫术、魔法和咒语的一类女人,一种职业。女巫和宗教属对立阵营。
教皇统治黑暗中世纪(5—15世纪)近千年。罗马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最终失利(8次宗教军事行动),神话破灭,教会神权衰落,社会体制崩塌。教会需要机会强化神权。
当时黑死病也吞噬了欧洲1/3的人口。加上战争和饥荒,恐慌无助充斥着欧洲世界。
宗教、政治和社会矛盾不可收拾,都需要一个出口,最终都把矛头对准了地位低下的女巫。教会出了一本《女巫之锤》专门陷害女巫。
教会把蝙蝠和女巫关联,渲染成搭档形象,都是令人憎恶的邪恶生物,是人类异端。蝙蝠本身令人恐惧和厌恶,如此女巫成了社会攻击对象。
《圣经》说:“女巫都该死,人们必须用石头砸死他们,然后将罪恶的血泼在他们身上。“
为了抹黑女巫丑陋和邪恶形象,教会就把一切邪恶元素全都加给女巫,蝙蝠又躺枪了。教会称,女巫用蝙蝠和蜥蜴等食材熬制药汤。当时女药师或医生,都被连累丑化。
古欧洲因此掀起长达300年的猎巫运动(小编前几天有写),致几十万女性无辜丧命。这段荒蛮悲惨史欧洲不愿提及,说及蝙蝠就容易想到女巫,然后涉及这段可怕的创伤和罪孽。
西方文化另外一个源头希伯来(早期犹太人),同样把蝙蝠被列入“可憎”一类。
现在影视文学还常看到,女巫出现时,身边常神秘蝙蝠出没,一样的黑色,一样的邪恶形象。
真是洪福齐天呀
中国文化蝙蝠形象丨双重色彩讲真,就蝙蝠比小编还丑的模样,夜行习惯,一身黑色,有翅没有毛,会飞却不属鸟,想让人觉得亲切是不可能的。多数人有些忌讳蝙蝠。比如,民间传闻蝙蝠是老鼠吃多了盐变的。
不过事物往往有两面性,杜鹃和伯劳鸟生性凶残,在中国文化意象里却打动世人几千年。
鲁迅《谈蝙蝠》提到:“蝙蝠虽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誉却还算好的。”
中国历来讲究福文化,蝠和福同音,为蝙蝠改了命。蝙蝠有倒挂习性,被称为“福到”。五只蝙蝠称为“五福”。蝙蝠有一种颜色偏红的,称为“洪福”。古时有鹿和蝙蝠同画,称为“福禄”。
明清时蝙蝠文化更上一层楼。建筑装饰、瓷器、绘画、刺绣上都经常出现蝙蝠形象。和珅宅邸饰有9999个蝙蝠图,被誉为“万福之地”。
借谐音祈福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古人看来,蝙蝠飞到自家屋檐能带来福气。
西方不同: 蝙蝠英文Bat,在俚语中它有“妓女”和“丑妇”之意。许多英语习语中带有蝙蝠,基本都是贬义,如be bats(发疯);as blind as a bat(像蝙蝠一样瞎)...习语往往反应民族文化。
小编陈词蝙蝠确实是神秘而神奇的物种。它不像兽也不同于鸟,并有着如此特殊的生活习性。
蝙蝠拥有强大免疫系统和DNA修复本事,身携无数病毒,却潇洒无恙。一般越小动物代谢越强,生命周期就短,而蝙蝠寿命可达三十多年。吃盐少的老鼠寿命两三年而已。
西方世界是宗教文化,蝙蝠文化被融入吸血鬼、女巫、恶龙和撒旦形象中。在中国,蝙蝠模样虽然不讨喜,却有着美好文化寓意。